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 道术体用——评析21.06浙江选考与全国及广东历史试题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望闻问切 道术体用——评析21.06浙江选考与全国及广东历史试题 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0 13: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网站名师点评21.06浙江选考与其他历史真题
望闻问切 道术体用
2021年6月历史高考如约而至,针对多套高考试题的评析众说纷纭,毕竟,每份试卷的命制水准直接影响考试评价的效果,一份好试题的标准是什么?华南师大黄牧航教授于2013年3月13日在中国教育报上《怎样才是一分好试卷》,归
纳了仅供参考的十点,给予了笔者很大的启迪。
笔者从道术体用四个层面,就高考历史尤其是浙
江选考卷尝试望闻问切,以期抛砖引玉。
“道”“术”“体”“用”
---网站名师点评21.06浙江选考与全国及广东历史真题
一、望“道”:各地历史高考的共性
二、闻“术”:浙江历史命题的特点
三、问“体”:浙江历史选考的指向
四、切“用”:各地备考复习的依托
一、望“道”:各地历史高考的共性
1. 考什么:基于课程标准
本文的“道”是形而上的准则、规律和原理,即全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其中围绕以下几个点展开。
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的根本依据,加之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唯物史观直接统领,家国情怀润物其间,时空观念无缝对接,史料实证贯穿整卷,历史解释强化思辨,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与试题命制的权威性。
如21.06全国文综乙卷第20题以电影《夺冠》为背景,学习领
悟中国女排精神。再如21.06全国文综乙卷第24题以分封制为主
题考查唯物史观;26题考查宋代四民社会结构,重视对概念的掌
握,注意比较辨析。
21.06浙江选考卷重视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第3题结合考古遗址地图呈现“辉煌灿烂的丝绸文明”;第10题判断媒体所载近代上海新式交通工具;第22题分析漫画所示的“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都体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地。第9题根据《定军山》剧照分析历史现象;17题从航海日志来分析航海家活动;23题从美国《租借法》表格考查了历史事件;25题对曹操墓发现说辞的争论,都体现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揭示。
在该卷的主观大题中,中国史部分加大了政治和思想文化部分的权重;而世界史侧重经济内容的考察,兼顾了各板块与专题的贯通。不过,大题中不太在意于分值的比例,没有选取战争和遗产的选修模块,但人物模块的考点明显偏重。
一份好的试卷须彰显核心价值,蕴含家国情怀,立意高远。在确保试卷整体平稳的基础上,体现思想性、人文性、适切性。
21.06全国文综甲卷第41题就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并概括1950—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及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
易政策。21.06全国文综甲卷第47题(选修4)
要求回答邓小平对中国科技的两次论述及贡献。
21.06浙江选考卷第27题从苏联解体30周年切入,纳入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及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借鉴作用进行整合;28题导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第29题导语为全球化过程中休戚与共,合作才能共赢。
2.为什么考: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3. 怎么考:有明确的考核目标
考查中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探究,还通过建立相关史实的时空链接,要求学生使用特定术语对史事加以概括说明,尝试对观点进行历史解释,同时彰显家国情怀。
一方面,力求凸显国家意志和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润心启智,进而铸魂培根,强化使命担当。如21.6全国文综甲卷第29题通过蔡和森的论述,强调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彰显先烈的坚定信仰。再如21.6文综全国甲卷第40题围绕生态文明内涵。21.6浙江选考卷第5题唐代书法融合南北风格并自
成一格,弘扬了传统的书法艺术。
21.06广东选考卷第3题杨贵妃之死的答题借助史料实证;9题国家重建成为共识、10题广交会的创办扩展了对外交流渠道等渲染了家国情怀;17题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
原因、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
涵,对应历史解释;20题关于80年代农产品流
通体制的原因、内容与评价,对核心素养的检
测较为系统。
另一方面,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考查之中,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经验化套路。21.6文综全国乙卷第42题罗列了党的部分重要会议,任选两次会议来分析其间中共的发展及原因。再如21.6浙江选考卷第29题第(2)小问告知了时间以20世纪为限,题眼为欧盟一体化。第(3)小问从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到欧洲一体化进程及WTO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思辨的难度加大的同时,还有立体时空维度,检验了历史解释能力。
