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课前提问(2分钟)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结合事件谈谈阿长的人物形象。
名字的由来
地位卑微
吃福橘
切切察察
晃动手指
大字睡相
讲道理和
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真诚善良
关心孩子
饶舌多事
迷信却
真诚、
善良
迷信无知
没有文化
粗心
粗鲁
不拘小节
自学检测一(7分钟)
1.为何不写阿长买到《山海经》的过程?反倒用大量笔墨写远房的叔祖、别人和自己的事情,是无关紧要的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①因为“我”没有亲眼看见,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
②远房的叔祖引起“我”对《山海经》更强烈的渴慕,而“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又列举为什么求之不得的原因,以及怎样地念念不忘,这些情节都为说明阿长买到后给“我”的惊喜与感激之情做铺垫。
2.当阿长来问“我”《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明了“我”怎样的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表明了“我”对阿长心存隔阂乃至轻视的心理,对从她那儿得到《山海经》不报有任何希望,不想把心中的渴求对她多说。
迷信无知、没文化、不识字
身份地位卑微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我”的反应: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25)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26)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我”拿到《山海经》时为之震动,内心难以压抑的激动与惊喜。
如何理解《山海经》对幼年鲁迅的巨大吸引力
知识链接:
“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的呢,只要略有图面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至于打手心。”
(《二十四孝图》)
“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翻开第一叶(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二十四孝图》)
“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要将‘一字也不懂’的二三十行背下来,当时,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五猖会》)
生活天地狭小 蒙教读物枯燥
自学检测二(6分钟)
1.勾画文中其他事件表达“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词句,完成表格。
实在不大佩服
讨厌、不耐烦
发生新的敬意
空前的敬意
淡薄起来 敬意消失
2.从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中,可看出这是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憎恶
讨厌
不大佩服
新的敬意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空前的敬意
不
耐
烦
怀念
(先抑)
(后扬)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好处:作者先抑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后扬并详细叙写了阿长令他敬重的事,给她买来《山海经》,突出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使文章有层次,情节曲折动人;使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使作者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课堂小结(1分钟)
本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通过叙写“我”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件往事,刻画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先抑后扬
尊敬、怀念、感激、同情、愧疚
当堂训练(10分钟)
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哥儿”的称呼,有江南的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我”一直渴慕的《山海经》,所以当“我”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
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却纯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
2.你如何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有画儿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会产生“新的敬意”,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3.(选做题)小练笔:以鲁迅的口吻,给长妈妈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