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0 11:4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下)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小人物”的悲剧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注
任务一 知识积累
1、书名由来: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本名叫祥子,本来前面没有骆驼,后来军阀混战,祥子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辛辛苦苦买来的车丢了,人被大兵抓去当了壮丁。后来祥子寻找机会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在路上卖了。祥子逃出来之后就病了,人们听见他在睡梦中老是叨叨骆驼,于是送他个外号叫“骆驼祥子”。
作者开篇写道:“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骆驼——在口内负重惯了——是走不快的,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的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骆驼的价值全在四条腿上;腿一完,全完!”老舍把祥子比喻成骆驼,对骆驼的描写不是纯客观化的,而是带有较强的感彩。骆驼的性情、骆驼的脆弱折射了祥子的命运。祥子为卑微的生活苦苦挣扎,他是那么不起眼,“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刑”。
示例∶选择A图。理由∶祥子就像骆驼一样老实忠厚,骆驼体现了祥子的性格,"他两个就像是一体",所以两个形象相互重叠了。老舍先生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可谓是用心良苦。祥子是个有着好胜心的年轻人,他的性格里有着当时的人们所缺少的良好品格。而随着人生的三起三落,他的性格也随之起了变化,就像骆驼的双峰。
【详解】首先要仔细观看封面图片,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创作意图。如A图画面上有一匹高大的骆驼。和一个低垂着头的人物,骆驼跟小说的相关情节有关,祥子因它而得名。人物低着头,暗示了祥子不堪生活重压,可以作为封面。
(A)
(C)
(B)
2、作者简介: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3、创造背景: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
4、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勤劳、坚忍,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不久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只牵回三匹骆驼。
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5、主要人物
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
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
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
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
黑暗的社会所打破。健壮、要强、淳朴、体面的底层的劳动者变成麻木、狡猾、自私、懒惰
的社会的末路鬼。
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
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
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
真心爱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大胆泼辣、贪吃懒做、狡猾蛮狠、
粗鄙凶悍,但爽快利落,追求爱情,精明,心机重。
刘四爷:六十九岁。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
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
可他实在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一些车享福去了。
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儿死了,真正感到了孤独。苛刻刚强、爱惜钱财、好要面子、
重男轻女。
曹先生: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
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生活富裕、知书达
理、待人宽和、信奉社会主义“圣人”。
老马: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他是将来的祥子的缩影,性格要强,
身强力壮,隐忍困苦,但是没有保住小孙子,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随后,
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
子一样无法摆脱命运,最后悲惨的死在街头。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先是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
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
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到了窑子里,等不到祥子接她,不堪非人的待遇,自己上吊自
杀了。美丽年轻、要强勤俭、善良倔强、有同情心,是祥子的精神支柱。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
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
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
去喝的烂醉。
孙侦探: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