4.怎样算考得更满意:有较好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高考历史命题致力于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层次要求为准绳,一份称得上质量良好的试卷具有的四个指标不可或缺。效度是指对其所要评估的对象准确测量的程度,高效度的测量才有价值。信度即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或可靠性的程度。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高考作为选拔性测试一般高于学考。与难度密切相关的区分度是指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鉴别程度,区分度的高低以考试的目的和性质而定。
21年1月八省联考模式在分值编排上,是15—16道选择题加四道大题的旧制,非选择题部分52—55的分值限制及各省都四道非选择题框架不变。但内部布局各有差异,除了河北省一家沿用了12、13、18的分值递增的传统套路外,而其他省份则五花八门。
近年来,浙江历史考题保持了难度系数的大致稳定,因选择题难度总体不大,但主观题的阅卷十分严格。
21.06浙江选考卷约6664字数与去年持平,
主观题答案的字数为881与与去年近似,文字
阅读量不容小觑。加之从阅卷的评分细则上也
越来越严格,采分点趋向从紧而非从宽。
同时,主观题的设问分解颇有层次感,第27题触及了多年的冷点如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体,结合了必修二专题七和人物列宁模块的内容,体现了服务现实的功效,也符合难度与获得感之间的黄金分割律。
命题中坚持“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命题特色,注重让基础题送分到位,难度逐步加大,做到“易在该易处,难在当难时”。再从素材选取、试题设计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又设法结构微调,题型稍变,区分度明显。
二、闻“术”:浙江历史命题的特点
1. 出题立意明确
到2021年6月,浙江自主命题已进行了14轮次,在结构、题
型、排序、难度和区分度上全方位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初衷,逐步形成了浙江模式。从传统文化看来,形而上的“道”则是日常教学的宗旨和标尺,只能靠潜移默化、熟能生巧,才能转化落实到“术”上。而“术”就是形而下的技巧、方法、手段,特指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命题的意图、技巧与方法。
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家国情怀,强调砥砺奋进的先进文化。进而把高考打造成助力党史教育的重要契机。
俗话说读史明智,知史明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助于学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夯实信仰根基。
21.06浙江选考卷第12题以习总书记所论考查中共诞生;13题通过南洋华侨的抗战,展现中华民族包括海外侨胞在国难当头下无坚不摧的凝聚力与民族精神;14题以毛泽东对1949年新政协的评价为引来理解《共同纲领》的作用;20题唯物史观;27题以苏联社会主义探索为鉴,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当今世界纷繁复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才能达到共同繁荣与稳定。
第28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线索,充分理解习总所提出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强调了毛泽东等人在经济领域的探索、邓小平等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也是寻路,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对中国的启示,以史为鉴,洋为中用;29题以
经济视角切入,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全球化过程
中休戚与共,合作才能共赢。
此外,当下极其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润物无声。21.06浙江选考卷第11、12、13、14、27、28题等旨在强化德育引导;第1、4、6、7、8、10、12、15、17、18、19、20、22、23、24、25、26、29题等侧重强调智育。其中第21题围绕进化论,隐含着对学生生命意识的教化。再者第2题秦兵马俑艺术群塑、3题汉代素纱襌衣、8题清代科技发展、16题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均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勤劳与聪明,重视对美育的涵养,并涵盖了对美育和劳动观念的陶冶。
3.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
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
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襌衣,重量
仅49克。识图(右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
断,该遗址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 命题渐进优化
浙江卷在承继以往风格的基础上,整体结构保持稳定,题型编排一如既往,显然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稳中有进。试题形式和命制技巧上依旧保留了某些传统程式,如否定或逆向选择题有3到4道,包括四选3 选择题和排列组合题及1道地图读图题,还有1道史学理论方法题和第28题第3小问的二选1的选做题,体现了人文关怀。
浙江选考卷对核心素养尤为讲究,如
20.07浙江选考卷第14题中国空间技术领域
进展的原因暗示了中美博弈;15题邓小平视
察特区则呼应了海南设立自由港;23题援引
