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承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0 23:44:43

文档简介

承德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矿“20川5年欧美和中国的有声书阅读市场规模都有两成以上的增长“错,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美国出版商协
会(AAP)数据显示,美国2015年前三季度有声书依旧是整体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板块”可知,是“美国
2015年前三季度"面非“2015年政美”]
2.D入项,“全面占领阅读市场指日可待“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第二段“2如15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已达
16.6亿元,同比增长29.0%预测2016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元”等信息可知,文中只是说有声书的发
展速度快。B项,“思想短暂空白所带来的放松”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这种思想的放松和带来的短
暂空白"可知,“属于思维话跃期"的应该是“思想的放松和带来的短智空白”,C项,“但对知识本身的美设有
丝毫感觉”夸大其词,根据材料二第三段“人们只是沉浸在语言本身所传达的知识量或者知识所带来的解决
方案的结果层面上,却忽视了知识木身所带来的美的意境”“可知)
3.DXA项,B项都论证了将复杂的,酶涩的语言表达过滤掉或者简化为可以理解和可供沟通的口头语言”“实
现了知识的平民化”。C项论证了“认真坚守的读书人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概念进行深人解制,通过“深人
浅出的方式使得思想的精华借助听觉的手段浮出水面”、D项~“打开·自己喜欢的~书',主播甜美的声音件
我人眠"体现了“心灵的愉悦与安宁”,能论证材料二的内容,故选D项)
4.①材料二:对比论证。第二段中把“读书需要有严密的因果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遵循语言本身的线性结构
和听书~更加轻松一些,也更容易被接受“对比,突出论证了“听书更容易打开人们的思雄”
②材料三:举例论证,材料三第一段中“以“听书'平台的上游内容提供商为侧”,论证了“听书产业生产链条
上下游企业的兴衰都会对我国听书平台产生影响”。(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5,①材料一:有声书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现状(国内外有声书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现状),②材料二:听书的优越
性。材料三:新时期移动“听书”面临的挑战。(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6C(分析不当,“但卫士聚特型行自己的职责”销误,卫士是置用职权)
7,A(B项,分析不当,“总体上看,作者更加注重塑造卫士的形象“没有依据,C项,理解不当,“象证者正义终究
会战胜邪恶“错误,男人临死前眼前的黑暗与出现的亮光形成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悲侧性。D项,不合文意
“此时他已经明白卫士一直在欺编他,他要证实一下自己的判断“不符合原文意思)
8,①老实本分,乡下来的男人思要进人法律之门,道到了卫士的阻拦,他就一直等着,没有询问不能进人的原
因。②胆小法儒。乡下来的男人畏惧权贵,他被卫士的成武和高冷霞慨住了,至死也设有睛进法律之门:
①地位卑微,备受欺售,他身处杜会底层,他来自乡下,面对权贵阶层的贪脏任法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的情给分)
9.①这是卫士在法律门前的男人行将就木时吼叫着对他说的话,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②小说这样的结局
出人意料,今人回味,引人深思,)男人进人法律之门是他的正当权利,但他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恩望,这增
强了小说的讽刺性和悲侧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的情给分)
10,D原文标点:所以虚己外求,披速内省。言面不用,联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城
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1山.B以帝王春天出遥应为“游“,秋天出巡应为“豫“)
12.C(“但太子行为不校点,唐太宗想让其辅佐太子,因此拒艳了他的请求“错,唐太条拒绝魏征辞官的请求,并
非想让其辅佐太子)
13.(1)担心耳日被堵塞蒙戴,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有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就要
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奸邪之人。(得分点:”摩戴“谗邪”“正”各1分,大意1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2-05-519A·承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有声书源于美国,1930年前后,美国国会图书馆为盲人读者设立了一个有声书籍的项目。伴随着汽车产业的成长,欧美各大城市的车载有声书得到了较大的普及。欧美有声书真正的爆发是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在欧美阅读市场,近两年有声读物犹如一匹杀出的黑马,以两位数增速发展,迅速崛起为市场主流出版类型。美国出版商协会(AAP)数据显示,美国2015年前三季度有声书依旧是整体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板块,同比增长高达37.7%,其总体市场规模约为1.6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1.5%左右。
