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过新年》
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过新年有关的资料,开展探究性活动及多媒体电脑课件欣赏,了解与中国文化艺术有关的歌舞、剪纸、对联及相关风俗,感受中国年文化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 认识小堂鼓、小锣、小镲,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学习模仿扭秧歌的基本动作。
3. 通过分组合作:选择扮演角色、化妆、说拜年话、设计造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过新年》
方法:播放歌曲《过新年》的课件,学生演唱。
目的与要求;充分感受歌曲中热闹、喜气洋洋的过年气氛,为下面环节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一) 导入:了解中国年的相关风俗。
方法:1。过年物品展示;展示教师上节课布置学生回去收集与过年有关的物品。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同学上台介绍物品的名称、来历、用途或与物品相关的过年情景。
2.过年民俗活动介绍;请部分同学介绍自己收集、了解的有关过年的民俗活动。
目的与要求:
1. 要求教师应注意倾听发言者对过年情景、民俗活动的描述,观察学生的情感流露,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大声自信地传递给别人。
2. 该环节主要展示学生课前探究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更大范围的关注社会文化,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 欣赏:欣赏视频《精彩的中国年》。
方法:师生讨论观后感—说说你最感兴趣的过年民俗活动,或自己印象最深、最愿意做的事。
目的: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中国年的民俗文化,营造喜庆气氛,引出《闹新年》课题。
(三) 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扭秧歌。
乐器伴奏
今天老师带来三件中国民族乐器:小堂鼓,小锣,小镲(出幻灯片)。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它们,听一听它们的音色。(播放音频)
现在老师就看看谁的听辨力最好,老师有三个音频,分别是这三种乐器敲击出的节奏型,你们来听一听这三条节奏型分别是哪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出示音频),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出示节奏型)
1:小堂鼓 x x | x x│ x x | x x ║
咚 咚 咚 咚 咚 咚
2: 小 锣 0 0 │x x| 0 0 | x x ║
台
3: 小 镲 x x │x 0 | x x | x 0║
才 才 才 才 才 才
1. 谁能用小堂鼓敲击第一条节奏,谁能用小锣敲击第二条节奏,谁能用小镲敲击第三条节奏,(没有乐器的同学,我们用跺脚,拍手,拍肩的形式来拍打节奏)。全班分别将三种乐器分别演奏一遍。
2. 下面我们加大难度我们将每一大组分为三小组,自由组合,每一小组选一种乐器为歌曲伴奏,然后每一大组进行展示,看看哪组演奏的最和谐节奏最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就乐器的理解,通过听辨来认识三种乐器,加深对三种乐器的理解。
评比:将全班分三大组,每大组分为3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种乐器,一大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看三大组哪组敲打的好,合作的给予A章奖励。然后三组进行合奏(有乐器的用乐器 没有乐器的拍手,跺脚,拍肩进行伴奏)
评比标准:哪组敲打的节奏准,声音齐,配合的好就给哪组奖励。
扭秧歌
方法:a观看视频《扭秧歌》,说出对秧歌舞蹈体现的情绪。
b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尝试模仿基本步法,教师给装饰工具,分三大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装扮。
c随《过新年》全班边唱歌边扭秧歌。
全班一起学习舞蹈动作,然后让三组分别进行舞蹈展示评比,哪组跳的好,装扮的好给哪组A章。
评比标准:看看哪组跳的动作优美,有表情,装扮得漂亮。哪个小组给予A章奖励。
设计意图:在模仿中引导学生注意基本动作的节奏与情绪体验,不过分强调左右脚,鼓励创造,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和自信。
(四) 创作—展示:演唱、秧歌,锣鼓《过新年》。
创作:以小队为单位完成任务。让每一大组分为三小组,每小组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唱歌,扭秧歌,乐器伴奏),进行展,三大组进行评比。
1、点击课件布置任务:
a选择角色: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敲锣鼓镲或扭秧歌或唱歌曲《过新年》。
b化妆:用老师准备好的各种材料,根据角色和需要,自由发挥创作设计,让小队的每个成员都打扮起来。
c说拜年的话:以小队为单位设计一句拜年的话,给大家拜年。
d设计造型:运用桥锣鼓扭秧歌的基本动作,设计一个造型拍全家福照片。
2分组创作准备。
目的与要求:
a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拟订自己的角色,在注重个性培养的同时体验集体活动中的相互配合,积极参与。
b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的发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特别对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应多给鼓励与具体的帮助。
展示:分小队上台展示完成任务情况。
方法:学生评价最有创意的化妆向大家说拜年的话,摆造型拍小队全家福。
目的:1学会欣赏,评价各小队的造型。
3.感受集体力量,学会分享快乐。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参与。
我们有请乐器伴奏最优组,舞蹈最优组,其他组来演唱歌曲,让我们在教室里热热闹闹过新年吧,本节实践课《过新年》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