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常见的鱼类
2. 探究鱼的呼吸和运动方式,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 概括鱼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
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目标
举例说出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鱼类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三、教材分析:
“鱼类”是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四节,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观察与思考"、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关于鱼类的呼吸、循环等知识,是学习后面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基础,也是形成正确的进化观点所不可缺少的。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了“饲养和观察蚯蚓”、“观察蛏”、“观察蝗虫”三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和经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能顺利地完成“探究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活动。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观察法
六、教具准备:
1.教师活动
(1)自制鲅鱼横剖标本,鱼骨骼永久标本
(2)实验材料:水槽、活鲫鱼、硬纸板、曲别针、麻醉剂、发卡、
解剖盘、放大镜、橡皮筋、红墨水、吸管、新鲜的鱼鳃、小夹子
(3)制作PPT课件。
2.学生活动
搜集有关鱼的生活资料;预习“观察与思考”;搜集鱼刺;查阅有关赤潮和水华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导入视频展示识鱼赏鱼 1.同学们,我们烟台蓬莱有个海洋极地世界,你们去看过吗?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海底世界。你们看到哪些海洋生物?你们还知道哪些不同的鱼?鱼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对于鱼类你想了解哪些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鱼类。出示目标和重难点的PPT出示“海水鱼”和“淡水鱼”的PPT强调“中华鲟”是水中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是淡水鱼类。强调“四大家鱼”针对四大家鱼不同的生活习性,可以混合放养,讲解混合放养的好处2.老师左手拿着一条生鲅鱼,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吗? 3. 老师展示自制鲅鱼标本。 请大家观察鱼身上的“刺”。提问:“鱼刺”属于鱼的什么结构?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及鱼的骨骼图片引导:在骨骼之中有一条纵穿全身的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在图片中用红色线指示)生物圈中还有哪些动物有脊柱?总结:在身体内都有脊柱称之为脊椎动物。(板书脊椎动物)而前面我们学过的属于无脊椎动物有哪些?4、“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也是最大的一个类群。约有24 000种,其中海水鱼类占2/3,淡水鱼类占1/3。过渡:我们都知道鱼儿离不开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鱼儿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请同学们先来猜想一下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 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生活?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先自主学习PPT上的五个问题 生:去过生:众说纷纭……倾听教师,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生抢答生回答:鲅鱼
鱼刺是鱼骨骼的一部分1、仔细观看鱼骨骼标本和骨骼图片,回答问题。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3、认真倾听。回答 视频中形形色色的海洋鱼类将学生带入奇妙的海洋世界,引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感受鱼类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特点,另外也为后面鸟类和哺乳类学习做好铺垫。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鱼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养鱼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出鱼骨骼,引出脊椎动物通过“鱼刺”让学生了解鱼有骨骼,与之前学习的动物不同,引入脊椎动物概念。鱼的骨骼标本及骨骼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鱼具有脊柱,强化有一类动物体内有脊柱,构建脊椎动物概念。最后将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引出鱼类是脊椎动物.引出鱼儿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观鱼摸鱼一、鱼的外部形态 对照导学案,解决以下问题:(1)鲫鱼的体色如何?这种体色有何作用?(2)鲫鱼是什么体形?对于水中生活有何意义?(3)鲫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着?用手捉鱼为何感到粘滑?这些特点与水中生活有何意义?(4)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鱼体表面两侧的侧线是怎样构成的侧线是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而成,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注意:如何抓鱼?才能抓住 学生分组观察放在鱼缸中的活鲫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1)体色:背灰黑,腹白,不易被敌害发现,为保护色(2)体形:梭形,减少水的阻力,适于游泳。(3)体表:鲫鱼的体表有鳞片,起保护身体作用,鳞片上有粘液,游泳时减少阻力。谈抓鱼的感受 鲫鱼的体色、体形及体表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很快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白侧线的作用 (让学生明确,侧线能把水流遇到障碍物引起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及时地传到鱼的大脑产生感觉,使鱼能顺利地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
二、探究鱼的运动 鱼在水中逃避敌害和寻找食物都离不开运动。它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呢? 据鱼鳍所处的位置,鱼鳍分为: 据数量分为:偶鳍和奇鳍各种鳍在运动中各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同学们观察水槽内鲫鱼的运动,注意鲫鱼在前进、转弯、静止时各种鳍的动作,并试着说出不同的鳍所起的作用。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我们有什么更好更直观的办法来说明问题得出结论吗?非常好,对照实验就要确定变量,而且是唯一的变量。那么变量是什么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得每一种鳍的不同作用呢?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案?三种实验方案中,哪一种不需要伤害小鱼,方法还比较有效?如何测定各种鳍的作用?各组自主选择要探究的鳍利用桌上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选择合理的捆绑鳍的方法小组讨论如何具体实施?实验时应注意什么事项?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强调:胸鳍和腹鳍不好捆绑,可用麻醉剂但应注意麻醉的深度和范围 应在鳍的周围均匀打上。学生实验,教师巡回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总结鱼鳍的作用强调:起平衡作用的是胸鳍,腹鳍和背鳍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强调:鲫鱼的游泳 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协调作用。