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父亲、树林和鸟
教材pp.94~96
1.会认“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
2.在朗读父亲语言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树立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作者牛汉的资料。
【教学方法】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语言感悟能力,能根据生活实际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感受语言的能力并不强,针对学生特点,在本课中教师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
【学习方法】
练习强化法,通过反复练习写生字,提升汉字书写能力;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想象法,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我国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叫牛汉。他的父亲是一位爱鸟护鸟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牛汉的一篇文章《父亲、树林和鸟》,一起去认识这位知鸟爱鸟的父亲吧!(板书:父亲、树林和鸟)(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明确朗读要求。
(1)同学们,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2)带有拼音的字词,多读上几次。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3.小组合作学习,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的字形。
交流检查学习情况。
4.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自由答。)
师:课文讲了父亲一生最爱树林和歌唱的鸟。
指导书写
重点生字:
雾:上面要有覆盖之势,下面的“务”的捺要舒展有力。
抖:右部中,“斗”两点上下对齐,横略向右上斜。
猎:左部中,“犭”弯钩弯势不宜过大;右部中,“昔”的上横短,下横长。
翅:“支”的捺要伸展,托住“羽”。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生朗读生字、新词,然后听写新词,检查掌握的情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作者是怎样去写父亲最喜欢的树林和歌唱的鸟的?这节课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去朗读课文,积极去动脑,我们一定能找出答案。
探究新知
一、细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1.体会“最喜欢”“一生”流露出父亲怎样的情感。
2.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对树林和鸟喜爱的感情之深呢?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2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
4.提问:父亲为什么能发觉林子里有不少鸟,而我却什么也没看见?这说明什么?(扣住“父亲看得仔细、很爱鸟、对鸟非常的熟悉和了解”说即可。)
5.想象:
(1)父亲在看时的神态和动作。
学生描述完之后,填空补充句子“父亲( )地站在那儿”。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神态“凝神静气”,动作“像树一般兀立”。
(2)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此时“我”脸上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语形容。(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最终落实到“茫然”一词,并理解其意思。)
6.分角色朗读第2~9自然段,读出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第10~15自然段。
父亲为什么能闻出鸟味?(因为父亲爱鸟,长期观察鸟,愿意花心思去了解鸟。)
8.有感情地朗读第16~19自然段。
“我”为什么说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便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候?想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出示课件。)
9.有感情地朗读第20~23自然段。
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听了父亲的话,“我”为什么感到“惊愕”,又由衷地感到高兴呢?
10.教师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1自然段,即全文中心句。)
二、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之情。)
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父亲爱树林和鸟。)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写作方法。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作业布置
1.选用《学海乐园》相关同步练习。
2.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父亲、树林和鸟》记叙了父亲带“我”走过树林遇见鸟的事,从作者的视角可以感受到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侧面突显了父亲的爱鸟之情。
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走进文本,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