08生命活动的调节-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08生命活动的调节-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10 12: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8 生命活动的调节-浙江省各地区2020-2022中考科学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2.(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
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呈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
3.(2021·浙江衢州·中考真题)近日教育部发布“睡眠令”,以扭转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会导致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影响人体生长。这种激素是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4.(2021·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5.(2021·浙江湖州·中考真题)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
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
6.(2021·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D.手臂中的神经
7.(2020·浙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寒冷时,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
C.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8.(2020·浙江嘉兴·中考真题)小到细胞大到生态系统,从物理运动到化学变化,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如你在剧烈运动后就会汗流浃背, 此时大量流汗主要为了维持人体的( )
A.体温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气平衡 D.水分平衡
9.(2020·浙江衢州·中考真题)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如图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经系统部分结构,箭头表示信息传导的方向。小科受损伤的结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0·浙江·中考真题)图甲表示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示意图。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④ D.⑤
11.(2020·浙江·中考真题)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错误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增加 B.效应②可使产热减少
C.效应③可使产热减少 D.效应④可使产热减少
12.(2020·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适当增添衣裤
二、填空题
13.(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如图是小明在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锻炼场景。
(1)图甲中小明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图乙中小明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为F2,则F1___________F2(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2)重为600牛的小明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___________焦。
(3)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也加快,使体温维持稳定。写出此时散热的一种方式:___________。
14.(2021·浙江金华·中考真题)如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__;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觉到痛,说明,除了反射外,脊髓还有___________的功能。
15.(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2021年4月18日,半程马拉松赛在遂昌湖山乡开跑。请回答
(1)运动员在奔跑时感到小腿酸胀,是由小腿中的肌肉细胞___________呼吸引起的;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虽然大汗淋漓,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___________散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2020·浙江嘉兴·中考真题)老张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禁食 8 小时后抽血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饭后2小时又做了相同的检测。这主要是检测________的分泌是否正常,若该激素分泌不足,人会患________病。
三、简答题
17.(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为迎接杭州亚运会,运动员们天天刻苦训练,每次都练到大汗淋漓、肌肉酸胀。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体温上升的信息传至下丘脑的___________,该部位发出的信息通过传出神经到达皮肤汗腺,引发大量出汗现象,以增加___________,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时,若骨骼肌细胞通过___________呼吸方式消耗氧气过快,则会导致部分肌细胞供氧不足,只能在缺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乳酸并积累,从而出现肌肉酸胀现象。
(3)通过长期训练,运动员的心肌比普通人强健,心脏每搏动一次向动脉射出的血量比普通人多。若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每分钟向全身输出相同的血量,则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___________。
18.(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朱利叶斯因感知温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在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猜测,神经细胞对不同刺激的不同反应,很可能依赖于细胞的某种离子通道受体,它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
材料二:朱利叶斯以辣椒为切入点,于1997年发现辣椒素能激活某种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并发现该受体也可被43℃以上的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1)分析材料可知,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______(填细胞结构)。
(2)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______。
19.(2022·浙江绍兴·中考真题)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系统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泡时,外界气压___________(选填“>”、“<”或“=”)肺内气压。
(2)图中a气体是___________,血液中运输它的细胞是___________。
(3)健康人进食一段时间后,葡萄糖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20.(2022·浙江浙江·中考真题)如图,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糖尿病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完成下列问题:
(1)当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时,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会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
(2)低成本大量生产胰岛素,是通过将控制合成胰岛素这一性状的___________植入到大肠杆菌体内来实现的。
21.(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___________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___________。
22.(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当环境条件改变时,人体往往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以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如:
(1)长期居住低海拔区域(如杭州)的人刚进入高海拔区域(如青藏高原),其呼吸频率将_____,以适应氧气稀薄的高原环境。
(2)人体从常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时,皮肤血管的管腔将_____,从而降低皮肤温度,以利于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从常温进入高温环境中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在未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下,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将_____,以利于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4)人们从明亮的环境进人黑暗的场所,眼球的瞳孔将_____,以增加进入瞳孔的光线,适应黑暗的环境。
23.(2021·浙江宁波·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13∶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请写出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___________。(写出一条)
24.(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同一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同的科学道理。如图为某同学在不同情况下手背的对比图,乙图中鼓起的血管是______(填血管名称)。关于血管鼓起的成因可能有:
Ⅰ、血液流动是______(选填“单”或“双”)向的,当手腕或前臂处血管被挤压时,血液流动受阻,血管鼓起。
Ⅱ、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为加快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血管______(选填“舒张”或“收缩”),血流量增大,血管鼓起。
25.(2021·浙江嘉兴·中考真题)如图为能捕捉昆虫的猪笼草,其叶片的叶中脉延伸成卷须,卷须的顶端膨大为捕虫囊。