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
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
子一道,从祥子这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搜刮走了。祥子最后的堕落是因为梦想的破灭,原因
有很多,可这个姓孙的就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
6、主题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负,有的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分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因而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作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既从传统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出发批判现代畸形文明的负面效应,为传统美德的沦落而痛惜,又不满于祥子身上所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昧的善良民众在病态的旧社会的堕落。
7、艺术结构
结构上的突出特点:以写人为中心,围绕人物的命运来展开情节。即以祥子拉车为主,以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奋斗、挣扎、堕落过程为叙事线索,一线串珠地组织材料,安排情节,紧凑集中。这种单纯、集中、明晰的结构,不仅使小说情节完整而谨严,而且有力地展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完整过程及其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同时,展现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单纯中有复杂,从而在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骆驼祥子》虽众星拱月般地突出了祥子的形象,但并没有忽略其他人物的塑造。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人物,如虎妞、刘四等,也都刻画得相当出色。同时,作者围绕着祥子,描绘了车厂、茶馆、大杂院、白房子等生存环境,叙写了军阀战争、工人受剥削、进步知识分子受迫害等等事件,给读者提供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具有浓郁故都色彩的风俗画卷,为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的北平提供了有益的锁钥。
整部作品作家或介绍,或描绘,或评论,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叙述娓娓道来。有头有尾,情节前后呼应,既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又使人物更加突出,作品主题更加明确、集中,显示了作者纳繁复于单纯的艺术功力。
8、语言成就
① 京腔”,清脆快当,俏皮生动,漂亮活泼。西方的幽默,章回小说的讽世,民间文学的情趣,加上北京话的
俏皮,使老舍的白话语言别具一格。他不用专用名词、比喻、典故、诗句,就把白话文的真正香味烧出来,
而且永远地朗诵出声来。
② 老舍的语言显然是借鉴了说唱艺术。在老舍的作品中,叙述者常常与人物打成一片,不仅讲述人物的各种际
遇,而且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叙述者的语言常常变化着。
③ 老舍的幽默变成了深沉的讽刺或者诅咒,文字与血泪淋漓的现实相谐合拍。老舍的幽默之可贵在于不只是让
人发笑,也不只是让人感到事事有趣,更重要的在于让人们以宽大的心怀去关照下层社会不幸的人们,从而
达到悲天悯人的境界。所以有人说老舍先生的幽默里有伤心的眼泪,而在黑暗里又看到了阶级友爱的温暖和
光明,幽默往往泡在苦笑中。
④ 大量使用比喻是老舍文学语言的特点之一。他的比喻用得好,用得妙,有自己的风格。譬如,他将与虎妞新
婚后的祥子比喻成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兔子:“他想不起哭,他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脚在小而温暖的屋中活
动着,像小笼里的一只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能飞跑的腿,跑不出去!”这就极生动准
确地传达了祥子那种渴望劳动、想拉上洋车靠自己的双手双脚奔生活,却又被虎妞牢牢拴在家中,不得自由的
急切、焦躁、懊丧的神情。
9、“京味”特色
① 具有浓郁的市井风味和北京地方色彩。老舍先生描写普通的市井生活,写风俗、民俗。他通过一些具体
的生活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现了北京下层市民的人情世故、悲欢离合,作品中的不少章节宛如一幅幅生
趣盎然的风俗画、世态画。所有形形色色的对象,无论美丑与好坏,都是地道北平的。
② 保持了口语的 “原味儿”。这不仅表现在作品中大量出现的那些北京市民特有的“敢情”、“回见”、
“白饶”、“不论秧子”之类的词汇和句式上,更表现在作家对市民社会各种身份的人物说话的语气、语
调的精致传神的描摹上。“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③ 清晰地看到二十年代初故都北平所带有的独特的文化印记。特别是和主人公生活命运相关的,如铺主兜
车、刘四“庆寿”、虎妞成亲、巫婆驱邪,以及还保存着旧有的仪式与气派的红白事情,都被作者描绘
得有声有色;甚至连车夫经常出入的大杂院、车厂子、小茶馆、小吃摊、杂耍场以及“白房子”等场所,
也都通过作者的生动描绘,让人感受到既不同于“十里洋场”的上海,也不同于中原腹地,非北京下层
市民社会莫属。
严谨独特的艺术结构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京味浓郁的地方色彩
艺术风格
任务二 方法指导
圈点批注法:
一、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二、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经典作品需要反复阅读,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语句的理解,再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四、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如用圆点或圆圈表示精警之处,用问号表示质疑,用叹号表示强调,用直线表示需要着重记忆或领会,用波浪线表示国要语句,用竖线或斜线表示段落层次的划分,等等。
