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教案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基于《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为略读课文,教学中主要是针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得出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归纳出主人公孙中山的人物形象,感知人物的高尚品格,学习孙中山勤奋好学、认真读书的学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知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不懂就要问》是部编版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它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不同,教学上主要是学习阅读略读课文的一般方法,寻找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清书里的意思不怕被老师批评,大胆问老师。全篇表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增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方面需要引导他们感受课文内容的画面,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学习新知,感悟文章的语言与思想。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认识“背、诵、例”等13个字,学习多音字“背、圈”;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了解孙中山的人物形象,感受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养成好问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的人物形象,感受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要问”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学方法
教法:信息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时间预设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你遇到过不会的问题吗?你敢大声地提出问题吗?现在在课堂上,老师最喜欢的就是不懂就问的学生,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过去的私塾有时候不懂了去请教老师,是要冒着挨打的危险呢!我们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曾经就在私塾里上学,让我们看看他遇见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吧! 介绍作者(展示课件) 指名学生读一读课件上名人卡片 读一读名人卡片上的内容,初步了解孙中山。 谈话导入,直接揭示课文主题,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的主人公及大概的故事内容。(2分钟)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字词通过 ①先自行拼读一下全部生字,看看谁读得最标准; ②教师指名学生拼读,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拼读后,教师示范拼读; ③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拼读; ④教师从课文中找到生字的组词,学生齐读; ⑤读生字,略讲词语意思(将生字标红) 背诵:不看书凭着自己的记忆能够念出所学知识; 照例:按照以前的习惯继续去做,按照惯例 一段:一部分的意思; 糊涂:指不清楚,不明白道理 发呆:指精神状态上的不好的表现,有些同学们上课容易发呆出神就是这个意思 戒尺:古代私塾先生体罚学生的工具 厉声:说话声音非常的严厉 挨打:被打的意思 青春、圆圈、练习 霎时:时间非常短,一会儿 (学生再次齐读一遍,加深记忆) ⑥认识多音字 背可以读bēi,背包、背负,还可以读作bèi,背诵、背叛 圈可以读作quān,圆圈、圈点,还可以读作juàn,羊圈、猪圈,还可以读作juān,圈起来,表示把它们关起来的意思。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⑦了解词语意思 照例:指按照惯例 流利:指话说得快而清楚; 糊里糊涂: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摇头晃脑:形容脑袋摇来摇去的样子 霎时:形容极短发时间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厉声:指声音严厉 一字不漏:形容非常全面,没有偏差 即学即用(巩固词语学习) 先生慢慢地走进教室,教室里( )变得( )。只见先生拿着戒尺,威严地扫视一圈教室,然后( )让学生背书。学生们都背得十分仔细,( )。 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 提问:通过刚才读课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本课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明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 ②指名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学习要求,即教材中生字下面的泡泡内容; ③读一读学习提示:(课题下方的字)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提问:学习提示里讲了几件事情? ④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边读边勾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 ⑤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刚刚同学们默读了课文,你能举手回答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吗?(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学生自行拼读生字,被指名学生示范拼读; 学生开火车拼读; 齐读课文中的生词,拼读出红色的生字并连读,例如zhào,照例; 认识多音字,读一读多音字并记录下来,再完整地齐读一遍多音字; 了解词语意思,并填写教师所提供的小练习; 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本课课文与以前所学课文的不同之处 预设1:本课的课题前有星号 预设2:课文下面有学习提示 预设3:课后没有课后题 预设3:没有要会写的生字 读教材中的学习要求; 读一读学习提示,回答提示里面需要我们做到四件事; 学生默读课文; 10.学生回答课文梗概: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清书里的意思不怕被老师批评,大胆问老师。 运用多种形式展开生字词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不断的学习与练习中巩固对生字词的记忆与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下彰显学习的良好成果。(15分钟)