相比海外有声书市场的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发行有声书,当时的有声读物内容大多是名著,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名著半小时》、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红楼梦》等。我国有声书不仅起步较晚,社会认知度也较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声书也搭上网络快车,开始面临新的商业契机。某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有声书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已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9.0%,其中仅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就将近3亿元,预测2016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元。”
(摘编自姜莹莹《“听书”:互联网+时代阅读新方式》)
材料二:
听书打破的是语言文字符号对知识的垄断,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平民化。当语言文字从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的时候,它意味要将复杂的、晦涩的语言表达过滤掉或者简化为可以理解和可供沟通的口头语言,这个时候听书的优势就能够显现出来。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依旧有认真坚守的读书人能够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概念进行深入解剖,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思想的精华借助听觉的手段浮出水面,这意味着思想界限的打破。
读书需要有严密的因果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遵循语言本身的线性结构,因此阅读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意味。然而对听书而言,播放语言的速度远远无法匹及阅读时眼球运动的速度和瞬间扫描的文字的数量。因此听书相对读书无论是从难易度还是从效果上来讲,都要更加轻松一些,也更容易被接受。正是因为这样的特征,在听书过程中,思维更容易被打开。它取消了因为不解和未知所带来的焦虑,同时也取代了因为迫切要知道结果而带来的急迫,它更多的是因为容易和接地气而带来的思想的放松。这种思想的放松和带来的短暂空白,恰恰是思维的飞跃期。在这种“读书”间隔的阶段,过往的思想和现实的思想容易发生切换和融合,从而使得时间以“图像化”的样式表现出来,能够促进思维对于听到的思想的接受。它使得阅读以一种崭新而且愉悦的过程呈现出来,体现了知识本身的吸引力。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阅读成为一种快餐式消费。人们只是沉浸在语言本身所传达的知识量或者知识所带来的解决方案的结果层面上,却忽视了知识本身所带来的美的意境。听书,以适当的节奏和优美的声音,重新还原了语言本身所在的语境和它所富有的抑扬顿挫的特点。根据马克思关于艺术的观点,优美的语言符号就来自日常的劳动。因此,听书以它的生动活泼性、通俗易懂性、抑扬顿挫性重新返回到了语言文字的本身。它摆脱了抽象符号的束缚,让人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和感受语言符号的魅力和它所带来的心灵的愉悦与安宁。
(摘编自刘志杰《“听书”之辩》)
材料三:
作为媒介融合、供需链接的内容提供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听书产业生产链条上下游企业的兴衰都会对我国听书平台产生影响。如同实体书店的困境一样,“听书”产业链中流动资产储备不足的企业也会因现金流吃紧而面临经营危机。以“听书”平台的上游内容提供商为例,版权运营收入占据其收入半壁江山,尤其是热门影视IP转化,更是为其带来了巨额收益。然而在2020年初的几个月中,电影撤档、影视剧停拍、综艺节目延迟录制,这就意味着影视公司现金回流受阻,自然使得出版阅读机构的版权收入和尾款结算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大环境下行,各行业吃紧,听书平台的用户中有较大一部分人,比如自由职业者、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等,全部陷入了停产停工的焦虑中,这必然导致这部分用户的消费趋于保守,从而引发了内容付费率的相对下降。
听书产业的发展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密不可分。“听书”能够满足用户零散时间下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知识或消遣娱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说,它补足的是视频平台在时间上、方式上、场景上的短板。当视频平台超强的内容黏性再次发挥了强大的竞争力,成为用户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虽然移动听书平台的线上流量和用户黏性也呈整体上涨趋势,但丧失了独特优势的听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各大视频平台强势抢夺了一部分活跃用户。
(摘编自刘冰《新时期移动“听书”的挑战与机遇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声书源自美国,车载有声书则是伴随着汽车产业的成长在欧美各大城市普及流行。
B.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2015年欧美和中国的有声书阅读市场规模都有两成以上的增长。
C.相对读书而言,听书更轻松且容易被接受,人们的思维在听书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被打开。