示例1
当时将台上早把青旗麾动,杨志拍马望南边去。【夹批:写得好。真好看。】周谨纵马赶来,将缰绳搭在马鞍鞒上,【夹批: 细。】左手拿著弓,右手搭上箭,拽得满满地,望杨志后心飕地一箭。【夹批: 写得好。后心二字故意吓人,真正才子。】杨志听得背后弓弦响,霍地一闪,去镫里藏身,那枝箭早射个空。【夹批: 写得好。第一番。】……周谨也把马只一勒,那马也跑回,就势里赶将来。去那绿茸茸芳草地上,八个马蹄,翻盏撮钹相似,勃喇喇地风团 儿也似般走。【夹批: 本是比试弓马二事,乃前两番止叙得弓箭,故于此处特地写出马来,笔力神变之极,非小家所能也。】周谨再取第三枝箭搭在弓弦上,扣得满满地,尽平生气力,眼睁睁地看著杨志后心窝上只一箭射将来。【夹批: 写得好。务要故意吓人,便向后心上特特加一句扣得满满地,又加一句尽平生气力,又加一句眼睁睁地,又加窝上二字,妙绝。】杨志听得弓弦响,纽回身,就鞍上把那枝箭只一绰,绰在手里,【夹批: 写得出色,好。第三番。】【眉批:读者须知周谨三箭,皆是妙手,盖镫里藏身,则箭过鞍上矣,弓稍掠得着,手绰得住,则相去不能以寸矣。】便纵马入演武厅前,撇下周谨的箭。【夹批: 真写得好。】
示例2 《 金圣叹评水浒 第十二回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任务三 专题探究
1、撰写祥子小传
通读全书,圈点勾画出祥子的相关信息和主要经历,整体感知祥子的命运起伏。完成《祥子信息采集表》后,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
要求∶(1)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经历,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2)内容力求客观、全面、充实且重点突出。
姓名 绰号
籍贯 兴趣爱好
主要经历
我的评价
示例3
祥子,绰号"骆驼",出生于农村,没读过书,少年时父母双亡,失了土地。十八岁来到北京,做了一名洋车夫,他的梦想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
一开始祥子奋斗三年买了属于自己的车,半年后却被十几个大兵抢了;他没有放弃,卖了骆驼、拼命拉车攒买车钱,却被孙侦探抢走了积蓄;结婚后虎妞给他买了车,最后他又卖了车给虎妞下葬。再后来他心爱的小福子上吊自杀了,祥子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就这样,祥子从一个年轻力壮、老实本分、勤劳善良,有梦想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狡猾麻木、好占便宜、穷困潦倒、自暴自弃,如行尸走肉般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探究悲剧原因
(1)祥子的命运往往因为身边的人而发生起伏,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发现。
四爷
大兵
大兵
四爷
骆驼
侦探
虎妞
小福子
老马
祥子
示例4 我选虎妞。
批注:因为虎妞的诱骗,祥子的妥协,两人开始了了一场畸形的婚姻。虽然在虎妞的帮助下,
他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辆车,但是婚后的祥子一直郁郁寨欢,身体也大不如前。最后当虎
妞难产去世时,祥子不得不把车变卖了去安葬她。这次的人生变数,让祥子对生活愈发灰心
丧气。虎妞在祥子走向悲剧的路上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我选 。
批注: 。
(2)小说中祥子对物的态度的变化也显示他走向堕落的过程,请从下列关键词中选择一个,勾画相应的章节,
抄录典型细节来说说你的发现。
车 烟酒 乘客 小福子
选 文 前后变化 我的发现
一个烟酒不沾、洁身自好的人,在现实的苦难中渐渐开始亲近烟酒,用烟酒来发泄情绪,到最后堕落为沉溺于吃喝嫖赌的"野兽"。祥子的肉体和精神都已经崩塌,他身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都已经被撕碎殆尽,这就是"悲剧"
第一回 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第五回 烟,酒,现在仿佛对他有种特别的诱力,他觉得这两样东西是花钱不多,而必定足以安慰他;使他依然能往前苦奔,而同时能忘了过去的苦痛。 第二十回 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都喷出来才痛。 示例4 我选烟酒
选 文 前后变化 我的发现
第 回
第 回 第 回 探究结果: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索,共同把祥子驱赶到“野
曾”中去。
大兵横行霸道,刘四斧肆意盘剥,孙侦探敲诈,虎姐骗婚,正是这黑暗的社会现实把祥子变成“野兽”,是“不让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造成了样子的沉沦。
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曹逃出来的时候,他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小福子死后,样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所以祥子经历了孙侦探敲诈、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利已、懦弱妥协等性格缺陷,使他最终走向毁灭。
【2019年湖州卷】
5、请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小说的内容阐释理由。(5分)
A组:《西游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组:《西游记》 《骆驼祥子》
选: 关键词: 理由: 。
参考答案:
B组。关键词:磨难(意志、信仰……)
示例:《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斩妖除魔,最终取经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骆驼祥子》中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拜托悲惨命运,但是经历三起三落后,他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最后沦为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受了重重磨难,但结局却截然相反。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