三、 深入探究,练习巩固 (一)深入探究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提问:说一说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读书上课的,跟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学生先猜想词语意思,教师再讲解 ①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私人所办的学校;(孙中山小时候没有学校,要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里面一般只有一个老师,没有教材,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②先生:是那个时候用来称呼老师的名称 2.你们想去私塾上学吗? 教师引导感知私塾与现代教育的区别: 私塾:只教四书五经,只让读与背,不讲述内容的意思 现代教育:课程丰富,课间活动也多,学生与教师关系较为融洽等 追问:对于私塾的教学方式你们喜欢吗?(教师总结:这种“只背不讲”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内容,只有将其中的意思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 3齐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孙中山对待学习是怎样的态度,在遇见不会的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从中表现了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桌之间思考后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抓住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同学们可以结合你在这部分勾画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 “连连点头”表现了先生对孙中山怎样的态度呢?(认可) 小结:孙中山是一个聪明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对待学习十分认真、勤奋好学的人。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有着怎样的变化?请你勾画下相关词语。 回忆词语意思:霎时表示( ) 鸦雀无声表示( )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小组讨论) 侧面衬托了孙中山对于学问“不懂就问”的态度。 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说一说先生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试着抓住关键词分析问题。 追问: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齐声朗读第7-8自然段,说一说孙中山是如何理解学问的。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是值得的。 表现了孙中山但是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二)随堂练习 1.回顾全文(填写空白) 本文记述了( )小时候在( )读书的时候,为了( ),大胆向先生(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 )的精神。(板书:孙中山、提出问题、认真读书、勤奋好学) 2用“不是糊里糊涂、不懂就要问、练练点头”等词语写出一段话来赞美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 词语积累 咿咿呀呀(AABB) 甜甜蜜蜜、开开心心 连连点头(AABC) 闷闷不乐、念念不忘 糊里糊涂(ABAC) 一心一意、自由自在 一字不漏 一(言)不(合) 一(声)不(响) 1.回答私塾与现代学校的不同 预设1:上课时先生带着学生读,然后他们再背诵,但从不讲解书中的意思 预设2:我们现在在学校上课,教师不仅会教我们怎么读,还会教我们课文的意思 (猜想“私塾、先生”的概念) 预设1:想去,因为好奇 预设2:不想去,因为古代私塾管理得很严格 预设3: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会不懂课文的意思,学不会知识; 预设1:从“照例、流利”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 预设2:“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表现了孙中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预设3:在他遇见不会的问题时选择向老师请教,表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同学们勾画下所提及的关键词) 预设1:通过“吓呆了、鸦雀无声”表现了学生们的惊讶与害怕,教室里变得安静。 预设2:这样写的好处是表现了当时学生向先生问问题的行为是多么的胆大,侧面衬托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人物形象。 预设1:从“厉声”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先生原先是非常愤怒的 预设2:从先生所讲的话语我看出了先生的态度的缓和 回答先生变化的原因 预设1:先生原以为孙中山是在骗他,所以生气,但是当先生听到孙中山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就知道自己错怪他了 预设2:先生被孙中山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感动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深入理解课文,解引导学生发现过去私塾的封建教育与我们今天的现代开放民主的教育的不同点,逐步感受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逐段分析,利于让学生把握课文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情绪,推动教学顺利开展。 注重学与练的结合,帮助学生在新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提升。 (12分钟)
四、教师总结 探讨你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教师结语: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冒着挨打的风险,坚持向老师提问,表现了他是一个勤奋学习、认真努力的一个人,他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希望你们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孙中山先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预设1:我们对待不会的问题应该向孙中山学习,大胆地向老师提问 预设2:古代私塾的学习环境真的很封闭严格,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 教师总结利于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3分钟)
五、作业布置 课后积累三句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完成课后作业 加深学生与课文的连接,培养热爱读书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设计反思 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上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感知课文内容,在本教学设计中便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探索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孙中山先生勤奋好问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本教学设计中对课文内容进行很好地传达,但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勤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