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教学内容:篮球的双手胸前投篮
指导思想
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学流程
场地器材与安全措施
教学效果的预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二、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知识、篮球投篮技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投篮动作和蹬地时机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投篮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将影响学生对成功感的体验和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可以融合运动技能、运动体能、身体健康和合作为一体,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要求”,符合新课标设置的理念。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三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身体、心理特点,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给他们创设一个平台,让他们主动去参与,自由去发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其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双手胸前投篮的基本动作,掌握双手胸前投篮的技术要求。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70%以上的学生罚球线投篮的命中率达到30%,30%左右的学生能进球。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克服困难,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投篮时上肢与下肢的用力协调。
重点:两肘下垂要自然,双手用力要均摊,手腕外翻指拨球,蹬地伸踝、膝、髋。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教师示范讲解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方法及要点;
教师示范动作;
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学生练习。
重复练习法: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掌握投篮的动作要领,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游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防与纠错法: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个别纠错或集体指导。
2.学法
(1)观察法:学生特别观察老师示范动作。
(2)练习法:通过实践,让学生很快能够做到上下肢用力协调。
六、教学流程
准备部分:(10分)小强度
1.课堂常规:(2分)
a)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b)师生问好
c)提出本课教学目标与要求
d)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准备活动:(8分)
活动内脏器官我选择的热身:游戏:织渔网,方法为游戏开始,由两位学生手拉手担任“小渔网”,在规定场地范围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的其他学生,其他学生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依此类推,逐渐组成的“大渔网”,形成渔网的同学不许将手松开,直到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徒手操练习:活动学生的各个关节以免受伤,并且本节课主要用到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徒手操主要以: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振臂运动 4)体转运动5)弓步、侧压腿 6)膝关节运动 7)手腕及踝关节运动为主。
基本部分:(30分)中等强度
新教材:双手胸前投篮(18分)
1.讲解示范投篮动作的一次完整和一次徒手的技术动作,组织:全班成四列横队;目的: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2.诱导练习导入:让学生双手胸前传接球。目的:为了引导学生练习。
3. 纠正学生的动作,并向学生示范主要动作,伸展踝、膝关节,并让学生再次练习。
4. 让学生四组站在正方形的对角线的延长线上 ,给学生示范,让学生注意老师的示范。
辅助教材:素质练习前滚翻12分)
方法:分8组,5人一组在垫子做前滚翻。要求:翻滚时尽量上下肢协调用力。目的:发展练习学生的协调能力及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结束部分: (5分)小强度
持球放松(1)手臂滚球
(2)球腰间绕环
(3)双手背后持球前抛并接住
小结本课
布置课后练习
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七、场地器材与安全措施
场地器材:篮球40个,垫子8块,篮球场一片
安全措施:各关节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特别是踝、膝
关节等。
八、教学效果的预计
全课练习密度:35%
全课平均心率:130-135∕分
70%的学生能达成技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