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6. 外国近现代史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6. 外国近现代史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1 14: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6.广东省 外国近现代史 试卷
单选题
1. (2022:广东)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 :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积极向西方学习 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 D .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2. (2021.广东)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 ,不管通过哪一 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3. (2021广东)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奴隶制一定会产生一种不幸的影响 ,但又希望通过取得奴隶主同意而不是消灭他们的方式,为全面解放奴隶做好准备。这反映出杰斐逊( )
A.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保守与妥协 B.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C.主张用革命方式解放黑人奴隶 D .对奴隶制的危害认识不足
4. (2020深圳)美国史学家爱默生在评价南北战争时,认为”符合社会利益的革命总是永远地为人民所记忆”。对“符合社会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缓解了美苏矛盾
C.巩固了奴隶主统治 D .维护了国家统一
5. (2021广东)如表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可见,这一时期日本( )
A.天皇制度发生动摇 B.选举权的范围扩大
C.女性权利受到限制 D.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6. (2020广东)开普勒发现行星椭圆运动规律后,天文学家仍面临一个问题: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 这一疑问得到解决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机的发明 B.进化论的问世
C.太阳中心说诞生 D.万有引力的发现
7. (2020-深圳)作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除了在光学、力学和数学方面有开创性研究之外,还发现了一个宇宙定律,这个定律是揭开天体运行面纱的轰动性、革命性结论。 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瓦特 D.诺贝尔
8. (2020深圳)作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除了在光学、力学和数学方面有开创性研究之外,还发现了一个宇宙定律, 这个定律是揭开天体运行面纱的轰动性、革命性结论。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瓦特 D.诺贝尔
9. (2022:广东)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燦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
A.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上
10. (2021.广东)如表可知( )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单位:千万英镑)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 B.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C.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 .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11. (2021.广东) 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
A.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 .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12. (2020.广东) 1927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减少30% ,斯大林认为这是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发展商品经济
C.大力推行工业化 D .实行农业集体化
13. (2020广东) 题30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 社会性质改变
14. (2020深圳)“哲学家们只是 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改变世界” 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最早实现这一“转变” 的是( )
A.辛亥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 .五四运动
15. (2020深圳) 1921年苏维埃政府将原定征收的年度粮食税额下调至2.4亿昔特(重单位) , 受到农民热烈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
A.《和平法令》的颁布 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7. (2020深圳) 20世纪前期,国际社会签订了-一个重要条约来调和法德矛盾,以确保地区和平。但20年后世界大战再次爆发,证明其最终失效。这一条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18. (2020深圳)下表反映出,一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军需品生产量出现了明显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一战交战国军需品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A.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B.美国加入战争
C.俄国退出战争 D.德国战败
19. (2022:广东) 1938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但这一法案并未把海员、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等列入在内。材料表明美国( )
A.全面粗暴干预经济危机 B.阶级矛盾根本消除
C.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 D.社会已经分崩离析
20. (2022:广东)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中包含这样一种企图 ,即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这表明( )
A.“欧共体”建立 B.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两极格局已结束 D.美苏矛盾不断升级
21. (2021.广东) 1990年,《纽约时报》-篇关于美国中西部工业的文章说:“有些工厂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由此可见( )
A.美苏两国冷战达到新高潮 B.美国推进西部大开发
C.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D.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22. (2020-深圳)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符号,它的变化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日:“昨望见妇女之 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等何为而违前诏 "
一《魏书》卷二十一上《献文六王●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民国元年,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即《服制》。……使洋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政体为基本。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5月14日
材料三: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 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自刘祚昌、光仁洪、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如图这幅艺术作品描绘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民众生活的一个场景。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是哪一民族的统治者。 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哪项诏令 孝文帝坚持推行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法令的颁发与哪次革命存在关联。此后,民国时期服饰出现了什么变化 “以西方政体为摹本”,中国建立了什么政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 列举两个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从材料中归纳英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方法。
(4)根据材料四,如图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民众服装的差异,有人穿传统服装,有人穿西式服装。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改革的哪一方面。经过改革,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总结引|起服饰变化的共同因素。
23. (2022:广东) 16-17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一种全新的自然观的先驱者们在17世纪试图用种种手段来确证其结论的有效……17世纪的自然认识仿佛充当着一个实验室,本着一种方法上的不信任精神,查明如何检验具体的真理主张(无论是自己提出的还是他人提出的。
——H .弗洛里斯科恩《世界的重新创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表中三人被视为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的理由: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简述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自然科学倡导的是什么精神。
24. (2021.广东)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迹和历史记忆,堪称一座博物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黄辉《“文化性”空间组织力量及认知在城市内部空间的演变》
材料三:西安部分博物馆资源
