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09: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简介作者
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写作背景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逝世了。锺太夫人送朱德上学和慰勉朱德参加革命活动,对朱德同志的革命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本文原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
第三部分(第14-17段):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怀念。
细读课文
阅读第1段,思考:
作者在开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开头与全文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开头表达了对母亲逝世的悲痛之情。总领全篇。“我爱母亲”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默读第2-13段,思考:
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往事?这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提示:可以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典型事例及母亲的形象。
典型事例:
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
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
“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
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的反感
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优秀品质:
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思考:
课文是怎样将如此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明确: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记叙内容。
细读第14-17段,思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
母亲勤劳吃苦,“我”帮她劳作——使“我”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母亲母亲任劳任怨、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
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支持“我”走上革命道路——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再读课文
勾画并朗读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2、母亲是个好劳动。
3、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4、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5、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6、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这些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小结:
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重音、语调、语速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活动
明确:
1、“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表达了对母亲的敬重和心疼。
2、“看也不看”“有滋味”形成对比,既表现了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明确:
3、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表现出对母亲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主旨探究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阅读其他两篇写母亲的作品(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
迁移阅读
迁移阅读
比较阅读,思考: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明确:
母亲形象不同:
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革命,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邹韬奋笔下的母亲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慈爱、督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
老舍笔下的母亲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
明确:
写作手法不同:
朱德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
邹韬奋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
老舍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特写。
明确:
语言风格不同: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邹韬奋《我的母亲》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分明。
老舍《我的母亲》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
推荐阅读:
阅读朱德的传记,比如《朱德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