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7.1《 短歌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7.1《 短歌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0 09: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曹操及其作品和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2、解读诗歌关键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3、梳理感情主线,深入理解情感内涵。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
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比较阅读,深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一、课堂拓展
初中学过曹操作品
《龟虽寿》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 碣石篇》
魏晋·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头脑风暴
请说说带“酒”的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昨夜风骤雨疏,浓睡不消残酒。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三、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行 是古代诗歌体裁。
分为长歌行与短歌行。
区别: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
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多抒发内心忧愁苦闷。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
关于“歌行”
“歌行”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
乐府诗有如下称谓: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还有谣、辞等别称。
知识卡片
乐 府
“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资料链接
建安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诗歌方面。建安时期,五言诗繁盛,这时期的诗坛可谓群星璀璨,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掀起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的诗歌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
四、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五、理清结构层次
全诗共四层,每八句一层。
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才到来,畅叙情谊。
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怀抱。
六、分析诗人的情感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
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对酒当歌,应该唱歌,忽然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生短暂,就像朝露。但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明确:忧。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书:光阴易逝
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
酒。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
意识到人
生短暂
及时行乐
积极进取
李白——人生得意胥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 成就天下
师: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板书:贤才难得
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
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3、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书:功业未就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一是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 二是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是功业未就。
)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没有贤主。
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五班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 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七、深入探究
1.请指出《短歌行》中运用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典故 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深切思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句子,表达自己优待贤才的态度。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要礼遇天下贤士, 使其帮助自己统一天下的愿望。
2.作为英雄人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结合《短歌行》一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
①诗作开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感情基调。
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因为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它是在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紧接着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几个句子。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自己的这一片真情何人能知晓呢?“呦呦鹿鸣”几句,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
③诗歌最后借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诗人以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望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透露出曹操的英雄气概。
3. 《短歌行》志深而笔长、慷慨而雄壮,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进行抒情与言志的。
①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回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②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诗经·郑风·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诗经·小雅·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
③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鸦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的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④用典。使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八、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 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
九、小结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 质量却上乘的诗篇。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
《短歌行》集中展现出了曹操作为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传诵不衰。对曹操而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可以说: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十、作业:
结合关于曹操的资料及《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在作文本上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题材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