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0 21: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女娲炼石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
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女娲造人
袁珂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及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表达的喜悦之情。
3、体会本文丰富的想象。
作者及文学常识:
袁珂: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生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
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代表作:《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
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中母系群团或氏族的著名首领之一。女娲和伏羲一样,亦出生于成纪,凤姓,人首蛇身或人首龙身,以蛇或龙为图腾。据古文献记载和近代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考证,相传伏羲和女娲系兄妹结合为夫妇,繁衍了子孙后代,是母系群婚的反映。
女娲介绍
神话介绍
神话:远古人民对所接触的自然、文化及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
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莽莽榛榛
澄澈
女娲
生气蓬勃
chè
péng bó

zhēn
自学指导一
1、读课文,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2、根据解释写词语。
①形容本领、手段极为高强。( )
②草木丛生的样子。 ( )
③形容非常疲劳,几乎超出人的承受能力。 ( )
疲倦不堪
莽莽榛榛
神通广大
自学指导二:
1、对照《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让人类繁衍后代?
一、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二、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风俗通》二则
读一读
2、对照《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1、造人动机的产生
2、造人的具体过程
3、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4、女娲的情绪和心理
5、作者的评述
足见作者想像的丰富
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1、自由朗读课文,绘声绘色复述课文.(提示:可从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让人类繁衍后代?)
自学检测:
可按下面的结构图示来进行:
女娲造人
造人的动机:
造人的过程:
寂寞荒凉,添点生气
揉团黄泥造人
挥洒黄泥造人
分造男女,繁衍后代
合作探究
1、以“从——中看出女娲是个——的神,从——中看出女娲是个——的人”为句式,概括女娲形象。
2、结合相关句子,分析课文采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女娲怎样的形象。
一天变化七十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想像
大胆奇特
想像
真实合理
合作探究
1、以“从——中看出女娲是个——的神,从——中看出女娲是个——的人”为句式,概括女娲形象

女娲
神性
人性
神通广大
勤劳、智慧、伟大
女娲的形象
2、结合相关句子,分析课文采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女娲怎样的形象。
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娲有着丰富的情感,顽皮的性格。
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动作描写 表现了她造人时的慎重。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心理、神态描写 无比欣喜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环境描写 表现了女娲的勤劳
总之:本文通过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了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伟大的“神”。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聪明、智慧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
——雨果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奥斯本
拓 展 延 伸
课后小结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开天地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补充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黄河、渭水。
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燕门山北。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桃林。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二 、从下列词语中选四个或以上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的话,字数不超过80字。
寂寞 蓬勃 神通广大 眉开眼笑 澄澈
不仅···而且··· 既···又···
当堂训练
天地浑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尺,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盘古开天》
请围绕下面几方面展开想像,扩充这个神话故事:
1、天地混沌的景象;
2、盘古开天的过程;
3、盘古顶天立地的情景;
4、天地成形后,盘古化成了什么?
当堂训练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的怪心慌。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来了。
阅读神话《盘古开天地》选段,回答问题。
1.从选段中找出三个反义词。
清-浊
轻-重
冉冉上升-沉沉下降
2.用简洁的话叙述天和地是怎样形成的。
盘古用大板斧劈开了混沌,分出了开地。
3.找出描写盘古开天劈地动作的动词,这些动词表现了盘古的什么特点。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豪壮 威力巨大
夸张
当堂训练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jìmò( )。
2、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mǎngmǎngzhēnzhēn( )的原野上
3、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péngbó( )起来才好。
4、chéngchè( )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
5、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cānhe( )了水
6、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méikāiyǎnxiào( )。
寂寞
莽莽榛榛
蓬勃
澄澈
掺合
眉开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