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镇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02 19: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眼翳(yì) 家醅(bèi) 即物起兴(xìng)
B.稽首(qǐ) 旸谷(yáng) 众目睽睽(kuí)
C.颓然(tuí) 锃亮(chéng) 恍如隔世(huǎng)
D.诘责(jié) 磬口(qìng) 衔觞赋诗(t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蜿蜒 憔悴 诚惶诚恐 不容置疑
B.譬喻 蹲倨 精巧绝伦 粗制滥造
C.招徕 裸露 不可明状 沧海桑田
D.鞭挞 侏儒 黯然失色 攘萤映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3分)
A.延安路大道经过整修拓宽,焕然一新,成为杭州老城区的景观大道。
B.雅安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让人感动,可抗灾英雄都说这点小事不值得广泛宣扬。
C.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D.我们身边的星空和灰尘,都是大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任何企业在生产中都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关键是当发现产品有问题时能否有处理问题的态度。
B.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白色污染”更严重。
C.自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以来,有效遏制了广电节目中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
D.虽然社会各界对“山寨春晚”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山寨春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得到了广泛民众的认可。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词》、《桃花源记》。
B.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该文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成为千古名篇。
期末八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1页,共6页)
C.汪曾祺写的《云南的歌会》反映湘西的风土人情,引发了我们浓厚的兴趣;散文《端午的鸭蛋》以作者沈从文的家乡江苏高邮的风俗为素材,读来质朴亲切。
D.《再塑生命》中的莎莉文老师引领了一位弱女子创造了奇迹,她就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代表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无题》李商隐)
③多歧路,今安在? ▲ , ▲ 。《行路难(其一)》李白)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7.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曾经有人把生命比喻为一条美丽迂回的曲折小径。在这条曲折小径上,夹道花妍蝶丽,美果累累,遗憾的是,很少人会停下脚步伫足欣赏或者是细细品味,因为, ① ,对于眼前的繁花美景总是无心欣赏。然而在前进的路途中走着、走着,逐渐地发觉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当自己发现,此时已来到了一个无人的荒漠里时,想回头, ② 。也许,这就是很多人一生的缩影。很多人唯有面临到死亡的那一刻,才发现,这一生有着太多的遗憾以及未曾细看的人生风景。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
中科院珠穆朗玛峰冰川考察队在珠峰冰川考察一个多月,钻取冰芯,用于研究气候环境变化。考察队对东绒布冰川进行了野外观测,发现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原先的一些冰塔林崩塌消融,冰川边缘的一些冰塔林已经消失,有一些新的冰裂隙发育,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这表明气候环境的变化对珠峰地区的影响很明显。
最终,科学家在海拔6500米的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垭口成功钻取了3根总长为300米的冰芯,其中最长的一根达142米,是目前为止在珠峰钻取的最长冰芯。科学家在同一位置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钻取冰芯,对冰层中的稳定同位素、其他化学成分和新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进一步分析出气候环境变化的细节。
9.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县发生7.0级地震。全校师生闻讯后立即主动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你将作为学校红十字会代表,带着捐款去慰问和鼓励地震灾区的同龄人。来到抗震现场,面对受灾的同龄人,你作为学生代表说:“ ▲ 。”
10.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句子,表达你对宽容的理解。(3分)
生活中, , ;宽容可以润滑彼此的关系,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宽容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财富,大海因宽容河流而变得浩瀚, , ,心灵因宽容过失而变得温厚。你学会了宽容,意味着成熟。
期末八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2页,共6页)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一18题。
(一)家 书
父亲去世近十年了。因为父亲病重时没有陪伴,更因为父亲临终时也不在他的身边,父亲孤寂地离去,内疚、遗憾与负罪的心结始终不能释怀。这个心结因着对父亲种种好处的回忆而愈发结实,尤其是父亲对儿所写给他的信的那番痴迷,让我常常反刍父子间的亲情,并进而更加怀念起父亲来。