美国提高关税以暗示中美贸易战;26题的外交主题及第29题的战争与和平主题,无不彰显了对美好、和平的追求,信奉合作共赢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等。
21.01浙江卷第3题通过营造博物馆的铜镜历史信息解读、25题《马可·波罗游记》真伪辩论的情境,引导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以逻辑进行严密推理,注重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该卷第13题揭示万隆会议对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14题一批海外知识分子冲破阻挠回国;21题展现了两位德国思想家为科学社会主义奋斗历史。同时,主观题弘扬主旋律,如第26题实业救国;27题弘扬人的价值观;28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29题科学对人类是把双刃剑等。
而20.07浙江选考卷第25题对“开通元宝”的辨析,以往单一的文字而如今首次采用了图片史料,实为创新。2021年1月与6月的浙江选考卷题量一致,但在主观题的分值分布上略变,原先21.01卷的28、29题每道均为各3小问,按4、5、6分依次递增。而今21.6卷却作了微调,变为都是均衡的5分。
3. 选题持续平实
浙江历史考题大多源自课本或材料但又高于课
本,从而既注重主干知识考査又强调学科素养的
检验,既吻合了基础性又照顾了选拔性。浙江卷
与全国卷相比,一方面多层设问、立体考查,因而由易到难的梯度鲜明;另一方面秉承了对主体知识的考查,不少答案参考课本,又侧重古今中外纵横穿越的融合,并突破了必修与选修模块各专题的界限,既高度浓缩又不失宽泛。
纵览全卷的设计中透出新意,许多试题都源自于教材中素材的截取和改编而似曾熟悉。纵观历史高考的高频点:传统文化史、党史等四史、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等进入了命题者的法眼,意在培养考生适应和驾驭时代的能力。命题紧扣教材,以课本为本,着重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1.06浙江选考卷第26题定位在周秦之间的郡县制度,以认
识大一统中央集权政体建立的作用。
中档题可做能做,主要在多个知识交汇处考查知识技能,第18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27题围绕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来设计问题。
25.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
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
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
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
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评价历史人物三条标准:①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②是否顺应
历史潮流;③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应注意:①采用辨证唯物主
义,讲事实,顾全面;②置于特定时空;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力求客观公正。还应把握两大原则:①论从史出;②史论结合。
难题考查能力以考查考生综合能力为主,出于拉分的目的,有些拐弯抹角,故弄玄虚。第25题作为史学理论与方法题,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对史学观点进行辨析与评判,有助于辩证解读史家观点、准确理解史学观念;28题围绕20世纪思想理论展开;29题围绕《航海条例》、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几个重要知识点来设计,视野开阔,紧扣热点,又突出发散性和应用性。
29.经济交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浩浩荡荡和充满矛盾的
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休戚与共,合作才能共
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1)阅读材料一,概括英国为开辟“资产阶级
的对外贸易”道路所采取的方式。结合所学,
指出英荷战争的性质。(5分)
答案(1)方式:颁布保护主义法令;签订商约;战争。
性质:争夺世界市场的商业战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战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六国签署的条约名称及“全新的一体化方式”的核心内容。以20世纪为限,概括欧盟成立后一体化继续发展的重要表现。(5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说明WTO为什么能够“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5分)
答案(3)分析:管理全球贸易的重要组织。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奉行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等原则;构筑了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有严格的法律约束。
答案(2)名称:《巴黎条约》。
核心内容: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表现:欧盟扩大;欧元正式启
用;防务一体化启动。
1. 解答有底:学科知识准确无误
三、问“体”:浙江历史选考的指向
体用的概念由理学家程颢最早提出,朱熹加以发展,指出体在用中,用不离体,意指事物中隐微的本原与其表露的现象之间对立统一。王夫之进一步提出了“道以为用,一阴一阳以为体”,其中体即实体,用即体的功用或属性。在近代的张之洞看来,体是主体,主要是指在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而用是辅
助,是指在行为方法、工具和产品等。
