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5.广东省 外国古代史 试卷
一、单选题
1. (2022.广东)如图,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人进行了大范围的殖民活动。据此可知,古希腊人( )
A.扩张势力至黑海沿岸 B.实现希腊城邦的统一
C.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 D.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
2. (2022.广东)《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 ,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一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 )
A.专制统治日益巩固 B.奴隶处境有所改善
C.法制时代全面开启 D.废除封建领主特权
3. (2021.广东)亚历山大攻下埃及后,接受”埃及的法老””阿蒙神之子” 等称号;征服波斯后,他则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亚历山大旨在( )
A.推行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 B.获得更为广泛的统治基础
C.提升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 D .挑起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
4. (2020-广东)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惑。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B.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C.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D.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5. (2020深圳)伯里克利努力推进和完善民主政治,深得家乡民众的信任与爱戴。人们赞赏有加:”他在这里只熟悉一条路,那就是通向能与普通公民接触的广场和五百人会议的路。”他的家乡在( )
A.斯巴达城邦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雅典城邦
6. (2020广东)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味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7. (2020深圳)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亨利二世手里获得”特许状”, 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这种“特许状” 的颁发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政权 B.封建割据势力的增强
C.城市要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 D.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8. (2021.广东)有学者认为,美洲人的生活原本以人与自然的互动为特点,而欧洲人的到来却生硬地切断了这种互动,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变化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列强殖民扩张
C.宗教改革运动 D.世界市场形成
9. (2021.广东)如图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画家不再呈现圣母头上的光环,却赋予她纯朴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充满了人间的爱。该作品表现了( )
A.圣母的神圣威严 B.中世纪艺术风格
C.人们的物质追求 D.世俗的人性光辉
10. (2020广东)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 1378~1464 )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
A.人文主义 B.专制思想 C.神权思想 D.写实主义
11. (2022:广东)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认为, 1 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本身是狭隘、混乱且令人不满意的:但作为一个阶级的代表,它与阶级压迫、国家之间的压迫完美契合,所以处在奇特的不完美状态。其论述旨在强调( )
A.革命导致国内外局势紧张 B.法案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契合英国国情 D.议会与王权矛盾不可调和
12. (2020.广东)题26图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
A.17世纪的俄国 B.18世纪的法国
C.19世纪的德国 D.20世纪的美国
13. (2021广东)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 .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13.[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是否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故排除;
B、题干材料只是提及了蒸汽机与铁路,没有涉及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故排除;
C、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的知识,排除;
从蒸汽机用于地下矿井抽水,到蒸汽机驱动地面车辆,到7英里铁路问世,说明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注意对史料的解读能力的训练。
二、材料分析题
14. (2022:广东)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一种全新的自然观的先驱者们在17世纪试图用种种手 段来确证其结论的有效……17世纪的自然认识仿佛充当着一个实验室 ,本着一种方法上的不信任精神,查明如何检验 具体的真理主张(无论是自己提出的还是他人提出的)。
——H .弗洛里斯科恩《世界的重新创造》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表中三人被视为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的理由: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简述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自然科学倡导的是什么精神。
15. (2020.广东)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
(注: ma工ze-玉米; electron-电子; blog-博客; gas mask-防毒面具)
材料二: 17世纪初,英语作为英国的民族语言,第一 -次远离欧洲本土 ,开始了征服全世界的旅程。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扩张,英语的地理平台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英语”, 英语的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最终确立了起来。
——摘编自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
材料三: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比如,向外宾介绍“白酒”时,他们总是将其译为不伦不类的w工ne (葡萄酒)、alcohol (酒精)、Ch工nese vodka (中国伏特加)或Ch工nese wh工sky (中国威士忌)等等,然而韩国人坚持沿用soju (音译汉语的“烧酒”), 最终soju- 词在2008年被权威的《韦氏词典》认可并收录。同时,日本也还在坚持使用shochu
(源于汉语的“烧酒”)。
——摘编自张勇先《英语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英语新词中任选一组,指出该组新词的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
示例: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进入英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英语”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确立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所述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
16. (2021.广东)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迹和历史记忆,堪称一座博物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黄辉《“文化性”空间组织力量及其认知在城市内部空间的演变》
材料三:西安部分博物馆资源
老子墓、扁鹊墓、阿房言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汉长安城遗址、董仲舒墓、唐长安城遗址、 大唐西市遗址、大雁塔、大明宫遗址、西安碑林、红二十五军革命会议旧址、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座城市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其堪称博物馆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自拟-个主题,围绕这一 主题说明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
17. (2020深圳)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得...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定属于中国。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起点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总结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18. (2020-深圳)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符号,它的变化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日:“昨望见妇女之 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等何为而违前诏 "
——《魏书》卷二十一上《献文六王●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 ,即《服制》。...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政体为基本。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5月14日
材料三: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 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自刘祚昌、光仁洪、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如图这幅艺术作品描绘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民众生活的一个场景。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是哪一民族的统治者。 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哪项诏令 孝文帝坚持推行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法令的颁发与哪次革命存在关联。此后,民国时期服饰出现了什么变化 “以西方政体为摹本”中国建立了什么政体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列举两个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从材料中归纳英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方法。
(4)根据材料四,如图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民众服装的差异,有人穿传统服装,有人穿西式服装。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改革的哪一方面。经过改革,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总结引起服饰变化的共同因素。
参考答案
一、1.[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人进行了大范围的殖民活动。据此可知,古希腊人扩张势力至黑海沿岸。古希腊人没有实现希腊城邦的统一, 亚历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没有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
A项扩张势力至黑海沿岸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罗马民法大全》 中规定“释放奴隶也列入列国通法”“被释放 ,便是从管辖下得到释放”。这-记载,说明拜占庭帝国奴隶处境有所改善。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奴隶处境有所改善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民法大全》颁布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民法大全》颁布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 B
