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水资源(第二课时)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水资源(第二课时)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10 15: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节 水资源(第2课时)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第三章
学习目标
1.知道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不均的措施。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3.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知道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天府在哪里?
为什么能成为“天府”?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古人云:
都江堰
怎么解决用水问题呢?
停水通知
全体业主:
由于输水管道故障,明天8:00—18:00将暂时停止对小区供水,请全体业主及早准备。
物业公司
紧急通知
全体业主:
由于维修未完成,原定今天18:00恢复供水,现在推迟到22:00恢复供水。工程带来不便,请全体业主谅解。
物业公司
跨流域调水
兴建水库
储存
调运
解决水资源时空不均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兴建水库
图3.15 水库调节径流示意
我国最大的水库——三峡水库
总库容
393亿立方米
大坝高程
185米
防洪库容
221.5亿立方米
为下游补水164天,补水229.24亿立方米。
,数据来源《三峡工程公报2019》
2020年汛期
成功应对5次大洪水。
累计拦蓄洪量305亿立方米。
2020年枯水期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引滦入津
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工程在1982年5月动工,1983年9月正式通水,引水线路全长234千米,每年大约引水10亿立方米。
图3.17 天津引滦入津纪念碑
结束了天津市“喝咸水苦水”的日子。扭转工业生产的被动局面,加速了工业的发展。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引黄入晋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1994年,山西省建设引黄入晋工程。该工程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从黄河干流的万家寨水库取水,分别向太原、大同和朔州三个能源基地供水。工程在2011年完工,线路全长约452千米。工程极大的缓解山西省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改善了民生,促进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
图3.18 万家寨水利枢纽
我国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哪个呢?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受益人口
直接受益1.2亿人
间接受益4.38亿人
图3.16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数据来源《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报告2019》
受益范围
145万平方千米
规划调水
干线总长
448亿立方米
4350千米
读课本79页,思考我国水资源利用面临哪些问题?
是不是有了这些工程,我们用水就能高枕无忧呢?
河流年径流总量排世界第六位。人均径流量约2000m ,约为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一。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人均不足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图表数据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20》整理制作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图表数据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整理制作
——利用率低
1.找出亩均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分别是多少?对应年份的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是多少?
2.数据图表说明什么问题?
2013年最多,418m ,系数为0.523。
2013年有效用水只有218m ,约200m 的水浪费。
2020年有效用水只有201m ,约155m 的水浪费。
2020年最少,356m ,系数为0.565。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大水漫灌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污染严重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数据图表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整理制作
——污染严重
2011-2018年废污水排放量占全国用水量,将近12%。
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污染严重
图3.19 就地取“材”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
全国生产、生活废水约有一半未经处理排入河湖,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环境恶化,使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我是种粮大户
我是造纸厂厂长
我是家庭小主人
怎样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我是种粮大户
改变灌溉方式:改变漫灌为喷灌、滴灌。
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少的作物。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节水措施
减少污染
农业用水
我是造纸厂厂长
工业用水重复、循环使用。
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节水措施
减少污染
工业用水
生活一水多用
推广节水器具
减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节水措施
减少污染
我是家庭小主人
生活用水
我国水资源集约利用取得显著成就
到2025年全国总节水潜力为298亿m
水资源
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配不均
存在问题
跨流域调水
人均不足
利用率低
污染严重
修建水库
课堂总结: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保护水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第2课时答疑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第三章
问题一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已经全线通水,两线相比,在工程量、水质方面有何不同?
东线工程途中经过山东丘陵,以及黄河下游“地上河”河段,海拔升高。需要修建梯级抽水水利工程,逐级提水北送。
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海拔较高。在往北送水的过程中,沿途海拔较低,河水基本能自流。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示意图
长江
中下游平原
山东
丘陵
华北
平原
图片来源《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报告2019》、《藏在地图里的国家地理·中国1》2021年5月第1版。
工程量的大小通常与输水线路的长短及其途径的地形有关。
东线 中线
干线长度 1467㎞ 1432㎞
工程修建 利用京杭运河的河道 需要新修建输水渠道
工程量:中线>东线
数据来源《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报告2019》
水质的优劣与水源地有关,通常河流上游水质优于下游。
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二级支流丹江上的一座水库。水库建成至今,库区水质一直在国家二类及以上标准。
水质:中线优于东线
东线水源地扬州位于长江下游。扬州一带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水污染较严重。
问题一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已经全线通水,两线相比,在工程量、水质方面有何不同?
东线工程的优点在于工程量少,中线工程的优点在于水质优良。两线各有优势,共同发挥重要作用,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如何梳理水资源的知识网络呢?
问题二
我国水资源紧缺
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时间分布不均
空间分布不均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人均不足
利用率低
污染严重
人口增长
生产生活
不合理利用
建设节水型社会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