小部分同学的实验现象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小组间相互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的小组,及时将鱼鳍解放,还鱼自由,也是值得表扬的 鳍。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同学各抒己见作对照实验实验各种鱼鳍。(一组):用纱布、橡皮筋或者细线分别捆绑各种鳍进行探究。(二组):分别剪掉各种鳍进行探究。(三组): 制作模型进行探究。分别捆绑各种鳍进行探究。生:应设置对照组,分别捆绑各种鳍,分组讨论:三组)探究背鳍用小夹子夹住背鳍四组)探究尾鳍用小夹子夹住尾鳍五组)探究胸鳍用发卡夹住胸鳍七组)探究腹鳍用两个发卡别住腹鳍(九组)探究臀鳍用两个发卡别住臀鳍各小组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看到的实验现象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一组):捆绑背鳍:出现侧翻。说明背鳍具有保持平衡,防止侧翻的作用。(二组):捆绑尾鳍:运动速度明显减慢,多次碰壁,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说明尾鳍能够保持前进的方向。(三组):麻醉胸鳍: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根据需要改变方向。胸鳍具有保持平衡,转换方向的作用。(六组):捆绑腹鳍:摇摇晃晃,不能直立于水中。说明腹鳍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九组):捆绑臀鳍:身体倾斜,不能直立于水中。说明臀鳍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不全面回答观看鱼游动的动画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了解鲫鱼的各个鳍。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在实验中首先要确定变量,引导学生确定实验变量师生共同讨论产生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并建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强调:模拟实验可以采用,但当有活体时,要采用活体作为对照的鱼与实验的鱼在种类、大小、活泼程度上应该一致各小组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看到的实验现象。要注意安全通过亲自实验,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感受鱼类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再次体会各种鳍的协调运动渗透团队精神对学习和工作的帮助
三、鱼的呼吸合作讨论 我们知道鲸每隔一段时间它们就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而鱼却可以在水下正常呼吸,这是为什么呢?现在,让我们来观察鱼缸中的鲫鱼,鱼口的张合与鳃盖后缘的张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口与鳃盖交替启闭有什么意义?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呢? 在鱼口的前方滴一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的流动情况。取甲乙两个大烧杯,各滴入数滴0.1%的BTB指示剂,将鱼放入甲烧杯中,20分钟后观察,发现甲的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而乙烧杯中无颜色变化。(一上课就准备这步操作,因为需要时间反应)说明:鱼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经过哪些变化?1、展示鳃盖下的鳃图片指出:水流经过了鳃盖下的鳃。展示“鱼鳃”图片取下一片鳃,先观察颜色,再对照插图,辨认鳃弓、鳃耙、鳃丝。观察鳃丝在水中和离开水的情况2、观察活体鱼鳃,提问: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讨论问题:鱼是如何通过鳃来完成气体交换的?鲫鱼鳃部气体交换的过程。讲解总结:水流过鳃丝时,鱼鳃经过气体交换,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因为鱼有鳃仔细观察鱼缸中的鲫鱼,鱼口与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进行呼吸红墨水从鳃盖后缘流出答案预设:鲫鱼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1、观看鳃图片2、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答案预设:鱼鳃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是鲜红色的。鳃丝既多又细大大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说明鱼的呼吸吸收了水中的氧气,释放了二氧化碳。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了解鱼鳃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也为后面鸟类和哺乳类学习做好铺垫。
四、情境应用拓展提升 巩固拓展:1、在一堆死鱼中,如何判断哪是新鲜的鱼?2、我们日常养鱼应该用自来水还是河水比较好?如果用自来水,应该怎样?应该经常换水,因为新鲜的水中含氧多3、随着人类生活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经常发生赤潮或者水华。这对鱼的生存有何影响? 思考讨论并回答鳃是鲜红的是新鲜的鱼河水应该先晒晒,因为里面有氯,对鱼有害。会导致大量鱼类缺氧死亡,因此我们要保护水生生物,首先就要保护水资源 通过现实情境展示,让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构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 关注生态与环保情感教育
五、知识归纳1.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2.鱼类特征 通过前段的学习,我们一起探讨鱼类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呢?1、归纳总结鱼的结构特征适合水中生活。板书“适于水中生活”PPT展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2、知识总结PPT展示鱼的基本特征: 回顾知识,回答问题。积极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形成最终结论。 该环节将实验观察所得到的结论系统化,归纳总结鱼类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从而得出鱼类的主要特征,回顾本节重点知识,为后面学习生物分类打下基础。
护鱼六、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阅读教材23页,了解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播放PPT和视频强调:1.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资源 2.渔业发展的重心已经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 了解鱼类资源。 通过自主阅读了解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了解了我国渔业的现状情感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感悟反思:谈收获(学生自己说)
九、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的特征和鱼与人类的关系。
十、板书设计
鱼类
脊椎动物 体形
外形 体色
体表
特征 —— 鱼 — 水生 — 侧线
| 运动
与人类关系 呼吸
十一、堂清检测:
(一)选择题:
1. 下列特征与鲫鱼适应水中生活无直接关系的 ( )
A 身体侧扁,呈梭形
B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粘液
C 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D 身体的背面呈深灰黑色,腹面呈白色
2. 鳃是鱼的特殊呼吸器官,鳃的各部分结构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
A 鳃耙 B 鳃丝 C 鳃弓 D以上三部分都能
3. 鱼侧线的作用是 ( )
A 保护身体 B 减少阻力
C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D 以上都正确
4. 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的作用主要是 ( )
A 滤取食物 B 进行呼吸
C 平衡身体 D 调节身体密度
5. 当水流过鱼鳃时,渗入鳃丝毛细血管的是 ( )
A 食物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水流
6. 下列不属于鱼类共同特征的是 ( )
A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游泳 B 水生
C 一般体表有鳞 D 用鳃呼吸
PAGE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