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课《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大海》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歌曲演唱《大海》。
歌曲《大海》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歌曲采用了四三拍,大调式,一段体的结构。歌曲分为六个乐句,每乐句四小节。全曲的音域控制在九度以内,旋律柔和,跳动不大,每一乐句的旋侓线都采用了波浪式的起伏,全曲的最高音出现在第五乐句,此乐句也是歌曲的高潮乐句。乐曲的第六乐句为结束乐句,结尾时减弱、渐慢,歌曲从高潮回归到宁静的情绪中。整首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柔和,表现了大海的美丽、宽广,带有童话色彩的歌词,引发了孩子们无尽的想象。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较大的比重,模仿能力较强,对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进入创设的情景中。
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简单的节奏和唱名,能进行简单的乐谱视唱,对音乐具有一定的听辩能力,并具有了一定的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海》。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模仿大海的声音,欣赏大海的美景,用优美的歌声赞美大海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大海的美;
2、通过演唱,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感知附点四分音符;
3.能够用轻快、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模仿大海的声音,在图形谱的引导下,学习歌唱的呼吸技巧;
4.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识读乐谱的学习。感受旋律线的起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用轻快、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演唱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看大海
1、欣赏大海的美景。
师:你去过海边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感受大海!
教学行为:视频展示大海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并熟悉歌曲《大海》。
2、师生交流,共同感受大海的美。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生:有很多鱼,很宽广。。。
2、听大海
1、模仿大海的各种声音。
师:听!海风轻轻的吹过来了!加强弱起伏手势
教学行为:
1.发声练习。有呼吸的提示
师:引导学生用“呜”模仿海风的声音,进行无固定音高的发声练习。
2.学生模仿海风的声音。教师画线条,用声音表现强弱变化。(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线条,形成一幅波浪的画面。学生根据老师画出的线条变化,用“呜”模仿海风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强弱变化。)
3、示范强弱 师:海风轻轻的吹过来,力度越来越强,又慢慢的离我们远去。呼吸提示
2.感受画面,体验节拍
师: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还像……
生答:海浪
师:你们看,在海浪里,有两条小鱼在娱乐快地跳跃着。(师在画面上画上小鱼的图形。)
教学行为:
1.师范读:“哗 噔 噔”。
师:谁的声音强?强调海浪声音强,鱼跳水声音弱。
2.引导学生练习,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为歌曲旋律伴奏。
教学行为:
1. 教师直接播放录音范唱
2. 用到学生用手画线条,并模拟浪花、小鱼跳水的声响,为歌曲的旋律伴奏,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熟悉歌曲旋律,在歌曲高潮处用动作表现。
4.难点节奏练习。
(1)感受并掌握附点四分节奏。
师:孩子们,你们看,在歌声中,又有几条小鱼跳出了水面。
教学行为:
1. 出示图形谱,教师范读,左手起拍前给予拍点、速度提示
师:“噔. 噔 噔噔 | 噔 — — ||”。
2. 学生挥拍模仿
3. 关注学生读的状态,并注意音符时值的准确性。
师:小鱼在海浪间轻快地跳跃着(引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读节奏)
师:大鱼跳的距离远,小鱼跳的距离近,来划着线条我们再来读一读。
三拍唱满的提示,大鱼拖着长长的尾巴。
板书设计:
1. 关注附点四分音符时值的准确,注意纠正。
2. 关注学生读的状态,要求轻声、高位置。
(2)解决歌曲的难点乐句。
师:听,鱼儿还唱起了好听的歌。
教学行为:
1. 出示图形谱,教师视唱。
2. 学生实践,关注演唱的状态,要求轻声、连贯地演唱。关注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时值。
3. 关注学生演唱的音准。
板书设计:
三、唱大海
1、教师范唱
师:大海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愿望,让我们坐着小船,奔向大海的怀抱。这就是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歌曲《大海》,引导生朗读歌名。范唱,出示歌谱。
教学行为:出示歌谱,教师范唱,学生安静地聆听。
2、学习旋律。
(1)分组、分乐句学习。
师:大海啊大海,多大多宽,在海里,鱼儿在欢快的舞蹈,海螺在尽情的歌唱!看,在教室里,有许多漂亮的海螺,一只海螺就是一首好听的歌。来,去选一只你最喜欢的海螺,并且曲寻找你相同旋律的小伙伴!
教学行为;
1. 课前在教师的墙面上贴上海螺,每个海螺卡片上都有一个乐句的旋律。海螺分成四中颜色,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乐句旋律。
2. 请每个学生取一个海螺,相同颜色的海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小组。
3.拿到海螺后请学生自己默唱旋律。教师巡视,帮助视唱
(2)旋律听辨,分乐句视唱旋律
师:现在我们来听听歌曲的旋律,找一找你的海螺是哪一句?
教学行为:
1. 师弹奏旋律
2. 学生聆听旋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唱乐句。
3. 关注呼吸,音准,两小节换气。
4. 对比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这两个相似乐句,两乐句连起来视唱
3、学唱歌曲。
(1)朗读歌词,出示歌词
师:来!读一读!
教学行为: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师范读
2、师接读后两句子
(3)学唱前四乐句
师:带着这种感觉我们来唱唱歌词!
教学行为:
1. 双手弹琴,分句演唱歌词。第一遍完整演唱
2. 第二遍演唱,强调换气,海面宽广两小节换气一次。
3. 第三遍分句纠正
第一句:音准
第二句:语气:“像”
第三句:为什么是“点点白帆”?强调这里轻唱
第四句:“鱼虾满船”体会着收获的心情。教师范唱
(4)完整演唱前四句,录音伴奏,师接唱后两乐句
(5)第五、六乐句学习
师:我们深情的呼唤大海,太阳和月亮在大海的怀抱里渐渐沉睡。
解决节奏难点:
师:大海和月亮为什么会睡在大海里?生:倒影 师范唱
(1)教师范唱第六乐句,采用减慢、渐弱的力度和速度演唱。
师:这时我们的歌声也慢慢地消失在海面上。
(2)学生模仿演唱。
4.完整演唱歌曲
师:宽阔的大海无边无际,鱼儿在海浪里享受着大海妈妈的爱。现在带着深情,把歌曲完整地唱一唱。
教学行为:
1. 教师双手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2. 随录音伴奏,加上表演动作完整演唱。
【环节目标:通过欣赏大海的美景,创设大海神奇、美丽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为后面的环节作好情绪上的铺垫。】
【通过听大海的自然之声,引导学生模仿大海的声响,创设教学情景。通过无固定音高的发声、以及声音强弱变化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声技能。引导划拍,感受三拍子韵律感。】
【环节目标: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乐句视唱乐谱。】
【环节目标: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初步唱会歌曲。感受大海荡漾的感觉,通过力度和速度的处理感受歌曲的意境。】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