(1)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选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捕虫囊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虫囊;猪笼草也不会死亡。从生态系统成分看,猪笼草属于___________。
26.(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人体内水的平衡对于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图甲是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1)饮水和食物是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人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2)根据图甲分析,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系统有______;(写出两个)
(3)抗利尿激素会抑制尿液的产生。图乙是某人汗液和尿液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甲,分析他在高温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导致尿液减少的调节过程:______。
27.(2020·浙江台州·中考真题)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_____性。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_____。
(3)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是人体产生胰岛素的反射过程,胰腺中的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A.单侧光引起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故A错误。
B.磁感线越疏的地方表示磁场强度越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磁场强度越强,故B错误。
C.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分层高速旋转,故C正确。
D.地球绕日公转时自西向东,而图中的箭头表示自转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
A.性激素是由睾丸和卵巢分泌的,分别是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青春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出现第二性征,错误。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错误。
C.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生长激素,正确。
D.肾上腺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紧急情况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错误。
故选C。
【点睛】
关于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难度较小。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故A正确。
故选A。
5.D
【解析】
【分析】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详解】
A.读图可知,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正确。
C.胰岛素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正确。
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引起的,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胰岛素的作用及正确的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详解】
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缩手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7.A
【解析】
【分析】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据此解答。
【详解】
A.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A错误。
B.运动时,心率加快,氧气供应增加,B正确。
C.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C正确。
D.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D正确。
【点睛】
掌握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可解答。
8.A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有一套产热和散热的自动调控装置,它由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和皮肤内脏的许多温度感受器组成。当人感到冷或热时,信号由神经系统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控“司令部”很快下达指令,使有关系统如肌肉、内脏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等全部启动起来,各司其职,有序地进行体温调控,尽量使体温保持在恒定范围。比如,当环境温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时,肌肉就会收缩发抖(打冷战),使产热增加;天热时,人体就会排汗,利用水分蒸发来散热。
【详解】
在剧烈运动时,大汗淋漓,通过皮肤散热多,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
9.A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甲是上行传导纤维、乙是传入神经、丙是神经中枢、丁的传出神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时,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处的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综合、分析后产生新的兴奋,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产生缩手反应,另一方面将兴奋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如果上行传导纤维出现故障,无法将疼痛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因此,小科无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损伤的结构是甲上行传导纤维。
故选A。
【点睛】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A
【解析】
【分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图甲中e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a效应器;图乙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因此图甲中“e”对应图乙中的①。
故选A。
【点睛】
明确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即能正确答题。
11.B
【解析】
【详解】
A.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可使散热增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汗腺分泌增加,汗液增多,能散失体内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骨骼肌收缩减弱,使产热减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减少,代谢率下降,使产热减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解析】
【分析】
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据此答题。
【详解】
AB.凡是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A错误,B正确。
CD.浑身肌肉颤抖、适当增添衣裤,使人体减少散热,增加产热,起到保温的作用,错误。
故选B。
【点睛】
增加产热的途径有: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代谢;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
13. 小于 420 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解析】
【详解】
[1]图甲中小明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此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和双脚的支持力的和等于小明自身的重力大小。故
F1[2]重为600牛的小明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W=Gh=600N×0.7m=420J
[3]由于运动时,会大量出汗,而汗液蒸发吸热,所以,此时散热的方式是通过皮肤汗液蒸发散热。
14. 效应器 传导
【解析】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1)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该缩手反射活动的途径是:e→d→c→b→a,其中“a”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
(2)在该反射中,手会立即收回,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然后产生了痛觉,是脊髓把神经冲动传到了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说明脊髓还有传导功能。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15. 无氧 等于
【解析】
【分析】
跑步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但仍有部分无氧呼吸,人体肌肉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以获取能量。
【详解】
(1)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积累在体内,所以会感觉酸痛。
(2)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稳定。因此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虽然大汗淋漓,但体温能维持恒定,原因是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6. 胰岛素 糖尿
【解析】
【分析】
(1)其实对于没有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检测血糖的情况,第一个要抽静脉血的空腹血糖,然后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之后两小时的血糖 。正常人在饭后由于消化吸收葡萄糖后血糖会升高,此时胰岛会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而糖尿病人无法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2)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是糖尿病。
【详解】
由分析可知, 老张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禁食 8 小时后抽血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饭后2小时又做了相同的检测。这主要是检测 胰岛素的分泌是否正常。若该激素分泌不足,人会患糖尿病。
