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1、例2,课堂活动1、2、3题及练习二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并优化算法。
4.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不进位),理解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
2×3 7×4 6×5 8×9
4×6 8×3 7×5 6×7
2.口答
2个十是( ) 5个十是( ) 8个十是( )
10个十是( ) 16个十是( ) 20个十是( )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例1)
(1)揭示课题
(出示)
一共有几个?怎么列式?怎么计算?
2表示什么?
2×3=6表示什么?
(出示例1图片。)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列式?
生1:我用3×20。
生2:我用20×3。
生3:我用20+20+20。
能解释一下3×20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师: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前面两种方法,也就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那这题20×3等于多少?(抽生几人答)
(2)合作学习,交流算法。
师:20×3是不是等于60呢?咱们请小棒来帮忙。老师为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
1 学生与同桌交流算法。
2 抽生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师质疑:先算2×3等于6,再在6后面添上一个0,明明是20乘3,为什么可以先算2×3=6呢?(稍等片刻)2表示什么意思?
生:2表示2个十。
3 出示,总结算法。
师:是的,20其实就是2个十、2个十乘3当然等于6个十,就是60。
(4)比较总结。
比一比,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用二三得六的口诀计算。
不同:2个一乘3得6个一, 2个十乘3得6个十。
(5)即时练习,巩固提高。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让生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快速口算,第二行的得数与第一行的得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在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时,可以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再去乘一位数,积得多少个十,也就是几十;还可以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再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一个0。
2.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学例2)
(1)观察情景,收集信息。
出示例2情景图。
提问:请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能列式吗?
教师选择性板书13×2=
13×2等于多少呢?抽生说一说,是不是26呢?
(3)活动:摆小棒掌握算法。
想一想13×2的意义是什么?(2个13)让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来。
①出示活动要求。
②小组内说一说口算顺序。学生边说,边动手操作。
③交流算法。
2捆合起来就是20根,2个3根合起来是6根,一共就是26根。
抽生上台指着小棒说一说:把13分成10和3,先算出2×3=6再算出2×10=20,最后把6与20合起来就是26。
师:你想说说这种方法吗?同桌说一说。
师:刚才的计算过程,用算式怎么写呢?抽生说,教师板书。
这每个算式都是算的哪些小棒呢?你能指一指吗?你能连起来说吗?
所以13×2=26(个)答:一共有26个。
小结:我们计算13×2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列一列的方法就解决了问题。
思考: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我们应该怎么算呢?
小结:在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不进位),可以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和一个一位数,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数,再用一位数乘个位上的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分一分,变一变)也可以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个位上的数,乘的积写在个位上,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中十位上的数,乘的积写在十位上。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教科书第9页试一试。()
(1)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算理。
(2)全班集体交流,说出算理。
2. 青蛙跳荷叶(:练习二第3题改编)
集体交流说出算理
3.抢答。
4.对儿歌。
一只小鸡2条腿,10只小鸡 ( )条腿。
一只青蛙4条腿,20只青蛙( )条腿。
一只蜘蛛8条腿,200只青蛙( )条腿。
一只蜈蚣42条腿,10只蜈蚣( )条腿。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学生说收获。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