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0 10: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你PICK哪一款设计?
课前预习
章节 原文内容 刻画的时间 描写对象 特点
第四章 “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 祥子被大兵捉走后逃回北平城里 夕阳 “有趣可爱”
…… …… …… …… ……
再读小说,对全书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语言进行圈画,并进行简单批注,完成表格。
深入品读
自然本无心,但在人物的经历和命运中,自然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感有情。
这些自然环境和主人公祥子或者和小说中其他人物的经历有什么关系?这些自然环境描写在人物心理刻画、故事情节发展、作品主题表现等方面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深入品读
示例一:春
描写 对象 刻画 时间 原文内容 相关人
物活动
四 季/ 天 气 春 前三年 - -
后三年第一年 “战争的消息与谣言几乎每年随着春麦一块儿往起长……春雨不一定顺着人民的盼望而降落,可是战争不管有没有人盼望总会来到” 祥子被捉丢车
后三年第二年 “春已有了消息,树枝上的鳞苞已显着红肥……领略一点春光!” 祥子结婚二次买车
后三年第三年 - 虎妞难产祥子进厂
最后一年 “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 卖冬衣
深入品读
北方的春季很短,但是祥子和大杂院的人们并没有感受到这个季节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深入品读
示例二:日
描写对象 刻画时间 原文内容 相关人
物活动
日 朝阳 后三年第一年初夏 “灰天上透出些红色……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 祥子带着骆驼逃出军营
烈日 后三年第二年(六月十五) “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祥子拉车
夕阳 后三年第一年初夏 “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 “太阳还在西边最低处……” 祥子回到北平城
最后一年 “一直坐到太阳平西……” 祥子出卖阮明后
日光 后三年第三年(冬) “日光从干凉的的空气中射下……” 祥子决定找小福子
深入品读
朝阳“带出笑意”、烈日“令人害怕”、夕阳“有趣可爱”“不详”、日光“让人爽快”,这些景和祥子的心情相呼应。
深入品读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维克多·雨果
善良的慈母 OR 冷酷的屠夫
深入品读
深刻研读
春夏秋冬、风雨雪、日月星、花草树木等自然事物和自然环境的无心和有情都在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中得到了细致而又独到的刻画。
深刻研读
追问一
“四季”仅仅是自然环境中的“春夏秋冬”吗?四季和祥子的人生经历和命运有什么关联?试举例说明。
“春天”——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祥子人生中的“春天”——和虎妞结婚安了一个家,婚后再次买回一辆自己的车。
但是,春天并不是一个好季节——战争总是伴随着春天来临;祥子在春天“被大兵抓去,还丢了对自己来说意义非凡的第一辆车”;祥子在春天“卖掉了自己的冬大衣”,体面的祥子变成了一个“低等车夫”。
深刻研读
追问二
从语言描写看来,四季仿佛都是残酷的,作者想借此表现出什么?
“杂院里的人们,四时都有苦恼。”
“冬季到底是冷酷的”“春季居然也冷酷”
“夏季常常是冷酷的”“秋季其实也是冷酷的”
“时不时极度恶劣的天气”
社会环境: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政治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乡村凋敝破败,城市腐朽败落,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自然环境:冷酷的四季和恶劣的天气
不想让这些穷苦百姓“好过”,
突出这个时代人物的悲剧命运,传达作者的痛心和同情。
深刻研读
追问三
同一个自然事物和自然环境在祥子的生命中的不同时刻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这往往是由什么决定的?
祥子的现实际遇
以树为例。
在祥子逃出军营连夜回到北平城时——“都由暗绿变为发光的翡绿……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有希望 ;
在祥子找到小福子的坟地时——“阳光本来很微弱”,他眼中的松树“更是暗淡”—— “彻底丢了魂”
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人物命运的变化
老舍先生对自然景物刻画的独具匠心之处
深刻研读
追问四
作者描写刻画这些景物是从谁的视角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多从小说中人物的视角来刻画。
祥子逃出军营时从祥子的视角来刻画夜晚的星空、村庄的景象、北平城郊外的草木等;虎妞搬进大杂院后,从虎妞的视角刻画大杂院的冬天和春天……
一方面突出对小说中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更饱满,自然环境渲染着人物生活的环境气氛,烘托着人物的命运和心理,暗示情节的推动和发展;
另一方面将读者带入情境中,寄托作者对人
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
也有从作者的视角刻画。比如祥子和虎妞发生关系的那一晚,对星星的刻画。
“屋里灭了灯。天上很黑。不时有一两个星刺入了银河……静静懒懒的群星又复了原位,在秋风上微笑。”
深刻研读
追问五
有时候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命运和自然环境的刻画并不一致,如在最后一年,祥子已经堕落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明明是悲剧的命运,而自然环境的刻画却是热闹的(第二十四章),这是为什么?有什么好处?
为了形成强烈对比。
没有人会在意会关心祥子的变化,祥子只是他自己故事里的“主人公”,没有人会在意这样一个底层社会的穷车夫的堕落和死亡,他们照样逛庙会,赏花,泡温泉,旅行……没有人会在意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微不足道”的死亡。
热闹和悲惨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人物悲剧命运,深化主题表达——黑暗的时代、沉沦的群体、失败的个体造成悲剧的命运。
深刻研读
追问六
作者借用花草树木或直接或间接的喻指了书中几个主要人物,请简要分析说明。
一是直接用树喻指祥子,并用树的变化形象的表现祥子的变化。
前三年的祥子,“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和虎妞一起住在大杂院里的祥子“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虎妞去世后,祥子又回到车厂拉车,“他的神气很像风暴后的树,静静的立在阳光里,一点不敢再动。”
二是用草含蓄的喻指小福子。
小福子刚出场时,“像花草似的”,符合小福子低贱卑微的身份和命运。
祥子幻想他和小福子以后的生活:“破门,破墙,门楼上的几棵干黄的草,都非常可爱”。
祥子找到小福子上吊死去的树林时,描绘坟地“有些干草和松花”。
小福子的悲剧命运就像枯死了的干草。
三是用花喻指虎妞。
这里的花并不是真正的开得娇艳的花。新婚的虎妞“头上可是戴着一小朵绒作的红花,花上还有个小金纸的元宝”,这假花,喻指虎妞身上带有的剥削阶级色彩,带着金元宝的假花,市侩气息十足,和泼辣的形象相呼应。
以读促写
请你结合小说走向和人物形象尝试想象祥子死亡的画面并进行环境的刻画。
比如可以想象祥子是什么时候死去的,在哪死去的,因为什么死去的,死的时候天气怎么样等等。
要求你的刻画中必须含有自然环境描写的片段。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