老子墓扁鹊墓、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汉长安城遗址、董仲舒墓、唐长安城遗址、 大唐西市遗址、大雁塔、大明言遗址、西安碑林、红二十五军革命会议旧址、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1 )根据材料一 ,任选-座城市并结台相关史实说明其堪称博物馆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 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自拟一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说明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答案
一、1.[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答案] A
[解析] [分析]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 ,全面推行改革。据“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可知,这说明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
A项积极向西方学习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迫切希望国家统一错误,当时俄国没有分裂,谈不上统一, 不符合题意;
CD两项理解错误,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决心废除农奴制,也没有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彼得一世改革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准确识记能力。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介绍了俄国是一个内陆帝国 ,没有通往海洋的温水港,需要一个出海口,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故A选项正确;
B选项,封闭自守是状况,题干介绍的是地理位置;
C选项,俄国没有威胁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D选项,题干没有提到农奴制。
故答案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俄国的对外扩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 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
3.[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奴隶制一 定会产生-种不幸的影响 ,但又希望通过取得奴隶主同意而不是消灭他们的方式,为全面解放奴隶做好准备”可知,这反映出杰斐逊在奴隶制问题上的保守与妥协;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与材料意思相反; D理解片面;
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 ~ 1865年的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4.[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解答本题需掌握南北战争影响。结合所学, 1861年到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 -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选项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南北战争无关。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据材料“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 “妻子嫁入夫家 ,法律视为'无能力者’ ” 可知,这-时期日本女性权利受到限制。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选: 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明治维新的影响。
6.[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书中首先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征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简单的说,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这个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均成正比,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题干中,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 这一疑问得到解决主 要得益于万有引力的发现。
ABC三项和题干疑问得到解决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万有引力的发现是题干疑问得到解决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万有引力的发现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牛顿的科技成就。
7.[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内容的相关史实。《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是牛顿重要的物理学哲学著作。依据“宇宙定律”可知,与牛顿有关。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 -,牛顿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基本概念 ,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用数学方法精确描绘宇宙间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相关史实。
8.[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内容的相关史实。《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是牛顿重要的物理学哲学著作。依据“宇宙定律”可知,与牛顿有关。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总结了近代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基本概念,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用数学方法精确描绘宇宙间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相关史实。
9.[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答案] B
[解析] [分析]一战后,由于战胜国把罪责全部推给德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20世纪30年代德国国内民族仇恨增强,最终导致二战爆发。材料中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说明当时国际关系恶化导致战争,言外之意是说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A项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与“这样的认识” 相匹配,符合题意;
C项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材料中说明的是国际关系问题,不是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不符合题意;
D项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凡尔赛体系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分析, 掌握凡尔赛体系的相关知识。
10.[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1890 - 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欧洲列强的扩军备战,一战一触即发。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A.
[点评]本题以1890-1914年各国的国防预算表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11.[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斯大林时期进行加快农业集体化建设,故A项错误。B.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对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因此,列宁强调的是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在列宁的领导下,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故B项正确;
C.根据材料,不是反映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具有可能性,故排除C项;
D.根据材料,列宁在此处说的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故排除D项。
故答案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D
[解析] [分析] 依据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斯大林认为造成这次粮食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这一判断就直接推动了苏联农业的集体化建设。
ABC三项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实行农业集体化符合材料意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学生要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征来分析。斯大林时期在农业上走集体化道路。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征和形成背景以及过程。学生要有一定的整理所学知识 ,理解材料的能力。
13.[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答案] A
[解析] [分析] 仔细观察框表可知,"八五”,“九五” ,“十五” 期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社会劳动生产增长不断下降;其原因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的弊端,经济体制僵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通过,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由于斯大林模式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权模式,经济体制僵化,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A项经济体制僵化是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
BCD三项都不是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把握与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4.[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是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要知道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理想转变为现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最早实现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事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故答案为: C.