[解析] [分析] 亚历大接受“埃及法老“称号 ,以波斯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体现了亚历山大适应新征服地区的文化,目的是获得当地人民更广泛的支持,扩大统治基础,故选B ;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亚历山大的措施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无关,排除C;
亚历山大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并非为了挑起被征服地区的内部矛盾,排除D。
故答案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 拜谒埃及太阳神庙”、"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 。
4.[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答案] C
[解析]
[分析]希腊神话中,诸神除了面貌形体与人相同之外,在性格方面也与人一样,有爱,有恨,七情六欲样样具备,甚至好嫉妒,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可知 ,这说明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
C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希腊神话的相关史实。希腊神话影响广泛,其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5.[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的家乡在雅典城邦。古代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治,并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古希腊雅典城邦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民担任政府公职,公民大会决定国家重大问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6.[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在西欧古老的大学中,以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最为著名。西欧古老大学拥有许多特权,欧洲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据“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可知,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拥有较大的自治权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的相关史实。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 西欧中世纪大学为中世纪西欧社会培养了人才,促进了科学和文化的进步。
7.[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特许状” 的颁发反映了城市要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许状” 的颁发反映了城市要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10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西欧城市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要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 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 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的兴起、特点以及意义。
8.[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A
[解析] [分析]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哥伦布航行美洲以后,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掠夺,给欧洲带来了巨额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哥伦布航行美洲以后,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掠夺,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有学者认为,美洲人的生活原本以人与自然的互动为特点,而欧洲人的到来却生硬地切断了这种互动,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变化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9.[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答案] D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画家不再呈现圣母头上的光环,却赋予她纯朴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充满了人间的爱”, 圣母像体现了纯朴善良、和蔼可亲、欢乐的人间普通女性形象,结合所学知识,该作品表现了世俗的人性光辉。这一时期欧洲正在进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影响。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 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ABC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选: 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10.[知识点]文艺复兴;
[答案] A
[解析] [分析] 14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据“美第奇时代( 1378-1464 )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及所学知识可知,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人文主义。
A项人文主义是题干描述的现象体现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相关史实。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11.[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材料“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本身是狭隘、混乱且令人不满意的;但作为-个阶级的代表,它与阶级压迫、国家之间的压迫完美契合,所以处在奇特的不完美状态”可知,其论述旨在强调君主立宪制契合英国国情。
A项革命导致国内外局势紧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法案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君主立宪制契合英国国情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议会与王权矛盾不可调和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直《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
12.[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答案] B
[解析] [分析] 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 ,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 》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据题干“教士、贵族和平民在共同打造一部新宪法” 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描述的情景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正在制定《人权宣言》。
ACD三项和题干图描述的情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18世纪的法国出现题干图描述的情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8世纪的法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理解并识记18世纪的法国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二、14.(1)[答案]因素: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
(2)[答案]理由:表中三人的自然科学成就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加深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尚未紧密结合,技术发明主要依赖生产者的经验积累,如瓦特改良蒸汽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技术发明主要通过科学家、工程师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来创造
(3)[答案]精神:真探索怀疑批判独立思考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第- -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可得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为科技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 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可得出地理大发现也称为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打开了西方人的眼见,连通了世界,这次大发现最重要的就是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 2 )理由:根据材料二 “哥白尼冲击了欧洲宗教固守的'地心说’ ,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得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启了科学观念的变革,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根据材料二 ”哈维彻底否定教会推崇的'生命灵气’ 的说法,宣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可得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根据材料二“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大步”可得出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将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重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两次工业革命通过科学技术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工业革命的的主要动力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内燃机,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生产生活,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 因素: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
(2 )理由:中三人的自然科学成就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加深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变化:第一次工 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尚未紧密结合,技术发明主要依赖生产者的经验积累,如瓦特改良蒸汽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技术发明主要通过科学家、工程师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来创造。
(3 )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创新精神,求知精神等。
( 3 )精神:真探索怀疑批判独立思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弓发的重大变化、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知识。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知识。
15.(1)[答案] [第1组]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美洲的土豆香蕉、玉米等新词进入英语。
[第2组]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的广泛利用,促使电话、电报、电子等新词出现。