D.听书平台虽具有自己的优势,但由于内容的黏性不及视频平台,还是会失去部分活跃用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我国,有声书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搭上了网络快车,全面占领阅读市场指日可待。
B.听书时思想短暂空白所带来的放松,属于思维的飞跃期和“读书”过程中的间隔阶段。
C.快餐式阅读能满足人们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但对知识本身的美没有丝毫感觉。
D.我国听书平台的产业兴衰受其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状况的影响,比如资金的储备状况。
3.结合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能作为论据论证语言文字能带来“心灵的愉悦与安宁”的一项是( )(3分)
A.尼尔森网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八成以上的网民将收听网络音频节目作为自己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B.爱好文学只有小学文凭的打工人小于通过“懒人读书”收听了《蒋勋解读红楼梦》,圆了自己的“红楼梦”。
C.“得到”App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罗胖”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解析知识中寻找思维的乐趣。
D.喜马拉雅的用户评论说:“夜深了,在‘喜马拉雅’中‘打开’自己喜欢的‘书’,主播甜美的声音伴我入眠。”
4.材料二、三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
5.材料一、二、三都围绕“有声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法律门前 卡夫卡
在法律门前,站着一个卫士。一个乡下来的男人走上去请求进入法律之门。但是卫士说,现在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想了想,问是否以后可以进去。卫士说:“那倒有可能,但现在不行。”
看到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而且卫士也走到一边去了,于是那男人弯下腰,想看看门内的世界。这一切被卫士看见了,就笑着说:“如果它那么吸引你,那你倒是试试冲破我的禁锢进去呀,但是请记住,我很强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个卫士。每道门都有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强大,那第三个卫士就连我也不敢看他一眼。”困难如此之大是那乡下来的男人始料未及的,他以为法律之门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敞开的,但是现在当他仔细观察了那穿着皮大衣的卫士,看见他那尖尖的鼻子、黑而稀疏的鞑靼式的长胡子,就决定还是等下去为好,直到获准进去为止。那卫士递给他一只小板凳,让他在门旁边坐下。
他坐在那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了很多尝试想进去,并不厌其烦地请求卫士放行。卫士只是漫不经心地听着,又问他家乡的情况以及许多事情。他这样不痛不痒地问着,俨然一个大人物似的,而最后却总是说还不能允许他进去。那男人为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他用一切值钱的东西来贿赂卫士。卫士虽然接受了所有贿赂,却说:“我接受礼物只是为了使你不致产生失去了什么的错觉。”
多年过去了,这期间,那男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卫士,他忘记了其他卫士的存在,似乎这第一个卫士是他进入法律之门的唯一障碍。他咒骂这倒霉的遭遇。开始几年,他的举止还无所顾忌,说话嗓门高大,后来日渐衰老,就只有咕咕浓浓、自言自语了。他变得很幼稚,由于长年观察卫士,所以连他皮衣领子上的跳蚤也熟识了,于是他也请求它们帮忙,以改变卫士的态度。
最后他目光黯淡,搞不清楚是四周真的一片黑暗呢,还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不过他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它顽强地透过法律之门照射出来。现在他命在旦夕,临死之前,过去的所有经历在他的脑海里聚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他至今还没有向卫士提出。他示意卫士过来,因为他身体僵硬,已经不能站起来。两个人身高的变化使那男人相形见绌,矮了一栽,所以卫士必须深深地弯下腰,然后问道:“现在你究竟还想知道什么?”又说:“你太贪得无厌。”那男人说,“大家不是都想了解法律是什么吗?为什么多年以来除了我再无别人要求进入法律之门?”卫士发现那男人行将就木,为了能触动他失灵的听觉器官,就吼叫着对他说:“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所开。现在我要关门走人了。”
(有删改)
文本二:
《法律门前》不同于传统小说,它不注重环境的真实描写,也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以离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感受,而情节的荒诞表现了社会的荒诞。
《法律门前》中,卫士的高冷形象以及他对男人说的带有恐吓性的话语,引起了男人的畏惧,让他即使看着法律之门开着也不敢走进。直到临死前,男人才知道了法律之门原来是为自己而开着的,卫士对他说的话是卫士编织的谎言。男人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法律门前的男人的悲剧引起读者怜悯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小说中所涉及的人物只有两个——卫士与男人。面对卫士的不允许,男人并没有进一步询问为何不允许,而是感觉等一等就可以进去。而男人所隐喻的社会群体,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畏惧权贵。卫士给人威武和高冷之感,深深地震慑住了男人。