高考真题务必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育,呈现基础知识,确保观念上体现时代特征及表述的准确无误,尽力应避免学科知识的硬伤,才能对检测产生足够的公信力。
在浙江高频考题中,分封制、抗日战争、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等几乎每年必考。
21.06卷注重素养立意,情境载体,考量了历史的基本概念、思维、方法等。如21.06卷第2题秦兵马俑、5题楷书、7题王夫之、11题辛亥革命、14题《共同纲领》、16题古罗马大斗兽场、18题自由主义经济思想、20题涉及了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及进化史观、23题《租借法》、24题电视等概念的解读与迁移运用。
再如第26题第(1)小问要求例举战国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第28题要求写出井冈山根据地,前者写成公孙鞅/卫鞅也可,而遗憾的是出现了大量错别字,后者最多出现了景、岗甚至小岗村,失分极其可惜。还有未能区分法家学派与法家思想,若写法家思想不给分,消失的近义词即可,若单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给分,必须点出法家学派。
评分细则:第27题第(1)小问的改变如点到市场给1分;商品或货币1分,逐步过渡1分,不能写成间接过渡。价值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和途径(或道路,探索)必须同时写到才给2分,否则0分。第(2)小问从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切入,分析新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模式,第1小问用一句话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价值;第2小问指出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出的根本转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文建设道路的价值。(5分)
答案(1)改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渡。
价值:找到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丰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
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
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
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5分)
第28题第(3)小问,过渡时期总路线(要一字不差,若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算错);工业化和改造如写成五年计划、三大改造都不得分;要能完整写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间一字写错就不给分)。
答案(3)选择阐述①: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理论;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工业化道路的理论。选择阐述②: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2. 命制有方:命题思路灵活多样
一份好的试卷应有眼前一亮的思路,这有赖于
命题者对学科知识深入透彻的理解,然后运用不同
的情境呈现方式与试题设问方式,来凸显试题的多样性、灵活性。基于此,若切入角度越新奇、独特和灵巧,就越能唤醒考生思维并拉开分差。否则反而容易产生歧义,或出现偏题、怪题。
再来看浙江历史选考卷,20.07卷第10题铁轮小车信息;9题治外法权条款认知的解读;18题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工业革命后弊端的揭露;28题颇具匠心,采用宏大历史视角,以民生为题眼,对存百姓到谋幸福的诠释等,提出关注民生的思考方向,从国家治理的侧面切入,充分思考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与传承,从中反映了精准扶贫和实现小康目标;29题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解读,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维、客观评判,最终学会做人。
尤其是对选修三个模块与必修内容的契合更为别出心裁,譬如遗产模块第2题长城、4题布达拉宫、27题第(3)小题古罗马对古希腊文化遗产的吸收与创造。人物模块第 8题康熙帝、27题亚里士多德“唯物论并不彻底”;28题唐太宗、毛泽东和邓小平入手,高立意、大跨度、小切口;战争模块第29题把必修政治、人物模块的爱因斯坦、战争模块的一战和二战及遗产模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拼接。在此,选修考点的处理不再和以往那么拘谨。
21.01浙江选考卷第28题明线、暗线交织,明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暗线是“民心所向”,让学生从史实出发,论从史出,得出近代革命的经验:进而懂得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历史选择。
第29题以全球视野来反思科技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直面当代全球化问题,呼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主题。
再如21.06浙江选考卷第9题除了京剧还涉及了电影和服饰等;21题围绕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24题要求辨别“电视的发明使用和影响”现象并作出解释;25题要求考生能够选择“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再如第28题第(3)小问要求考生能够依据马克思的论述,选择某个重要时段,尝试验证核心观点或提出新的解释。