我们整个村都是很穷的,有很多的小孩到了上学的时候连学费都交不起。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家里经济拮据。我们那里的田本来就少,勤劳的爸爸就自己一锄一锄地挖地,开垦出很多田。家里也没什么多的收入,爸爸就在满山开垦荒地,种上蔬菜,然后卖了换钱供我上学。难以想象父亲是怎样供我读到高中的。高中毕业时大学没有考取,看着父亲,我主动提出不再读书,为的是早些挣钱。实在难为父亲,他说还是再去补习一年吧,考不考得上无所谓,总多点知识。于是家庭经济的重担继续由父亲担着。
我清楚地记得,离开家乡的一个清晨,正是这样一副瘦弱的身躯,却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地而又固执地扛起了我的行李,将我送上了我去大学读书的站台。那天下着细雨,初秋的雨照例不大,却沁人心脾。就在上车的那一刹,我突然发现,曾经高山仰止般挺立在我的面前的父亲,已在不知不觉中矮了我一个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苍老了……
考上了大学,给父亲平添了许多经济压力,但带给父亲的更多是快乐。到了学校,我经常给家里写信,每月至少两封,信中跟父亲讲讲学校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头的时候一切很新鲜,特别给父亲讲是教授给我们上的课——教授,爸你懂吗?我怎样洗的衣服、叠的衣裳,这是讲给母亲听的。
就这么一封平平常常的家信,居然成为父亲享之不尽的快乐源泉。收到我的信,父亲不急于拆开,而是先斟好酒,旁边放上一把罗汉豆,然后坐定,然后才拆封展纸,啜一口酒,看一行字,好像字里行间能够嚼出味来,我的信竟成了父亲的“下酒菜”。看完了信,也差不多一个时辰过去了,母亲从田头回来,这时,父亲便会极高兴地叫母亲过去:“来信了,又来信了!”也不管母亲该洗洗脸、歇一歇,就像说大书一样摇头晃脑地读起来,那模样母亲说“有些呆笃笃”。
尤为可爱的是,信看也看了,读也读了,该放进抽屉了。然而父亲不,他还要继续看。那时父亲身体虽然还不好,但还养长毛兔,也一度成为乡里的专业户,很光荣了一阵子。割回了兔草、饲好了兔,嗨!又该享受享受了——还是酒,抓一把罗汉豆,还有那道更有滋味的“下酒菜”——儿的信。就这样,日复一日,这封信要等到收到下一封信的时候,父亲才会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
从母亲那里知道了父亲对儿子的信的这般痴情,我很感动,而且母亲还告诉我说,你爸也真个滑稽,天天要去晒场道地等邮递员,问一问有没有“伢屋里格信”。我知道了这些,感
期末八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3页,共6页)
动之余就是更勤快地给父亲写信,这一行动显得很自觉、很真诚,也算是对父母辛劳与爱心的回报。
时代不同了,家书随着通讯手段的进步失去了往日的魅力。从媒体上了解到现在的大学生要么打个电话发个“通知”,要么就寄一封“请速汇款”之类的电报式的家书;还听说有出门在外的孝顺儿子光汇款却无言,老父亲恳求他不必寄钱,寄几个字来的谈资。行笔至此,我忽然觉得父亲也曾享受过人间已经难得的幸福,心里一时也就宽慰了许多。
11.第1段中说“让我常常反刍父子间的亲情,并进而更加怀念起父亲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请结合文意,分点作答。(4分)
1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4分)
(1)就在上车的那一刹,我突然发现,曾经高山仰止般挺立在我的面前的父亲,已在不知不觉中矮了我一个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苍老了……
(2)收到我的信,父亲不急于拆开,而是先斟好酒,旁边放上一把罗汉豆,然后坐定,然后才拆封展纸,啜一口酒,看一行字,好像字里行间能够嚼出味来,我的信竟成了父亲的“下酒菜”。
13.文章开头写自己对父亲有“内疚、遗憾与负罪”感,结尾却写自己心里“宽慰了许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我忽然觉得父亲也曾享受过人间已经难得的幸福”,“难得的幸福”具体指什么?说“难得”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简要回答。(4分)
(二)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李华东
①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不能不让人叹服“柔”的力量。
②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栱对抗震的贡献。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期末八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4页,共6页)
③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本文有删改)
15.第①段中例举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我国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其作用是什么 (3分)
16.请根据第③段文意,用一句话概括“柔性的框架体系”的突出优点。(3分)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1)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不能不让人叹服“柔”的力量。
(2)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
18.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是如何“以柔克刚”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②负贩,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③。”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选自《三国志》)
(二)
叶奕绳尝言:“吾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⑤,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⑥,不如予之约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
【注释】①讷:出言迟钝。②稆(lǚ):谷物等不种自生的。③苦渴无日:竭力渴望读书,但没有时间。④笥:古代盛饭或盛衣服的方形竹器。⑤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⑥枵腹(xiāo):空腹,指毫无学问。 ⑦约:简要,精练。
