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蛇说到问候语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蛇说到问候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03 15:38:18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从“蛇”
说到问候语语文趣谈单击页面即可演示活动目标1、了解“无它否”到“吃了吗”的演变过程。2、了解问候语的现实意义。3、拓展知识,搜集更多的语文趣谈。活动一了解“无它否”到“吃了吗”的演变过程。“它”字的甲骨文演变“蛇”的甲骨文无它否在一片荒蛮的丛山密林里,晨曦初露,给熬过了漫漫长夜的原始人送来了微明。他们纷纷走出洞穴和树巢,去迎接新的一天。他们看见了白天在一起狩猎的伙伴,互相致意,旭日映照的深山密林里回荡着他们有好的问候——“无它否” 古时候的人大都住在山洞里, 因为那时候动物横行, 经常有野兽出没, 所以经常有人被毒蛇攻击。 为了表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 所以见面问候语就是“有蛇否”。
在那个年代, 人的生命还真是脆弱, 很小的毒伤, 都能要了他们的性命。一句短短的问候语“无它否”,传递的信心是原始人之间实实在在的关心。感悟生活中的问候语……活动二问候语的意义是向对方发出的一种友善信号,并不期待实际的行动,它的交际作用,是通过问候语中心照不宣的意味实现的。活动三 拓展积累我知道的语文趣谈……古人的称谓纷繁复杂,除“姓”、“名”以外,还有“字”、“号”等等。例如,孔子名丘字仲尼;屈原名平;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古代人又是如何具体使用的呢?
一、直称姓名,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古人称谓二、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等。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四、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 七、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八、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辛亥革命志士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九、称爵名: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十、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1.屋门、家门——自己房屋的门,引申为一个家族。
2.豪门、朱门——有钱人家的门。
3.柴门、寒门——穷苦人家的门。
4.空门、佛门——佛教的门,引申为宗教派别之一。
5.歪门、邪门——所作所为的方法不正。
6.窍门、法门——所作所为的方法优异。
7.热门——十分吸引人的事物。 五花八“门”8.冷门——不被人注意或不时兴的事物。
9.闭门——不会见客人,有谢客之意。
10.登门——有事求上门来。
11.拜门——上门虚心求教。
12.后门——比喻一些不正之风。
13.班门——比喻十分内行。
14.权门——权势人家的门。
15.山门——寺庙的门。
“海外赤子”,现已成为我国旅居海外同胞的一个美称。此词语如何而来??
“赤子”本指婴儿。《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中:“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孟子·离娄下》中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还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中“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海外赤子”的由来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大臣们劝道:“人们张弓挟矢立在殿前,距离陛下如此之近,万一有狂妄无知之徒暗中向您发射,您又没有戒备,可大大伤害社稷啊!”唐太宗答道:“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据此话,人们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演变而来。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来历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