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物 理
2022.07
学校____________ 班班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图1所示的现象中,主要是由液体的表面张力导致的是
“辽宁号”能漂浮在海面上 A 墨水在水中扩散 B 拱桥在湖面形成倒影 C 宇宙飞船中的水珠呈现球形 D
图1
2.图2为空间中电场的电场强度E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其中能在空间中
产生电磁波的是
3.图3为悬浮在液体中的3颗小炭粒每隔5s在坐标纸上标记位置的连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折线表示的是小炭粒的运动轨迹
B.小炭粒沿折线上相邻标记位置的连线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可以准确预测再下一个5s后这3颗小炭粒的位置
D.小炭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情况
4.在暗室中,用激光照射不透明挡板上的两条平行狭缝,在后面的光屏上观察到如图4所示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这是光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这是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这是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5.如图5所示,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其平直面上,并在该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当逐渐增大人射角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逐渐减弱
B.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C.折射光线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
D.折射角和人射角的比值不变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30J,同时对外界做功10J,关于该气体在此过程中的内能变化量,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7.图6是卢瑟福为解释粒子散射实验而提出的情境。占金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原子核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曲线表示粒子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越接近原子核的粒子发生散射时的偏转角越小
B.电子质量约为粒子质量的因此电子对粒子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C.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粒子与金原子核一定带异种电荷
D.若实验中换用轻金属箔片,发生大角度偏转的粒子将会增多
8.如图7所示,一束光沿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的玻璃中,以口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与折射光的交点为,过点向两介质的交界面作垂线,垂足为,的延长线交于,记。再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则
A. B.
C. D.
9.如图8甲所示电路中,电流i(以图8甲中电流方向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8乙所示的正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电容器C正在充电
B.内,电容器C上极板带负电
C.内,自感电动势逐渐增大
D.内,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10.“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是北京冬奥会的“中国方案”,图9中国家速滑馆5000m2的冰面全由它制成,冰面温差可控制在土以内。其制冰过程可简化为图10中的循环过程,其中横轴为温度T,纵轴为压强p:
过程A→B: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变为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态(一种介于液态和气态之间、分子间有强烈相互作用的特殊状态);过程B→C:二氧化碳在冷凝器中经历一恒压过程向外放热而变成高压液体;过程C→D:二氧化碳进人蒸发器中蒸发,进而使与蒸发器接触的水降温而凝固;过程D→A:二氧化碳经历一恒压过程回到初始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A→B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的动能都将增大
B.过程B→C中,二氧化碳始终遵循理想气体的实验定律
C.过程D→A中,若二氧化碳可看作理想气体,则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将吸热
D.整个循环过程中,热量从低温水向高温二氧化碳传递,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1.氦原子的1个核外电子发生电离后,就形成了类似氢原子结构的氦离子(He+)。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其中E1=-54.4eV为氦离子的基态能量。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A.40.8eV
B.10.2eV
C.51.0eV
D、48.4eV
12.一个仅由两个分子组成的系统。两分子间的作用力F随分子间距离r的变化的关系如图12所示。两分子从相距6r0处由静止开始运动,直到相距为r0的过程中
A.两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B.两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C.两分子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大
D.两分子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小
13.一束可见光a由3种单色光m、p和q组成。光束a通过三棱镜后的传播情况如图13所示,关于3种单色光m、p和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单色光p的传播速度最大
B.在三棱镜中,单色光m的传播速度最大
C.从三棱镜射向空气时,单色光m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
D.三棱镜对单色光q的折射率最大