小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现象,法律很系统、很全面地被人们制定出来,但身处社会底层的人民在行使权利时却困难重重。
小说最后卫士冲着死到临头的男人大吼:“其实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许从这里进去,因为此门只为你一人所开。现在我要关门走人了。”卫士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男人进入法律之门是他的正当权利,卫士并没有权力阻止男人进入法律之门,但卫士却通过无理的干涉,使他最终未能进入。
男人垂死之际,亮光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亮光是老人在黑暗中的指路人,象征着进入法律之门的一种可能。光明本是希望的象征,但它却出现在人垂死之际,再亮的光明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在黑暗之中突然出现了亮光,而男人即将走向死亡。
(摘编自作品人物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士拒绝了一个乡下来的男人进入法律之门的请求,不让他进去,还欺骗他说以后可能可以进去,卫士的话被男人听信了。
B.法律之门像往常一样敞开着,法律门前的男人想看看门内的世界,但他还是决定等下去,因为卫士的话让他感到困难很大。
C.法律门前的男人年复一年地等待,并不厌其烦地请求卫士放行,但卫士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允许他走进法律之门。
D.法律门前的男人几乎是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眼前的卫士,而忘记了其他卫士的存在。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其他卫士的存在。
7.结合两则文本,下列对小说《法律门前》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律门前》主要以离奇荒诞的情节来表现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感受,而情节的荒诞表现了社会的荒诞,这与《变形记》类似,而与传统小说不同。
B.《法律门前》塑造了卫士和男人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形象具有隐喻意义,分别代表了一类人。总体上看,作者更加注重塑造卫士的形象。
C.“他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亮光”,亮光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男人临死前眼前的黑暗中出现的一丝亮光,象征着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
D.法律门前的男人在临死之前身体僵硬,已经不能站起来,他示意卫士过来。此时他已经明白卫士一直在欺骗他,他要证实一下自己的判断。
8.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法律门前的男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4分)
9.请简要赏析文本一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谍,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文本二:
贞观七年,魏征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寮,咸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
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太宗后常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所以虚已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B.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C.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D.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驱,古人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B.豫游,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
C.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十思”是这则奏章的主要内容,意在警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B.“十思”是与帝王治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魏征直言进谏,毫不避讳,他不但指出了问题,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内容丰富。
C.魏征被封为郑国公后,以病为由请求辞去所任官职,只做个散官,但太子行为不检点,唐太宗想让其辅佐太子,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
D.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亲自到他的灵柩前痛哭,还亲自给他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在石碑上,唐太宗很是怀念魏征,常在大臣面前提及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4分)
(2)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4分)
14.唐太宗的语言很有艺术性,他善用比喻来说理传情,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塞下曲六首①(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②,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③。
