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教学内容
北京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生活情境,在探索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确定位置的问题,四年级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表示方面都是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来表达,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统一、正确的方法表示位置是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认识了简单的路线,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建立了一定空间观念。《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使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猜一猜的活动中,知道用第几组、第几排就可以确定某位同学的座位,初步感知确定位置所需的两个条件。(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说说同学的座位,认知“组”和“排”。
2.认识列和行。
引导学生认识第几组就是第几列,第几排就是第几行。并从一些活动中加深对列和行的认识。
3.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设疑能不能用更简单明了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位置,从而引出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4.理解数对。
让学生在尝试、交流中掌握数对的书写,理解数对表示的意义。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一个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5.介绍有趣的数对。
通过认识一些特殊的数对,让学生体会数对里的“趣味”,领悟数对的有序性和表示位置的唯一性。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1.用数对解答身边的数学问题。
出示课件,用数对说出学校周围建筑物的位置。
2.根据数对找出学校建筑物的位置。
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对指出它们在学校平面图的位置。
3.游戏:猜一猜。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一猜相对应的数对里面有没有藏着五角星。
4.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让学生在欣赏家乡美景中用数对说出各景点的位置,进一步理解数对里的规律。
5.介绍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演示数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四)全堂总结。
师生畅谈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2 组 第3排
(列) (行)
数对(2 , 3)
(2 , 4) (4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