14.图14为街头变压器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输出电压通过输电线输送给用户,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0,变阻器R代表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用户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减小。输人电压可以认为保持不变,不计电表的内阻及变压器上的能量损失,当用户用电器增加时,则
A.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
B.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
C.电流表A2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V3的示数减小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15题5分,,16题15分)
15.热敏电阻是一种常见的感温元件。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自制了一简易温度计,其内部电路由一个电动势为3V、内阻为5Ω的直流电源,一个量程为30mA、内阻为5Ω的毫安表,一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0和一个热敏电阻构成,如图15所示。已知所用热敏电阻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图像如图16所示。
(1)闭合开关S,该温度计开始工作,当毫安表示数为3.0mA时,待测物温度为_______℃。(2)在图17中的电流表表盘刻度上标记温度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10mA处标记的温度高于20mA处标记的温度
B.10mA处标记的温度低于20mA处标记的温度
C.毫安表相邻刻度对应温度的示数是均匀的
D、毫安表相邻刻度对应温度的示数是不均匀的
16.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8所示的装置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他们将注射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逐一连接,在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实验中由注射器的刻度可以读出气体的体积V;计算机屏幕上可以显示由压强传感器测得的压强p,从而获得气体不上可以显示由压强传感器测得的压强p,从而获得气体不同体积时的压强数值。根据获得的数据,做出相应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1)关于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_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
B.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
C.必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质量
(2)为了能够最直观地判断出气体的压强p与其体积V是否成反比,应做出_______(选填“”或“”)图像。对图线进行分析,如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图线是一
条_______线,就说明在_______和_______时,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3)实验小组仅在改变环境温度的条件下,重复了上述实验,并且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正确。得到的两条等温线如图19所示,请你判断两条等温线对应的环境温度和的高
低,并从气体分子热运动的视角对上述判断进行说明。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17至19题每题10分,20题8分)
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步骤和答案。有数值计算的小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解题中要用到、但题目未给出的物理量和数据,要在解题时做必要的说明。
17.如图20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原线圈接在一电源上,副线圈接有一阻值的定值电阻。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当电源电压随时间变化如图20乙所示的正弦曲线时,求:
(1)电压表示数U;
(2)电流表示数I;
(3)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
18.如图21所示,交流发电机的矩形金属线圈abcd的边长ab=cd=50cm,bc=ad=20cm,匝数n=200,线圈的总电阻r=10Ω,线圈位于磁感应强度B=0.01T的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线圈的两个末端分别与两个彼此绝缘的铜环E、F(集流环)焊接在一起,并通过电刷与阻值R=9Ω的定值电阻连接。现使线圈绕过bc和ad边中点、且垂直于磁场的转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电路中其他电阻以及线圈的自感系数均可忽略不计。
(1)从线圈经过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写出线圈内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随时间t变化的表达式;
(2)求通过电阻R的电流有效值I;
(3)求一个周期内,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
19.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A、B、C三个状态变化完成循环,其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22所示。已知、、,状态A的温度为
(1)求状态C的温度;
(2)类比直线运动中根据速度一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求过程B→C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W;
(3)求过程A→B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
20、图23中K、A是密封在真空管中的两电极,电极K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发射电子。K、A间的电压大小可调,电源的正、负极亦可对调(当电极A的电势高于电极K的电势时,电压为正)。保持光强不变,改变电源的正、负极,以及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可得图24所示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之间的关系,当电压分别为和时,对应光电流的大小分别为0和,光电流的最大值为。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