另外,关于周年与热点问题并不刻意回避,但着手在创新情
境上下功夫。第2题秦陵兵马俑的磅礴气势对应秦统一2200周年,
从侧面切题而规避了秦统一的进程和意义的热点;8题清代科技
状况;11题对应辛亥革命110周年;15题中非合作论坛吻合当前
外交趋向。
另外,关于周年与热点问题并不刻意回避,但着手在创新情境上下功夫。第2题秦陵兵马俑的磅礴气势对应秦统一2200周年,从侧面切题而规避了秦统一的进程和意义的热点;8题清代科技状况;11题对应辛亥革命110周年;15题中非合作论坛吻合当前外交趋向。
再如第26题考查法家代表人物及法家的命运和“以‘封建’‘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着力挖掘传统文化;29题围绕《航海条例》颁布、欧洲煤钢共同
体成立、我国入世这些逢1周年热点,就经济全球
化和一体化展开,而且中外参照。
26.(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若干战国法家代表人物,简要指出法家学派在汉代以来的命运。(5分)
答案(1)代表: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
命运:逐渐消失;法治思想被儒学吸收;维护统治的工具。
3.阅卷有效:评分标准鼓励创新,便于操作
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合理设计考试内容,从试题构成的灵活性、材料呈现的丰富性、问题解决的多元性、答案的准确性等入手,特别是不断创新开放式主观题的考查方式,有效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质,为考生提供发挥空间。
如21.06文综全国甲卷第42题以“卫所”概念引入,并创设了复杂的情境,要求直接标示出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自主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材料 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21.06全国乙卷第41题另辟蹊径,围绕希罗多德的《历史》和司马迁的《史记》来创设情境,设问分别从史家、史书、史学入手,采取开放式设计,深入思考撰写史书要素,从而既在考查广度上有拓展,又在深度上有发掘,也在设问角度上动足脑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5分)
(21.06全国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41.(25分)(1)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2)历史: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史记: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3)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有作者的认知。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6分)
(21.06全国乙卷)47.[选修4:人物](15分)
材料一 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
——据《长乐老自叙》等
材料三 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新五代史》
材料二 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 ——《旧五代史》
47.(15分)
(1)材料一高度肯定,为官不贪,为人真诚,忠孝两全。
材料二,辩证看待,为人淳朴大度,但为臣不忠。
材料三,全面否定,不忠不义,寡廉鲜耻。
(2)评价的角度;评价者所持的标准;时
代变化;史料考订与发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历史往往不能简单化的“盖棺定论”,该卷第47题引用了不同时期史料和评价者对五代政客“长乐老”冯道的评价,除了有自评也有他评,评价的角度和所持的标准各有千秋,体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并深入考查了辩证思维能力。进而在对结论进行解释论证中,表述的清晰和逻辑的严密等在占有一定评分比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6分)
一份规范的评分标准最讲求规范,即至少要明确具体、可控性强,为阅卷老师提供统一的细则。如21.06浙江选考卷第29题,名称是巴黎条约(可无书名号,1分,别的都不得分),内容共2分,煤钢工业共同管理和欧洲煤钢共同体两处写到2分,只写到前者1分(如概念写错不给分,如写煤钢联合体等不给分)。表现共2分,欧盟扩大,欧元诞生或启用,欧洲防务体系,任答两点给2分。(成员增多/欧盟东扩等;防务(不能是其他);欧元启用(不能是流通,启用/发行并流通也可,时间写错不给分))。
21.06浙江选考卷29.(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51年六国签署的条约名称及“全新的一体化方式”的核心内容。以20世纪为限,概括欧盟成立后一体化继续发展的重要表现。(5分)
答案(2)名称:《巴黎条约》。核心内容: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表现:欧盟扩大;欧元正式启用;防务一体化启动。
1. 编制有料:命题素材来源广泛
四、切“用”:各地备考复习的依托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相应的历史选考如何在瞄准核心素养上做足文章?如何优化全国各地的自主命题?新备考该怎样应对?此处,为发挥以考促学的效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避免偏难繁怪,让考生能以平稳平和的心态应考。从现有选考卷的把脉中,品味和体验新选考的药效。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依赖呈现多维度、新角度、立体化的素材,强调体验性和情境化,联系学术动态和日常生活,精心选取,取材广泛。
