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
【案例背景】
《 青春舞曲》是人民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旋律》的教学内容。学生刚刚步入新的年级,又正值少年期想青春期的过渡,对青春充满向往和好奇,生理心理日趋成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春舞曲》是一首非常富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这首民歌是由“西北名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是一首d小调的、4/4拍,单乐段的歌曲,短小精炼,一气呵成。旋律活泼流畅,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定位于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以维吾尔族歌舞进行导入,通过聆听、分析、评价、模仿等活动体验和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了解,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情境描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网上查找资料做了精美的课件,心想一定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产生喜欢民族音乐的情感并能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维吾尔民歌的特点,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演唱、演奏歌曲,扩大艺术视野。
教学难点:
1、为歌曲配上新疆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评价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视频:“同学们,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者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老师给大家跳一支舞,在欣赏的同时,大家想一想它属于我们国家哪个地方的民族文化? 【通过欣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答:新疆维吾尔族)
二、音画同步师生探讨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要和大家走进神秘而美丽的新疆,同学们,能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新疆吗?(香喷喷的新疆羊肉串让人垂涎三尺;主要特产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新疆人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丰收时节,他们就用器乐冬不拉、手鼓、热瓦普加上动听的歌声优美动人的舞姿来表达喜悦的心情。新疆地区两大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萨克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歌曲的风格,初步了解新疆的一些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回答出很多美食名称,对器乐和舞蹈需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说出。
三、歌曲学唱 ①初步聆听歌曲(播放歌曲)思考那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讨论:歌词中“别的哪呀”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歌曲中“别的哪呀”是维吾尔族语中“小鸟”的意思。用“别的哪呀”这几个字一方面符合这首歌曲一音一字和节奏密集的创作规律,一方面更适合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另一方面更符合新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更有民族味道。)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跟随老师用说节奏的形式来读歌词。按照歌曲节奏朗诵→用拍手的方式把节奏表示出(通过逐步增加难度的节奏训练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③教师教唱引出重点第6小节节奏型。④再次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并观察乐谱有几处这样的创作手法? 师:(鱼咬尾,共8处。就像词语接龙一样,使乐句之间环环相接,连绵不绝。)(附点出现了两次)⑤跟随伴奏再唱一遍,所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课件)⑥带着情绪在完整演唱一遍师:好,下面我们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的演唱一遍《青春舞曲》。 【聆听、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欢快的气氛,解决节奏难点,为下一学习环节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印象深刻,学生回答比较广泛多样,在提问别的哪呀的时候,引导维吾尔歌曲时可以猜出语言特点,对于节奏和情绪需要老师补充。跟随老师可以说出节奏,但声音不够洪亮自信,拍手可以完成。旋律特点仔细观察后可以看出第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第二小节第一个音相同,可以准确打出重点节奏型。可以准确说出歌曲情绪节奏
四、作者介绍 介绍本曲作者王骆宾(出示多媒体课件)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王骆宾先生。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着的热爱西部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五百多部西部民歌,被人们誉为“西部歌王”。这部《青春舞曲》就是经他改编的。他的音乐作品大多热情浪漫,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在世界舞台上也大放异彩。他比较著名的作品还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2、思考:《青春舞曲》这首歌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说出你知道的名言警句譬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了解作者及音乐的创作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扩大艺术视野。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补金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诫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可以准确总结出青春易逝珍惜青春名言警句可以完成
合作探究 集体表演 通过学生的爱好和特点分成第三组,并各选出一名组长,对本组的创编活动进行指导和归纳。小小演奏家:利用老师准备的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响板)设计打击乐伴奏。小小歌唱家: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改变(独唱、齐唱、领唱、轮唱等。)小小舞蹈家:根据歌曲情绪创作舞蹈动作。(这里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给大家)首先每个小组介绍自己小组创编的意图形式,进行表演。然后三个小组共同合作,奏起乐器,唱起欢快的歌曲,舞动多彩的青春。并总结新疆音乐特点:1歌与舞紧密结合,具有舞蹈性。2节奏密集3旋律情绪活泼、色彩明快。 【通过分角色集体表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节奏与演唱和舞蹈的结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歌曲,能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通过对比后更能确切的掌握歌曲的欢乐情绪。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同学对此环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小组活动,能够完成歌曲边唱边进行小组活动形式,由于突发调课进行录课打击组采用的是拍手变化的节奏形式,效果良好。同学们能很准确的说出情绪节奏,舞蹈性需引导说出。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一起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独特的魅力,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喜爱和多唱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课后拓展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民歌版的《青春舞曲》,请同学们在课下再搜集一下其他版本的《青春舞曲》,感受一下同一歌曲不同形式的情绪旋律特点。
在教唱环节中,一小节一小节代领学生学唱的时候,班里的李嘉鑫同学在歌词“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里的不回来的‘回’是要3271 3271 664 3,把6-4,而他则故意唱成下小节的,“我的青春小鸟不回来”故意唱成3271 3217 66 6,‘不回来’给唱平。对此我没有做出批评语言,而是鼓励孩子说:哦,刚才我听到了一个同学唱得很对啊,就是唱早了一小节。继续努力,盯祝你课本里的小音符哦!我们再来一遍。轻松化解了尴尬,李嘉鑫同学唱的更加起劲儿,课堂效果很高涨。
【评价与反思】
1、 学生的学习应该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进行,通过体验、探究、比较、合作等方式和过程得以完成。本节课为新授课,主线围绕《青春舞曲》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器乐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歌曲节奏旋律情绪进行了有效尝试,培养善于思考与钻研的学习习惯及坚忍不拔的的意志品质。体会与人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并且在学习中建立“平等、人本、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2、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技巧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本人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还是不够,教唱环节应该再多加入一些模唱旋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曲子《青春舞曲》,奏明快,旋律十分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用“啦”哼唱旋律,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唱谱的环节。同时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学生随意发挥,改编歌曲的事情,应变能力还是不够,那其实是孩子真性情的流露,不能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应该适度的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好,今后在教学生活中还需要加强着重锻炼,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致力于音乐课堂。把音乐课堂推向一个新阶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