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0 11: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目标
物质or精神
新课导入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走近作者
字词积累
自惭形秽 广袤 宽宥 游弋
轻觑 濡养 麾下 坍塌
huì
mào



tān
yòu
huī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细读1-6段,思考: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细读感悟
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引发读者思考。
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关系:层层深入,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作者认为应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作者笔下的精神小屋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7-17自然段,并勾画关键信息,完成表格。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如何实现
第一间小屋
第二间小屋
第三间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如何实现
第一间 小屋
第二间 小屋
第三间 小屋
爱和恨
事业
自我
光明温暖
坚固优雅
坚固稳定
爱比恨多
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意见。
第一间小屋: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7—8)
细读7-8段,思考:
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了,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这句运用了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第一间精神小屋内存放的情感,更鲜明地强调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行文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细读课文7-8自然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间小屋。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爱比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幸福,使论证浅显易懂。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第8段。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充满爱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第二间小屋:盛放着我们的事业
(9-13)
默读课文9-13,回答问题。
1.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的“要诀”是什么?
2.请从修辞的角度或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第11、12、14段。
3.“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 。
结合链接材料回答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
1.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的“要诀”是什么?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背负着事业,努力奋斗的同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2.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第11段。
“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针芒在身。”
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比论证,用两个“假如”领起把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2段。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人质”生动形象地说明事业对人的精神濡养或腐蚀具有很大的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明确了我们对事业应有的态度,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3. “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 。
结合链接材料回答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
链接材料: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北宋晏殊《蝶恋花》
------北宋柳永《凤栖梧》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首先是立志阶段,高瞻远瞩,确立目标。
其次是追求阶段,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最后是收获阶段,豁然开朗,妙手偶得。
努力---我的未来不是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14-17)
默读课文14-17,回答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描述第三间精神小屋的?
2.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1.作者是如何描述第三间精神小屋的?
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
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2、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有的人渐渐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
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
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小结第二部分: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其内涵侧重人之常情,这是精神世界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础的情感。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事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指向的是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从精神层面比第一间小屋有提高。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
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层层深入逐步提高,共同构建了作者心目中的精神大厦。
1.细读18-19段,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第三部分:
2.怎样理解“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
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品味语言
①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从天窗洒入”一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驻足心间。
②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本文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中的议论、描写、抒情交织在一起,为很好地说理铺垫基础。
2.构思新颖独特。
文章是按照议论文三段式的基本模式组织全文的。开篇“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然后分析如何建立起精神世界的“三间小屋”;最后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看似普通的结构全篇,但是作者却将怎样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作为全文的线索,一线贯之,可谓构思巧妙。
写法探究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作为说理性散文,作者巧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将复杂的人生哲理形象化、具体化,而且议论性语句富有意蕴,说理深刻,回味无穷。如最后一段文字“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既恢弘大气,又十分接地气,让读者读罢立即明白所说的道理。
课堂小结
本文构思新颖独特。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精神的三间小屋
板书设计
爱和恨—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撑起精神世界大厦
事业—自我寻找—选择自己适合和爱
好的事业
自身—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庄严、真诚的小屋)
(努力向上的小屋)
1、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说说你自己的感悟。
2、仿写句子。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我们可以不--- ,但我们---。 我们可以不---- ,但我们----。我们可以不-- ,但我们----。
布置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