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人工智能等技术成果;认识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现代科技
自主学习:现代科技主要涉及哪些领域?通读课本P29~32,划出各领域的成就及其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发达国家爆发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迅速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
“计”高一筹——计算机技术
1954年,美国研制出使用晶体管线路的第二代计算机。
1983年,IBM推出家用电脑PC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
计算机“埃尼阿克”
1964年,发明了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
你能列举一些21世纪的计算机吗?
现在各式各样的计算机
2017年,中国的计算机 神威·太湖之光成为世界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2018年,密歇根大学制造出了只有0.3毫米长的计算机,俨然成为世界上最小的计算机。
学校常见的多媒体白板
计算机的演变体现什么趋势?
趋势: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
“计”高一筹——计算机技术
受到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美国军方急需一种新的通信手段,来解决多部门信息沟通不对等的问题,并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抵御核导弹攻击的体系。1969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成功与60公里外的斯坦福研究所计算机实现了远程连接,这宣告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实现商业化,互联网进入爆炸发展时期,目前已遍布全球。
“网”罗天下——互联网
1969年,美国建立起军用网络
物联网
虚拟现实
你能举例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吗?
“网”罗天下——互联网
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目前,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
足“智”多谋——人工智能
“无人仓库”
“无人码头”
“无人驾驶”
3D打印
足“智”多谋——人工智能
你知道哪些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
思考: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思考: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虚拟现实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方便沟通交流、丰富娱乐生活、使生活更加便利、扩大认知视野。
材料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经迈入了高质量发展轨道……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选择。
——李珈《谋划好“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2018年末,全国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91.3万个,从业人员995.1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16.2%和84.5%。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2025.5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95.5%。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给社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无人车间” “无人工厂”
推动生产力发展,改变生产方式:
材料三:9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冗余人员而建立企业的纵横向都比较紧凑的扁平化结构,使得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快速、高效。 ——百度百科
①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②使劳动力退出生产线,更加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利润增长;
③逐步发展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过去10年,美国军方和中情局向7个国家派出了500多架攻击型无人机,杀死约3800名武装人员、400名平民和至少8名美国人。
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还会带来什么影响?
消极:
①助长懒惰;
②带来灾难。
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发射大量航天器,在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1961年,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没有中国
一“飞”冲天——航天技术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2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天宫空间站已经完成最关键的一步。
据环球网报道,从我国开始建造天宫空间站到现在,至少有29个国家向我国提交了申请,其中17个国家获批使用天宫空间站,而美国这次被拒之门外。
近几年,中国还有哪些航天成就?
一“飞”冲天——航天技术
一“飞”冲天——航天技术
2017年,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
2021年5月,中国“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基本以自主工作为主,按火星日进行工作规划,自主移动。
2019年,玉兔二号驶抵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
2020年,中国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的布局。
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给你什么启示?
1960年,美国利用新研制的深潜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10916米。
1997年,中国‘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完成潜入任务
2020年,中国“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
“深”藏不露——海洋深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原子弹爆发
核磁共振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后果
一方面,原子能可以为很多行业提供新动力、原子能应用于医学造福人类;
另一方面,原子能的滥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
“原”源不绝——原子能技术
2021年,中国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这个合成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人类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新冠疫苗助力抗疫
“生”生不息——生物技术
泡沫金属
柔性玻璃
气凝胶
液态金属
人尽其“材”——新材料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 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2021中国福建(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
石墨烯
人尽其“材”——新材料
该片以美国工业骄傲——汽车业为切入口,表现了通用等公司放弃成本过高的本土工厂转向海外,俄亥俄州不得不招商引资,迎来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工人和中国管理者逐渐弥合分歧,最终玻璃工厂开始盈利了。
在纪录片结尾,玻璃工厂高管在陪同曹德旺视察工厂时,提到了即将进行的机器换人计划:逐步淘汰掉生产线上的工人,理由是生产效率太低。曹德旺不说话,只静静地听着。镜头里,库卡的机器人手臂,正在熟练地搬运福耀玻璃的车窗玻璃。这样的情形,并不只是发生在美国。
探究:结合所学,面对生产方式的变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本课小结
人尽其“材”——新材料
“生”生不息——生物技术
“原”源不绝——原子能技术
“深”藏不露——海洋深潜
一“飞”冲天——航天技术
足“智”多谋——人工智能
“网”罗天下——互联网
“计”高一筹——计算机技术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第六课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
生产
影响
生活
领域 成就
计算机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
互联网 1969年,美国建立起军用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商业化。
人工 智能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
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大量应用;出现“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无人工厂”。
航天 技术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21世纪,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
海洋 技术 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首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
1997年,中国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
2020年,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原子能 二战期间,美国发明第一颗原子弹;
21世纪,应用于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生物 技术 20世纪初,初步掌握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
二战后,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等突飞猛进。
新材料 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