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作导线 B.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C. 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2、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
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
3、图中,一只小猫安然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4、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④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某同学在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三个实验均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
C.图三实验中,吸气或呼气时都不需要关闭c、d
D.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鲜牛奶变质 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 D. 洁厕精除垢
8、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
11、如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水分
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
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
A.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
B.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了血液
C.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B、用酒精灯内焰给物质加热
C、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1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4、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6、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a.酒精能挥发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铁锈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d.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17、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家庭小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并培养大家实验动手能力。请根据你所做过的一个家庭小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
(3)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
(6)通过本实验,你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
(1)请把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
B. 。
C. 。
(2)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若实验A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则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点) 。
实验B是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③ 实验C是探究燃烧条件中的 。
19、物质的鉴别:
物质 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铁丝与铜丝 观察 紫红色的是______丝;银白色的是______丝
氧气与二氧化碳 将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__________的是氧气;_________的是二氧化碳
20、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
2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支持和固定仪器是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
(4)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_____;
(5)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
(6)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2、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如图1所示的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图1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环节的先后顺序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022秋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作导线 B.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C. 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B
2、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
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
【答案】C
3、图中,一只小猫安然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答案】C
4、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④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5、某同学在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三个实验均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
C.图三实验中,吸气或呼气时都不需要关闭c、d
D.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
【答案】A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7、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鲜牛奶变质 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 D. 洁厕精除垢
【答案】C
8、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答案】C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B.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
【答案】B
11、如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水分
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
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
A.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
B.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了血液
C.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
【答案】C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B、用酒精灯内焰给物质加热
C、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答案】A
1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答案】C
14、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答案】B
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二、填空题。
16、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a.酒精能挥发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铁锈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d.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答案】(1)c (2)d
17、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家庭小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并培养大家实验动手能力。请根据你所做过的一个家庭小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_。
(3)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
(6)通过本实验,你有哪些收获?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食盐易溶于水 (2)食盐、水、杯子、筷子等
(3)探究食盐的溶解性
(4)把适量水倒入杯子中,把适量的食盐加入水中,利用筷子搅拌,食盐消失
(5)食盐易溶于水 (6)食盐易溶于水,可以配制食盐溶液
18、如图所示:
(1)请把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
B. 。
C. 。
(2)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若实验A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则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点) 。
实验B是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③ 实验C是探究燃烧条件中的 。
【答案】(1)A、手被腐蚀 B、失火燃烧 C、集气瓶底炸裂
(2)①红磷量不足(气密性不好或反应后没冷却至原温度)
②氢元素与氧元素 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或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9、物质的鉴别:
物质 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铁丝与铜丝 观察 紫红色的是______丝;银白色的是______丝
氧气与二氧化碳 将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__________的是氧气;_________的是二氧化碳
【答案】铜 铁 一根燃着的小木条 使木条燃烧更旺 使木条熄灭
20、通过阅读下面二氧化碳的内容,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镁条,将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变成了氧化镁和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现象____ 。
【答案】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光,冒黑烟,还生成白色固体
2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支持和固定仪器是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
(4)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_____;
(5)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
(6)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
【答案】(1)铁架台 (2)药匙 (3)胶头滴管
(4)烧杯 (5)酒精灯 (6)试管夹
三、实验探究题。
22、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如图1所示的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图1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环节的先后顺序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5)反思评价 (1)(3)(4)(2)(5)
【解析】“是什么”一般是针对某种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过程给出结论是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句子中含有“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等词语属于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是实际操作过程;反思评价是对实验优缺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