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6月
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一、(12分,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庠序(yáng) ???? 笞刑(chī)???? ?? 针砭(biān)????? ?????? 沉湎(miǎn)
B. 捧袂(jué)?????? ???? 恫吓(dòng)??? ???? 缄默( jiàn )? ??????????桎梏(gù)
C. 惊愕(è)????? ?? 拙劣(zhuō)?? ??? 铿锵(kēng)?? ??? 飞湍(tuān)
D. 卓越(zhuó)?? ? 玉砌(qiè)???? ????? 伺候(cì)????? ????? 崔嵬(wéi)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编篡??? 磐石??? 良辰美景???? 祸起箫墙
B. 贤慧??? 融合??? 战死疆场???? 袖手旁观
C. 萦绕??? 暮霭??? 江山社稷???? 纷繁芜杂
D. 今宵??? 缥缈??? 恻隐之心???? 义愤填膺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田锋回头看了一眼被自己甩在后面的其他选手,微微一笑,并依靠这种五十步笑百步的自豪,向终点线奋力冲刺。
B. 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那位专家的报告,大厅里噤若寒蝉,只有记笔记的沙沙声。
C. 人家叫伽西莫多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
D. 在日本今年举办的世博会上,张宁与小学同学不期而遇,二十年后萍水相逢,两位老同学激动万分。
?
4.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人。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今存《孟子》,为孟子及其门人所著。
B.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的作品。小说情节怪诞,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色彩斑斓,富有感情。
C. 戏剧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依剧情繁简可分独幕剧和多幕剧;依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喜剧、悲剧和正剧。《雷雨》是一部四幕悲剧,是现代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D. 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有《王子安集》。
?
二、( 30分 )???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
5.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盖夫秋之为状也???? 情状??????? B. 丰草绿缛而争茂??? ?繁茂??
C. 物既老而悲伤?????? 已经??????? D. 烟霏云敛?????????? 消散
6. 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3分)
??? ????????????????????????????????????
(2)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4分)
??? ????????????????????????????????????????????????
7. 文章结尾“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
?????????????????????????????????????????????????????????????????????????????
?
(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裴光德大公无私
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人求京府判司。公曰:“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选自赵璘《因话录》
?
8.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4分)
(1)故人求京府判司 ??????????????????
(2)此官与公不相当 ?????????????????
(3)不敢以故人之私 ??????????????????
(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 ???????????
9. 翻译下列句子:
(1)此官与公不相当。(3分)
?????? ???????????????????????????????????????????????????
(2)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5分)
??????????????????????????????????????? ??????????????????????????????
10. “某”指不直接说明的指人、事、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如某年某月,某地某人。上文中“某必不可”的“某”,根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 比较好。(2分)
?
三、(28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流泪的滕王阁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
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注]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
11. 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有什么关系?(6分)
?????????????????????????????????????????????????????????????????????????????
?????????????????????????????????????????????????????????????????????????????
12. 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6分)
?????????????????????????????????????????????????????????????????????????????
?????????????????????????????????????????????????????????????????????????????
13. 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文意,分析其中含义。(6分)
?????????????????????????????????????????????????????????????????????????????
?????????????????????????????????????????????????????????????????????????????
14. 有人说作者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60个字)(1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韦庄???????? ?????????????鹿 柴? 王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 ??????????????????????????????????????????
??????????????????????????????????????????????????????????????????????????????
?
五、( 8分 )?
(4)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李煜 《虞美人》)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 ____。 (周敦颐《爱莲说》)
(8)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 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
六、语言应用(16分)
17. 手机短信具有简洁、明晰的特点,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请你以“送别”为话题,给我们附中分校高考结束的学哥学姐们发条短信,送上祝福。在这则短信中请你使用拟人、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格,至少使用一种。(60字以内)(10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扩展语句。(6分)
翻开古代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013年06月测试卷答案
7. 衬托手法。结尾处秋虫的和鸣,衬托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感染力,在秋虫唧唧中,读者似乎也要同声一叹了。
8. (1)老朋友 (2)给 (3)因为 (4)同情
9. (1)这个官给你不合适。???
(2)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
10. 我
三、
11. 指的是王勃;王勃写过著名的《滕王阁序》,而滕王阁就建在赣江江畔,况且王勃又是溺水而死,因而由赣江之水写起容易产生对王勃的追思。
12. 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
13. 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是条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王勃如果“一心为文”,那它就选择了永远敞开的门,但他不甘寂寞,走上仕途,选择了那扇对他来说关着的门。
14. 文章追思王勃视点独特,?既写王勃过人才思、昂扬的精神,又写误入官场、触怒龙颜,落泊而死的悲剧,同情与惋惜交织,感性与理性并存,从人生道路的角度慨叹王勃误闯官宦之门,误失挥洒才情于文学的殿堂,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
?
五、
16. 默写。
(1)神人无功 (2)恐年岁之不吾与
(3)无边落木萧萧下 (4)大珠小珠落玉盘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濯清涟而不妖 (8)衣冠简朴古风存
六、语言应用
17. 注意是否围绕主题加以表述,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试卷配套属性表
考查点
涉及该考查点的题号
总分
优秀
良好
有较大提高空间
语言基础知识
1-4、17-18
28
22-28
17-21
0-20
文言文阅读
5-10
30
24-30
18-23
0-17
古诗词鉴赏
15
6
5-6
4
0-3
名言名句
16
8
6-8
5
0-4
现代文阅读理解
11-14
28
22-28
17-21
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