通过视角多元、富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情境,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的更高层次,进而能准确运用历史术语而非口语化来构建对历史的诠释与表达。
仅对全国卷的开放式论述题而言,花样翻新,先后有图示分析、地图比较、目录修改、公式论证、观点辩驳、提炼阐释、小说梗概分析等。
21.6全国文综甲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图6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1.06全国文综乙卷第27题明清民间流行“善书”,吸取了学术新成果;28题从书籍销量探讨文化取向;30题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买驴,富有生活化;34题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发展状况,并判断物理学阶段发展特征;第40题以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的谈话为素材,设计了我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青年如何交出合格答卷等,引导正确认识我党不忘初心的真谛。第46题材料陈述了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使用化学剂的情况,聚焦具体史实,考生须综合作答。
不过,21.6全国甲卷仅3个图片材料,包括第30、41题两个表格;第42题1幅为明万历年间疆城示意图(局部),分量过少。
20.07 浙江选考卷采用了2 幅图片(2、25)、3 个表格(14.21、28)。
21.01浙江选考卷题干素材形式多样,材料鲜活,如第3、10、12、15、18、20、22、25题有形势图、漫画、博物馆、表格等,图文并茂,卷面美观,使学生对试卷既有亲近味又有新鲜感,注重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学会从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梳理,客观领会历史解释的妙处。
21.06浙江选考卷第2题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的描述;3题为丝绸文明考古遗址的地图;4题称颂汉武帝的《汉书》;5题唐代书法;6题宋代规范海外贸易的规定;7题王夫之的“天地之化日新”;9题谭鑫培的《定军山》剧照;10题根据1910年上海媒体所载来判断新式交通工具;13题南洋华侨的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宣言;17题航海日志;18题法国政治家评价拿破仑;22题分析英国人摩尔兰德的漫画所示;23题美国《租借法》的表格;24题某学者对电视的观点,无不突出了学生必备的知识和关键能力。
还有,地方自主命题带来一大利好,即表现在对地方史的发挥上。21.01八省模拟卷以地方史为情境来设计是一大亮点,这其中以辽宁卷最为突出,第3题唐宋时期今湖北境内县级治所的分布状况,分析变化反映出的信息和结论;10题围绕辽宁企业改革来展开。再如对湖南地方史有3道,如第8题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18题材料三有1906年12月湖南醴陵反清起义,湖南省“小法兰西”雅号;18题选取了长沙人书法家欧阳询等。在今后备考中不妨以地方史切口,重视乡土特色与教材内容的切换。
2.解答有趣:呈现形式丰富多彩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切合和昭示了深化新一轮课改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考命题改革的主旨所在。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和导向等功能,进而转化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人文素养发展的抓手。
浙江和上海自2015 年 10 月起开启了选考模式的试点以来,经过了多轮磨合而逐步成型,2021年6月,除了全国甲乙两套加上八省自主命题,12套命题中无论题型还是试题材料的呈现形式上可读性强,尽量减免阅读与思考的乏味和疲劳感,并提升试题的新鲜感与亲和力。
最近几份浙江选考卷的选择题共25道小题共50分,每1道2分;主观题共4道。第26、27题每道10分各2小问,每问5分。28、29题每道15分各3小问。
再者,八省历史选考的自主命题可谓各显神通,变换出了自己的花样,已从21年1月的八省联考模式初见端倪。在题型设计上继续区分必做及选做题的省份,大体区分为河北、湖南、广东卷三个必做题加三个选做自选一的模式;江苏卷必选两题加选做四选二;重庆、辽宁、湖北,福建卷四道必做题。而重庆、辽宁、湖北和福建卷的题型参照了山东卷,不再区分必做及选做题。
20.07浙江选考卷第10题近代报章;20题“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形象生动;22题“19世纪初期的文学艺术以一个时代缩影的形式展现了浪漫乐章与心灵激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诗人有云:“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28题导语“顺乎天,应乎人”,文笔语言优美清新,充满哲理诗意,有利舒缓压力。
但21.06湖南选考卷第6题乾隆时期《冰嬉
图》,虽然新颖却有点勉为其难。
3. 备考有劲:更好推进教学和复习
由于在选考科目中打破了文理分科,鼓励扬长避短6选3,各自选择最擅长或选择本校师资最强的3科。加上大多省区的“1”确定为物理或历史,那么历史学科无疑蹭了更多热度。浙江的历史选科人数仅次于地理之后,与政治选考人数差不多。
2017~19届浙江考生选考科目人次数统计(单位:万人次)
21年6月浙江高考考生 33.3 万人。
浙江选考卷与全国卷相比,考点密集(三本选修列入必考,而不是外地的选做)、题量较多(25+4道)、时间更长(1.5小时)、份额高(赋分最高100),故师生负担过重。还有改革力度有待加大、课本粘合度高及评分标准在鼓励开放与创新思维上的力度不够、地方史微不足道等值得进一步改善。显然,全国卷题量少、难度明显更高,侧重于对学科主干(而非教材知识)的重构,具有更为严密的论证能力,开阔的思维能力等。
基于此,我们应更为稳妥而给力,博采众长,精益求精,立足各自学情,切实研制更接地气的高考试题。进而推进向新课标下的新一轮教学考的契合互动,以求在备考中事半功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