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色彩》教案
课题 《大自然的色彩》
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
学习者分析13岁左右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认识自己好奇的事物,并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团队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关系,初步感受色彩、感知色调;
过程与方法:采取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生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调与色彩分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准确地分析看到的景或事物的色调与色彩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学生用具 彩笔/油蜡笔/直尺/纸
教学步骤
课程导入
同学们,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呢,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们平常关注过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自然界么?
那老师搜集了很多我们这个自然世界的景象,大家来一起欣赏欣赏好不好?(看看你们这节课上完之后,会不会爱上我们的大自然)
播放幻灯片+写课题
同学们,这些自然景象大家平常有没有关注到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这些我们的大自然美景来开展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提问:
大家刚刚在看幻灯片的时候呀,老师听到了很多同学的赞叹声,大家是不觉得这些图片很美呀?(是)
哦。很美。那你们觉得这些图片美在哪里呢?
学生思考: (很壮观。颜色很漂亮、颜色很丰富)
老师总结:有的同学认为这些景象很壮观
大多数同学认为这些自然景象颜色很丰富、漂亮。
那老师今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提问思考: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么多的颜色啊?(眼睛)
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
幻灯片展示夜晚的漆黑,再次引发思考:晚上为什么看不到美丽的颜色呢?
(或者是我们同学们都穿了各种颜色的衣服,那老师如果现在把灯关掉,那我们还能不能看到这些颜色呢?)
认识色彩
嗯。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想到了“光”
播放“彩虹”图片
导出概念:明亮的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组成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吸收部分,反射一部分。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色光,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简化概念)
给出提示:明年的物理会学到反射
认识色调
好的,我们学习了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色彩。
那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我们首先来说说冬天
同学们想当然的说白色。
师:为什么呀
哦,同学们,老师也认为冬天就应该是白色的,因为会下雪,冬天就是白茫茫的一片雪,所以,冬天应该是这样,或者是。。。这样
展示两个白色的
而且啊,就连古时候的诗人描写冬天都在写雪。
展示图片
但是,标出梅花
可是,后来老师发现呀,冬天,好像不仅仅是白色的。
嗯,老师看到了大家疑惑的眼神。
老师想问问,
我们这里有没有南方的小伙伴啊?
你们那里冬天会下雪么?
呀,不会的啊,那你们那里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呀
嗯,差不多是吧
哦,我们有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老师的家乡呢,冬天树的叶子就会落光,剩下枯零零的树枝,所以啊,老师的印象中,不下雪的冬天,都是灰蒙蒙的,没有颜色。
可是,在武汉啊,在我们学校,老师发现我们的树在冬天依然还是绿色的,
后来,老师又发现了一个冬天的颜色
你们喜不喜欢冬天的阳光呀
喜欢
哦,为什么呀
因为很暖和。
嗯老师也很喜欢,所以,大家看看我们冬天的中午的阳光,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展示图片。
总结:通过刚刚老师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原来冬天不仅仅只有白色啊,也可以有灰蒙蒙的天,也可以有绿色、暖暖的黄色。
引入色调的概念
同学们,老师刚刚让你们描绘的感受和颜色呢,在我们美术中,就叫做色调。
提问为何“调子”从音乐领域运用到美术领域的。
巩固:那下面同学们也开动自己的脑筋,我们来共同分析分析春季。
嗯。绿色。你们想象的是小草等植物发芽了,就像柳宗元的咏柳
花的灿烂
各种花
总结春天的色调:红色、绿色、黄色
除了有颜色的,我们刚刚在描写冬天的时候,也提到了,在武汉,冬天也有绿色的。那我们来看看这两个绿有没有什么不同呢?(冷绿、嫩绿)
小学学习过冷暖色,相应的冷暖色调
实际生活的例子:家居——如何改造
如何分析色调
展示图片,采用色块分割的形式,解释如何运用色块分割的形式,来分析。并让学生可以提问,老师答疑
回到家居的问题上。
回顾本节课
布置作业
布置小作业,课后选取书上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采用简单的色彩工具,画副色彩分割的图片,并分析该图的色调。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