(1)求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2)当所加电压为U1时,求单位时间内由电极K发出的光电子数n;
(3)一种经典模型,计算光电效应中电子获得逸出金属表面所需能量的时间的方法如下:
一功率P=0.16W的紫外光源(可看作点光源)向四周均匀辐射能量,距离光源r=
1m处放置一小块钾。假设:钾原子为球状且紧密排列,紫外光的能量连续且平稳地被
这块钾正对光源的表面的原子全部吸收,并且每个原子吸收的能量全部给钾的最外层电
子,使之逸出成为光电子。已知钾的逸出功W=2.3eV、其原子半径R=0.13nm,取元电荷
e=1.6×10-19C。
根据上述信息,计算的大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并将计算结果与光电效应实验中“电子几乎是瞬时(约为10-9s量级)逸出金属表面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判断上述经典模型是否合理。海淀区高二年级练习 参考答案
物 理 2022.0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意的。(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D C C A B A B 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意
的。(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每小题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不选或
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1 12 13 14
ACD AD BCD ABD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道小题。(共 20 分。15 题 5 分,16 题 15 分)
15.(1)38.0 (3 分);
(2)AD (2 分);
16.(1)AB (3 分)
1
(2)p (2 分);过原点的直(2 分);气体质量一定(2 分);气体温度一定(2 分);
V
(3)T1>T2;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压强越大,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
碰撞对器壁的作用力就越大。气体压强与气体的分子数密度及其平均速率有关。当气体体积
一定时,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不变。但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单
位面积上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对器壁的作用力就越大,因此 T1>T2(4 分)。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 4 题。(共 38 分。17 至 19 题每题各 10 分,20 题 8 分)
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演算步骤和答案。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
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解题中要用到、但题目未给出的物理量和数据,要在解题时做必要的说
明。
U1max
17.(1)由图 20 乙可知,U1的有效值U 30V1有
2
U
1有 n1
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公式 ,可得 U=20V (4 分)
U n2
U
(2)根据欧姆定律,有 I 2A (3 分)
R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变压器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相等,因此有
P=P 副=UI=40W (3 分)
18.(1)设该交变电流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Em,有 Em nB ab bc 20 V
又因为从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开始计时,所以电动势瞬时值
e Em cos t 20cos100t V (4 分)
E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电流的最大值 I mm 2A
R r
1
所以电流的有效值 I0 Im 2 A (3 分)
2
(3)根据焦耳定律,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2 2 2πQ I0 R r T I0 R r 0.4π J (3 分)
(注:若第 2 问中学生将 2 取了近似值 1.41 或 1.414,再代入第 3 问计算并计算正确,整
体扣 1 分)
V0 3V0
19.(1)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对状态 A 和 C,有
T0 TC
解得TC 3T0 (注: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亦可) (2 分)
(2)从过程 B→C,气体体积变大,即气体对外做功,有
p 2p 3
W 0 0 V0 p0V0 (3 分)
2 2
(3)对状态 A 和 B,有
pAVA 2 p0 V0 2 p0V0
pBVB p0 2V0 2 p0V0
发现 pAVA pBVB ,说明状态 A 和状态 B 位于同一条等温线上,因此状态 A、B
的内能相同,即过程 A→B 中,理想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U 0
再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过程 A→B 有 U Q WAB ,所以
p0 2 p 3Q WAB
0
V0 p0V0 (5 分)
2 2
(注:若学生答 Q=|WAB|=3p0V0/2 亦可得满分)
20.(1)由动能定理 Ek=W,有 0-Ek=-eUc,可得 Ek=eUc(注:若学生直接写 Ek=eUc,
则应当有“将电场和电子看成一个系统”的说明) (1 分)
(2)当强度一定的紫外线照射到阴极 K 时,单位时间内从阴极 K 发出的光电子数 n 是
一定的,只是当光电流未饱和(即电压为 U1 时)时,说明从阴极发出的光电子不能全部到
达阳极,只有当光电流达到饱和时,才说明从阴极发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根据电流的
定义,有
q n t e
I2 ne
t t
I
可得 n 2 (2 分)
e
(3)由于该点光源均匀地向四周辐射能量,在离光源 r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
的能量
P
P0
4πr 2
在 t 时间内,正对光源的 1 个钾原子的投影面积内接受的能量为
E P0 t πR
2
如果电子要从表面层中逸出,则其吸收的能量至少等于钾的逸出功,即
E≥W
联立以上各式,可以解得
4Wr2
t≥
PR2
代入数据,可得
t≥544s
可见,544s >>10–9s,说明该经典模型不合理。 (5 分)
(注:若学生按“ E=W”计算,得 t 544s>>10 9s亦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