【点睛】
糖尿病患者只能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而不能口服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人体消化。
17. 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 有氧 慢
【解析】
【分析】
(1)体温恒定的维持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3)心脏主要是由心肌组成的,其功能是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详解】
(1)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热大量增加,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大量出汗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2)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时,若骨骼肌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方式消耗氧气过快,则会导致部分肌细胞供氧不足,还可以通过肌细胞无氧呼吸(糖酵解)提供少量能量,来补充机体对能量的大量需要。
(3)心脏主要是由心肌组成的,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其功能是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肌发达,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心脏本身功能得到提升。这样的心脏收缩起来自然非常强劲有力,每次跳动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要比普通人成倍地增加,所以,虽然跳得少,可由于射血量增多,也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了,还能使心脏得到休息。所以运动员比普通人在运动前后心率变化的幅度小。这是因为运动员心脏收缩非常强劲有力,左心室每次跳动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要比普通人成倍地增加。所以,虽然跳得少,可由于射血量增多,也能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的正常需要。
18. 细胞膜 敏感离子通道受体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
2.敏感离子通道受体被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详解】
(1)材料一中说到“离子通道受体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可推测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控制着离子的进出。
(2)材料二中说到“敏感离子通道受体都能被辣椒素和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因此,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从而感觉到热。
19. > 氧气##O2 红细胞 增加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据图中所示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详解】
(1)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泡时,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外界大气高于压肺内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2)图中a通过肺泡进入血管,所以a是氧气,血细胞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3)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分解,葡萄糖被吸收后,血糖含量暂时上升,这时,内分泌系统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血糖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20. 增多 基因
【解析】
【分析】
胰岛素由胰腺内的胰岛产生,具有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详解】
(1)胰岛素能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当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时,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会增多,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
(2)胰岛素是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的胰岛素原经加工、分类、包装而形成的一种分泌蛋白,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科学家从人体内直接提取到控制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拟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大量生产人胰岛素用于疾病治疗。低成本大量生产胰岛素,是通过将控制合成胰岛素这一性状的基因植入到大肠杆菌体内来实现的。
21. 体温调节 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解析】
【分析】
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详解】
(1)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皮肤里的冷、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从而使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散热包括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增加皮肤血流量使热量从体内被带到体表。
22. 变快 变小 增强 变大
【解析】
【分析】
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
(1)高海拔地区气压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长期居住低海拔区域(如杭州)的人刚进入高海拔区城(如青藏高原),其呼吸频率将变快,以便吸入更多的氧气。
(2)人体从常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时,皮肤血管的管腔将收缩变小,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3)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4)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便于看清黑暗中的物体。据此可知,人们从明亮的环境进入黑暗的场所,眼球的瞳孔将扩大,以增加进入瞳孔的光线,适应黑暗的环境。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3. 小于 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从增加产热角度: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据此解答。
【详解】
(1)由于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 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这时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小于散热。
(2)对失温时及时施救的措施是:从减少散热角度,脱掉湿衣服,换上干衣服;寻找有遮蔽的场所等;从增加产热角度,可以补充热糖水、高能量的食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助措施。
【点睛】
掌握了人体内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可正确解答。
24. 静脉 单 舒张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
【详解】
静脉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手臂上出现的一条条隆起的“青筋”,这些“青筋”实际上是鼓起的静脉血管。
Ⅰ.血液流动是单向的,当手腕或前臂处血管被挤压时,压迫造成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静脉瓣又阻止血液倒流,使血液积存,血管鼓起。
Ⅱ.人体散热途径主要有两个:汗腺分泌汗液、皮肤血管舒张。剧烈运动时,产热增加,为加快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血管鼓起。
【点睛】
掌握血管的知识、血液流向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25. 感性 生产者
【解析】
【分析】
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如向日葵向太阳生长是对光照作出反应。
【详解】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当有昆虫落入捕虫囊时,囊口的囊盖就会合上,这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捕虫囊只是把昆虫转变为含氮的无机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弥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不足,不是吸收昆虫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因此猪笼草属于生产者。
【点睛】
掌握植物的感性运动、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本题解题关键。
26. 小肠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答出2个即可) 高温环境中人体汗液分泌量增多,血浆浓度变大,经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脏重吸收的水量增多,尿液量减少
【解析】
【分析】
排泄是组织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其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详解】
(1)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人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根据图甲分析,人体参与水平衡调节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高温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多导致尿液减少的调节过程是:高温环境中人体汗液分泌量增多,血浆浓度变大,经神经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脏重吸收的水量增多,尿液量减少。
【点睛】
掌握排泄的概念、途径及意义、消化吸收主要场所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27. 应激 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2 88.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12×10):(1×16)=15:2。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88.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