[第3组]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特别是20世纪后期,互联网在全球普及,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邮箱、网址、博客等新词也开始兴起。
(2)[答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在世界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答案]略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次工 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相关知识。根据图表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选择第2组, 19世纪出现电力、电话、电子等主要是由于第二二次工业革命。所以,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发明创造,爱迪生的耐用碳丝灯泡、电影放映机;贝尔电话;卡称本次汽车等等,所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英语中。
(2 )本题考查英国霸权地位确立的原因。根据材料分析,“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扩张 ,英语的地理平台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英国殖民扩张促进英语传播。此外,根据所学可知,英国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为其成为世界霸主奠定基础。
(3)本题考查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根据材料分析,”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可知中国人对中国特有名词的英语翻译存在信心不足的表现,没有体现出中国特有文化特色。根据所学,语言文化交流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组成部分,推动文明交融;语言文化交流要体现本民族的特色等。
故答案为: (1) [第1组]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一个整体 ,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美洲的土豆、蕉、玉米等新词进入英语。
[第2组]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的广泛利用,促使电话、电报、电子等新词出现。
[第3组]事件:第三次科技革命。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特别是20世纪后期,互联网在全球普及,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子邮箱、网址、博客等新词也开始兴起。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在世界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中国人对中国特有名词的英语翻译存在信心不足的表现,没有体现出中国特有文化特色。语言文化交流是不同文明交流的组成部分,推动文明交融;语言文化交流要体现本民族的特色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殖民掠夺等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6.(1)[答案]如选柏林;理由;柏林是一个充满众多历史记忆的现代城市 ,可以促使世人深刻反思历史。1933年 ,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之后,在柏林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 打击共产党。柏林墙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东西方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是分割东西欧铁幕的一个象征,也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答案]博物馆的诞生起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命导致大量皇室、贵族、僧侣阶层珍藏的艺术品、文物被国家征收;大革命之后,皇家宫殿卢浮宫即于1792年率先成立了卢浮宫博物馆;到19世纪初,巴黎共成立了五家博物馆,它们的出现都与大革命有关。
(3)[答案]如选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预行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
[知识点]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与 《人权宣言》; 希特勒与二 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 [分析]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选柏林;理由;柏林是一个充满众多历史记忆的现代城市 ,可以促使世人深刻反思历史。1933年,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之后,在柏林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 打击共产党。柏林墙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东西方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是分割东西欧铁帝的一个象征,也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博物馆的诞生起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革命导致大量皇室、贵族、僧侣阶层珍藏的艺术品、文物被国家征收;大革命之后,皇家言殿卢浮言即于1792年率先成立了卢浮宫博物馆;到19世纪初,巴黎共成立了五家博物馆,它们的出现都与大革命有关。
(3)据材料三,如选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安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开展统-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九-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且日本侵略者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华北,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在陕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 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开展统-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1)[答案]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两者胜利的根本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奋起反抗,攻占巴士底狱,在欧洲其他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时,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击退侵略者,保护大革命的成果,随后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不计前嫌,一致对外 ,国人民参与到抗日救亡中,抗日民族统-战线建立,最终中华民族赢得了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 -雪前耻。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一“法国大革 命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 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根据材料二“抗日战争 是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定属于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起点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是t七七事变;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可以拟定主题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两者胜利的根本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奋起反抗,攻占巴士底狱,在欧洲其他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时,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击退侵略者,保护大革命的成果,随后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不计前嫌,一致对外 ,全国人民参与到抗日救亡中,抗日民族统-战线建立,最终中华民族赢得了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一雪前耻。 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量。
故答案为: (1)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九-八事变,七七事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法国大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两者胜利的根本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奋起反抗,攻占巴士底狱,在欧洲其他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时,法国各地人民拿起武器击退侵略者,保护大革命的成果,随后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不计前嫌,-致对外 ,全国人民参与到抗日救亡中,抗日民族统-战线建立,最终中华民族赢得了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 -雪前耻。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法国大革命等相关史实。
18.(1)[答案]鲜卑族;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2)[答案]辛命;服饰西化;民主共和政体。
(3)[答案]棉纺织业 ;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出台法令禁止棉纺织品进口,采用新技术。
(4)[答案]社会生活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答案]政治变革 ,国家政策的影响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中华民国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一" (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日: '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 ”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孝教帝是鲜卑族的统治者。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的诏令,教帝坚持推行改革起到了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 ,即《服制》。……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政体为摹本。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服饰法令的颁发与辛亥革命存在关联。此后,民国时期服饰出现的变化是服饰西化,“以西方政体为基本” , 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根据材料三"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静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最早从棉纺织业开始。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有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英国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方法是出台法令禁止棉纺织品进口,采用新技术。
(4)根据材料四可知,图片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民众服装的差异,有人穿传统服装,有人穿西式服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改革的社会生活方面。经过改革,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 和材料四可知,引起服饰变化的共同因素是政治变革,国家政策的影响等。
故答案为: (1)鲜卑族;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2)辛亥革命;服饰西化;民主共和政体。
(3)棉纺织业;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出台法令禁止棉纺织品进口,采用新技术。
(4)社会生活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政治变革,国家政策的影响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辛亥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