[注]①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白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②金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③楼兰,汉西城国名,楼兰王屡杀汉使,西汉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花朵。
B.折柳即《折杨柳》曲,第三句表面上写遍地闻笛,实际上意谓眼前无柳可折。
C.花明柳暗代表的是春天的景色,既“无花”也无柳,所以诗人说“春色未曾看”。
D.战士白天在鼓声中与敌人激战,晚上抱着马鞍睡觉是为了放松心情,蓄积力量。
16.有评论认为,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段时间以来,青年戏曲工作者在各类舞台上①______、挑起大梁,呈现出新人辈出的喜人局面。2022年3月初,国家京剧院启动“百日集训”暨“这里有戏”优秀青年演员系列演出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快车道”,青年演员在艺术实践中全面提升表演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月以来,一边是国家京剧院排练场里大练功、大排练热火朝天,一边是梅兰芳大剧院舞台上精彩大戏连续上演。青年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有板有眼,观众不吝掌声和叫好声;演出结束后,一众老艺术家走进后台对青年演员②______。
“百日集训”暨“这里有戏”优秀青年演员系列演出活动将重点放在戏曲传承及人才培养上。通过老艺术家口传心授的方式以老带新,增强了青年演员的技艺水平,为戏曲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很大。近两年,戏曲界青年演员担任主演的大戏越来越多。无论是以梅兰芳大剧院为代表的戏曲大舞台,还是送戏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的乡村大舞台,京剧青年团、豫剧青年团、楚剧青年团、越剧青年团等青年戏曲力量日渐壮大,在观众的叫好声中③______。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快车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
B.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C.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D.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艺术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以老带新,提升了青年演员的技艺水平,为戏曲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B.通过老艺术家口传心授的方式以老带新,增强了青年演员的技艺水平,为戏曲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C.通过老艺术家口传心授的方式以老带新,提升了青年演员的技艺水平,为戏曲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D.老艺术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以老带新,增强了青年演员的技艺水平,为戏曲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3D打印是制造业热门技术,应用范围极广。它既可以打印非金属材料,①______,以及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甚至是生命材料,成形尺寸从微纳米元器件到10米以上大型航空结构件,为现代制造业发展及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巨大契机。
相较传统制造方法,3D打印在理念上大为不同。我们经常使用的产品都是三维的,传统制造方法是模具成形或者切削加工,②______。等材制造就是人们熟知的铸锻焊,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无论是四川的三星堆,还是陕西的兵马俑,都能看到用等材制造方法制成的精美铜器。电动机问世后,以其为动力,可以对材料进行切削加工。因为在车铣刨磨的加工过程中材料逐渐被切掉,所以被称为减材制造。与上述两种传统制造方法相比,我们俗称的3D打印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新制造方法,类似燕子衔泥造窝,③______,最终造出三维物体来,因此又称为增材制造。虽然从理念上说,燕子衔泥、万里长城都可以视作增材制造,但是只有在计算机控制下,把需要的材料按照设计累加到需要的地方,实现控形控性,才是真正的增材制造。
22.微写作(5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红楼梦》中哪一段情节内容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不超过150个字。
②如果林黛玉和薛宝钗穿越到现代,成为你的同班同学,你认为她们在班级里适合担任哪项职务(只能选取一项职务)?请你选择其中一人,写出其可以担任的职务名称,并阐述理由,不超过15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海底火山爆发对我们有影响吗?如果地球表面70%是大陆会怎么样?……86岁中科院院士汪品先的一系列海洋科普视频受到年轻网友追捧,网友亲切地称他为“被弹幕包围的网红院士”。谈及“网红”科学家,汪品先毫不讳言:“‘红’代表着一种影响力,科学需要这种影响力,社会也希望有更多科学家拥有这种影响力。”
近几年,中国网红群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像张文宏、袁岚峰、罗翔等一批科普型网红集体走红。
复兴中学打算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举办以“向科普型网红学习,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