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 古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类 (word版,共8页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 古诗词鉴赏 :表现手法类 (word版,共8页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1: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表达手法类
1.【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晚次乐乡县①
[唐]陈子昂
故乡者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②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③夜猿鸣。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本诗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③噭(jiào)啦:猿猴啼叫声。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
4.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
[唐]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①,适远②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②适远:到远方去。
杜甫常常以和谐融洽的景象反衬深沉积郁的哀愁,写乐景抒哀情。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以花的灿烂表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以乐写哀,景象越优美,越增添伤痛。诗人移情于物,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极度苦恨。请结合诗句,说说《南征》是如何以乐景写哀情的?
5.【古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运用典故的是哪一联?有何作用?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的颈联描绘景物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古诗阅读。
书事
黄宗羲
初晴泥路觉蹒跚,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冽,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本诗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
8.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绝句
幽谷①那堪更北枝②,年年自分③著花④迟。
高标逸韵⑤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注释】①幽谷:深幽的山谷。②北枝:北向不朝阳的树枝。③自分(fèn):自己料定。④著花:开花。⑤高标逸韵:高尚的品格,俊逸的风韵。
陆游的这两首诗词,对梅花的描写都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请各举一例,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9.古诗赏析
栾家濑①
[唐]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②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注释】①濑;沙石上流过的水。②浅浅:同“溅溅”。
全诗在描写静物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辛夷:木兰树的花。
本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示例:颔联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感。
解析:
第一问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时”与“恨别”“花溅泪”与“鸟惊心”分别对仗工整,可见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花溅泪”与“鸟惊心”把“花”“鸟”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问
颔联中“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是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能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解析:
本题考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理解诗句思想感情的能力。作答时要先分析尾联内容,结合内容分析表现手法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藏”的意思是: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在尾联中,诗人化用了伯夷、叔齐在商朝亡国后,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最终饿死在山上的故事,借此点明其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表达其誓死效忠大宋王朝的决心。由此可知,在尾联中,诗人使用了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据此分析,进行作答即可。
3.运用以动衬静(反衬)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夜晚中猿猴不停地鸣叫着,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单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诗句的赏析。解答时,全面把握诗文内容,结合句子大意,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噭噭夜猿鸣”意思是: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联系“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可知,此时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作者采用反衬的手法,以入暮后的静景衬托深山清亮而凄婉的猿鸣声,表达出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
4.《南征》中,“春岸桃花水”写春水方生、桃花夹岸的初春景象,而诗人饱尝离乱漂泊之苦,面对美景,怆然泣涕。乐景写哀情,含蓄深刻,意蕴丰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常用的写作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等。《南征》中,“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一句,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诗人在首联描绘了一幅美妙迷人的春江图景,渲染出生意盎然、欢乐明快的氛围。“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长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年老且病,前途渺茫;虽仍忠心一片,希冀报效朝廷,而一生苦吟,未见知音,壮志终成空悲切。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正是以乐景抒哀情,反衬悲凉凄楚而难以遣怀的心境,令人怆然泣涕。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5.颔联 借用典故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以及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恍如隔世的心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
解析:
考查写作手法。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6.对偶、拟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工整,隐含哲理。它的意思是: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7.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菊花表明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定信念,不向困难低头的志向。或本诗采用了反衬(衬托)的手法,用寒风刺骨的艰苦环境反衬菊花不怕晴雨寒风,不畏艰苦环境,迎风怒放,散发着幽香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托物言志(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古诗《书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句“莫恨西风多凛冽,黄花偏耐苦中看”借菊花在寒风刺骨的艰苦环境中迎风怒放,来表达自己不屈服逆境、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定信念。本题也可以从衬托的角度来分析。
8.《卜算子·咏梅》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衬托梅。开放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寂寥荒寒、倍受冷落;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词人以艰难、恶劣的处境衬托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梅花绝句》“幽谷”“北枝”“层冰”“积雪”等词语一再描写环境之艰苦,生长条件之恶劣,以此来衬托梅花“高标逸韵”的品格和风韵。(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
《卜算子·咏梅》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意思是: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驿站”是偏僻、人烟稀少之地;“断桥”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破桥;“黄昏”时的“风雨”更是对花的一种摧残;所以这些表示环境的词语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衬托了梅的形象。在这种环境之下梅花独自开放,不与群花争艳,更好地体现了梅花的高洁傲岸的品质。
《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的描述中,“幽谷”“北枝”意思是:生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是它的开花时间。“层冰积雪”,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酷烈的严冬时节。“幽谷”“北枝”“层冰”“积雪”,用环境描写表现了在严酷的环境中含苞待放表现出梅花的顽强,坚韧、高洁,烘托出一种梅花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和风格。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衬托的手法即可。
9.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与热爱,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诗在描写静物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写静:其画面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以动托静,利用动态来传达一种静态美,如“秋雨”是静的,用“飒飒”状其动态;此诗前三句,事实上全是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白鹭受惊——飞起——“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就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静谧中有惊扰,惊扰衬静谧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的虚惊这一“动”来反衬栾家濑的幽静和安宁,使意境显得愈发幽致,从而表达了对象“栾家濑”这样静谧的自然风景的喜爱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0.将黄鸟稀少、春花落尽来与幽竹之“不改清阴”作对比,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对比表现手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诗歌大意: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如幽竹待我归,“待”是等待的意思,有了人的情感,使竹的形象更加饱满。以黄鸟春花之“改”对比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意,和幽竹的“待我”之情。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