期末八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5页,共6页)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遇善治《老子》(研究) B.采稆负贩(负担)
C.即就壁间观所粘录(走近) D.掩卷闲步(书)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性质讷而好学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阴雨者时之余也 若脱笼之鹄
C.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 乃重修岳阳楼
D.日三五次以为常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2)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
22.董遇和叶奕绳都是勤奋学习的人,但他们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题。(5分)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所描绘的季节是 ,组成画面的景物有 、 、 、 。(2分)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在全诗中力钧千斤,试作简要赏析。(3分)
四、(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深夜十二点你在埋头苦读时,母亲为你披上衣服那一刹那间的四目相对,虽然沉默不语,却在相视一笑中悟出了彼此间的深情厚意;你独自一人在教室值日扫地时,正与你闹矛盾的好朋友特意跑来帮你的那一刻,千言万语化作了烟云,往昔的埋怨也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相信在那一刻,你的心正甜蜜着;你独自一人默默哭泣时,同桌塞给你一张餐巾纸的那一细微的关怀,让你觉得世界还是美好的,人心还是向善的,你还是有人疼,有人爱的,相信在那时,你是感动的。
每时每刻,都应铭记着:敞开心门,为他人建造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心灵之桥。
请以“心灵的桥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期末八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二(第6页,共6页)
卷(二)
4.B(A前后搭配照应不周全,删除“能否”;C缺少主语,去掉“自、以来”“颁布”后加“的”;D语序不当,将“广泛”移至“认可”前)(3分)
5.C(《云南的歌会》是沈从文的作品,《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是汪曾祺)(3分)
6.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干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3分。每句1分,有差错不给分)
二(30分)
11.①家里经济拮据,还叫我再去补习一年。②父亲坚持帮我扛行李送我上学。③我的家信居然成了父亲享之不尽的快乐源泉。④父亲天天要去晒场等邮递员,盼我的来信。
(4分,各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①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写父亲的苍老来表达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流露出儿子因父亲的瘦弱而产生的伤感之情。
②通过写父亲收到信后,“斟酒”“放豆”“拆封展纸”“啜酒”“看字”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父亲阅读儿子来信的快乐和得意。(4分。各2分。酌情给分)
13.突出了子女自觉地真诚地给父母写信这一行为是对他们辛劳和爱心的回报,说明给父母以精神上的快乐和享受是对他们最大的孝敬。(4分。意思符合即可)
14.①能经常收到儿子寄来的谈学习、生活状况的信。 ②原因是现在很多孩子”已不愿写家信了。(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具体点出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以柔克刚”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3分,第一要点2分,第二要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16.柔性的连接,又使得木结构框架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1)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 (2)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规模普及的框架建筑。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1)斗拱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
(2)形成了柔性的框架体系(或: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的体系)。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董遇善于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叶奕绳善于做摘抄,精读背诵。董遇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如“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都是读书的时间。叶奕绳读书注重熟读,如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日三五次以为常。(4分,各2分。酌情给分)
23.(1)深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2分。酌情给分)
(2)该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3分,意思符合即可)
【参考译文】
(一)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采集谷物,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因此许多读书人渐渐跟从董遇学习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