[点评]注意掌握十月革命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16.[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题干关键信息“1921年”。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列宁的领导下,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废除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和平法令》 颁布1917年,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ABD选项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17.[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题干关键信息"《凡尔赛条约》”“ 20年后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据题干关键信息“《凡尔赛条约》”“20年后世界大战再次爆发”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9年的巴黎和会,战胜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把德国的殖民地瓜分殆尽,该体系表面上是“和平”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步激化、杂,使得各国矛盾加剧,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939年德国挑起二战,报复性地打击欧洲,这一体系被彻底打破 , 1939 - 1919= 20年;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
18.[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答案]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战的有关知识,重点掌握一战中同盟国与协约国的主要成员国。-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在1917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协约国优势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综合实力。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
19.[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材料“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但这一法案并未把海员、 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等列入在内”可知,这表明美国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海员、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没有享受到同工人一年的待遇。
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20.[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据材料和所学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苏联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这表明美苏矛盾不断升级。
ABC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美苏矛盾不断升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冷战的相关知识。
21.[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E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到20世纪,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了有些企业大量操作工人下岗,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90年””有些工厂 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并结合所学,这是计算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结果。ABD在材料中没有提及, 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三E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90年” “有些工厂 中发生了好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的变化,装配生产线在全速运转,并裁减了大部分操作工人”。
22.(1)[答案]鲜卑族;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2)[答案]辛亥革命 ;服饰西化;民主共和政体。
(3)[答案]棉纺织业;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出台法令禁止棉纺织品进口,采用新技术。
(4)[答案]社会生活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答案]政治变革,国家政策的影响等。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中华民国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一 " (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日: '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
……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孝文帝是鲜卑族的统治者。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的诏令,孝教帝坚持推行改革起到了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民国元年 ,迁到北京不久的民国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颁发了第-一个正式的服饰法令 ,即《服制》。……使祥服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革命党人正是以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以西方政体为基本。因此,民初服饰的西化是历史的必然,也从此改变了中国服饰传统的历史轨迹”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服饰法令的颁发与辛亥革命存在关联。此后,民国时期服饰出现的变化是服饰西化,“以西方政体为享本” , 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根据材料三“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静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 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 才推动了-系列新发明 ,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最早从棉纺织业开始。工业革命中的新发明有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英国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方法是出台法令禁止棉纺织品进口,采用新技术。
(4根据材料四可知,图片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民众服装的差异, 有人穿传统服装,有人穿西式服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改革的社会生活方面。经过改革,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引起服饰变化的共同因素是政治变革,国家政策的影响等。
故答案为: ()鲜卑族;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2)辛亥革命;服饰西化;民主共和政体。
(3)棉纺织业;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出台法令禁止棉纺织品进口,采用新技术。
(4)社会生活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政治变革,国家政策的影响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辛亥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史实。
23.(1)[答案]因素: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
(2)[答案]理由:表中三人的自然科学成就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加深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尚未紧密结合,技术发明主要依赖生产者的经验积累,如瓦特改良蒸汽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技术发明主要通过科学家、工程师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来创造。
(3)[答案]精神:真探索怀疑批判独立思考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一 次工业革命;第二 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近代自然科 学在欧洲兴起的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可得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为科技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 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可得出地理大发现也称为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打开了西方人的眼见,连通了世界,这次大发现最重要的就是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2 )理由:根据材料二 “哥白尼冲击了欧洲宗教固守的 '地心说’ ,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得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开启了科学观念的变革,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根据材料二“哈维彻底否定教会推崇的 '生命灵气’ 的说法,宣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可得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根据材料二‘‘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可得出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将科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重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两次工业革命通过科学技术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工业革命的的主要动力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内燃机,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生产生活,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创新精神,求知精神等。
故答案为: (1) 因素: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
(2)理由:表中三人的自然科学成就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加深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变化:第一次工 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尚未紧密结合,技术发明主要依赖生产者的经验积累,如瓦特改良蒸汽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技术发明主要通过科学家、工程师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来创造。
(3 )精神:求真探索怀疑批判独立思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知识。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两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引发的重大变化、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知识。
24.(1)[答案]如选柏林;理由;柏林是一个充满众多历史记忆的现代城市,可以促使世人深刻反思历史。1933年 ,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之后,在柏林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 打击共产党。柏林墙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东西方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是分割东西欧铁帝的一个象征,也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答案]博物馆的诞生起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 ,革命导致大量皇室、贵族、僧侣阶层珍藏的艺术品、文物被国家征收;大革命之后,皇家宫殿卢浮宫即于1792年率先成立了卢浮宫博物馆;到19世纪初,巴黎共成立了五家博物馆,它们的出现都与大革命有关。
(3)[答案]如选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
[知识点]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与 《人权宣言》; 希特勒与 :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 [分析]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选柏林;理由;柏林是-个充满众多历史记忆的现代城市,可以促使世人深刻反思历史。1933年,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之后,在柏林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 打击共产党。柏林墙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东西方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分割东西欧铁蒂的一个象征,也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博物馆的诞生起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革命导致大量皇室、 贵族、僧侣阶层珍藏的艺术品、文物被国家征收;大革命之后,皇家宫殿卢浮宫即于1792年率先成立了卢浮言博物馆;到19世纪初,巴黎共成立了五家博物馆,它们的出现都与大革命有关。
(3)据材料三,如选西安事变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开展统-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九-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而且日本侵略者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华北,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在陕西省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 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