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
短歌行
归园田居
【认识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有《陶渊明集》。
预习助读
【写作背景】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散文、辞赋、骈文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
东汉以后,文人开始仿制乐府,至建安时期,此风渐盛。这些乐府诗体制较为自由,多为长篇。曹操的诗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抒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本课所选是第一首。
【相关链接】
1.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时期文人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2.田园诗派: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给人一种清新、幽美、诗情画意的感受。
短歌行
新知讲解
思考: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忧
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体味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谦,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思考,本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写作者对酒当歌,感慨人生的短促。
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
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写作者思念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更是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先写内心的忧愁,再写要礼遇贤才。
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写求贤若渴之情。
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感情基调
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不消沉。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归园田居
读准字音
吟咏诗歌,体验情感
01
读准字音
02
读准节奏
03
读出情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jī
zhuō
yìn
ài
fán
《归园田居》其一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怀揣着情感,再次大声地诵读诗歌《归园田居》。
情感:无奈、后悔、厌恶——喜爱——愉悦、自由
诵经典
思考: “归园田居”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思考: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请用原文回答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官场生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1)从何而归?
为
何
而
归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
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
吗?
悟人生
陶渊明舍弃了……,换得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舍弃与获得。同学们请你从舍与得的角度探究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参照句式,小组探究,说说理解。
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是自在。
陶渊明舍弃了喧嚣繁华,换得了世外桃源;
陶渊明舍弃了功名利禄,换得了潇洒自由;
陶渊明舍弃了碧血丹心,换得了心灵园田。
1.读一读加点字
知识积累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1)古今异义词
沉吟至今
古义: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今义:低声吟咏;(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2)重要虚词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介词,用 )
4.记诵有关名句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