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升级试题参考答案
2022.07
1. B(3分) (A项“说明古人更加重视对疫病的防治”错,于文无据。C项“法于以毒攻毒的免疫观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有文字记载”错,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D项“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治疗的标志”错,根据原文可知,这只是“一些学者”的观点,并且是“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标志”。)
2.B(3分) (本文不是递进式而是总分式结构。)
3.C(3分) ( “采用非特异性免疫的方式”错误,应是“获得性免疫”。)
4.D(3分) (原文没有心理描写。)
5.B(3分) (A项,“借用此句是为了写出“戆徒”轻信谣言的憨厚可爱,表现出人们对他的喜爱”错,作者是借此暗示当时的社会动荡。C项,应是盘古开天辟地。D项不是李大钊,而是李公朴。)
6.(5分) ①初见时,因朱自清的外形与自己想象中的形象不符,作者非常失望;②相识时,因朱自清只夸赞自已白话文写得好,没有提及文章,而心有不满;③听到朱自清掩护照顾学生,对他生出好感;④交往加深后,对朱自清先生的为人和治学充满敬佩;⑤朱自清先生逝世后,作者满怀悲痛和思念。(每点1分,共5分。)
7.(8分)①选材典型。选取与朱先生交往中的典型事例,如朱先生讨论问题时的谦逊,谈论生死时的坦然,表达作者的敬佩和怀念之情。②选材丰富。文章从为人处世、治学态度、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选材,全面展现了朱先生有血有肉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深情缅怀。③详略主次结合。文章既有对朱先生挺在躺椅上、凸腹驾腿的详写,也有对优待学生、面对艰难的生活从无怨言的略写;④次要人物的衬托。文章还选取了“戆徒”“闻一多”等次要人物,与朱先生的形象交相呼应,凸显了朱先生让人感佩怀念的大师形象。(每点2分,共8分。其他合理说法亦可酌情给分。)
8.A(3分) (“旨在表现‘我’留意生活,是个凡事小心的人”错误。)
9.C(3分) (“勉强交代则会让读者觉得荒唐可笑”错误。)
10.(6分)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增添阅读的亲切感;②顺叙中巧用插叙,借祖父之口介绍祖母特异功能的由来,使故事情节完整、丰富;③通过“我”发现有东西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失引入故事,这种超现实的写法,赋予祖母刺绣故事以神奇的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表现深刻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
11.(6分)①一方面,祖母把现实的东西绣成图案,这东西就消失不见了,这是特异功能,是超越现实的、荒诞的,具有魔幻色彩;②另一方面,被祖母绣得消失的东西又都是现实中恶与丑的东西,因而本文就有了明确的现实针对性。③这样,用魔幻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更能引人关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向善、向美的思想倾向。(每点2分,共6分。)
12.B(3分)(A项,“其为人长贤”是指公良孺,不是指孔子,所以不应该在“从”后断开,应该在“孔子”后断开;C项,根据句意不应该在“遇难”后断开,而应在“于此”后断开;D项,“宁”的意思是“宁愿”,所以应在“宁”前断开。)
13.C(3分) (《春秋》指的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4.D(3分) (“所以其弹琴水平最后超过了师襄子”文中无依据。)
15.(10分)(1)秦穆公亲自选拔五羖大夫(用五张公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等级的官爵,把他从牢狱(或拘禁状态)中救出来,和他一连谈了三天,随后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 【译对“举”、“爵”(名词作动词,“封爵”)、“授之以政”(状语后置)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2)孔子只是个平民,他的学说却流传了十几代,后学者都敬仰他。从天子、王侯往下,中国(或中原)谈论六艺的人都将孔夫子的学说作为准则。(译对“布衣”、“宗”、“折中”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较低,四周较高,所以就取名叫“丘”。字仲尼。
鲁昭公的二十年,齐景公跟晏婴一块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既小地域又偏,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这个国家,国家虽然小,目标却很远大;地域虽然偏,施政却很正当。秦穆公亲自选拔五羖大夫(用五张公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等级的官爵,把他从牢狱(或拘禁状态)中救出来,和他一连谈了三天,随后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从这些事实来看,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称霸诸侯还算成就小了呢!”齐景公听了很高兴。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五十六岁,以大司寇的身份代理宰相的事务,脸上现出喜色。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羔和猪豚的人没有任意抬高价格的,男女行人在路上分道行走,路上掉了东西也没人捡,从四面八方来到鲁国办事的人,到了城中不用向官员求情,都能被给予照顾并满意地回去。
路过蒲地,遇到卫国大夫公叔氏占据蒲地叛乱,蒲地人扣留住了孔子。孔子的弟子里有个名叫公良孺的,带着私人的五辆车跟从孔子。他身材高大,为人贤德,勇猛有力,对孔子说:“我从前跟随先生在匡地遭遇危难,如今又在此地遭遇危难,这就是命运。我和先生再一次遭逢灾难,宁愿战斗而死!”战斗十分激烈。蒲地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只要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走。”孔子和蒲地人盟誓,蒲地人放孔子从东门出去了。于是孔子前往卫国。子贡说:“盟誓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受人强迫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理睬的。”
孔子向乐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没学习新的曲调。师襄子说:“可以增加一些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了曲子,只是还没掌握弹琴的技法。”过了些日子,师襄子说:“你已经学会了弹琴的技法,可以多学些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未领悟曲子中表达的思想。”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已经领悟了曲子中表达的思想,可以多学些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能品味出作曲者塑造的形象。”过了些时候,孔子默然深思,感到心旷神怡,眼界高阔,志向宏大,就说:“我知晓作曲者塑造的形象了。那人肤色黝黑,身材颀长,眼睛明亮深邃而能远望,好像成了天下四方的王,除了周文王谁还能成为这个样子呢!”师襄子站离坐席拜了两拜,说:“我的老师告诉我这首琴曲叫《文王操》。”
到了他编撰《春秋》时,认为该记录下来的就记录下来,该删减的就删减,即使像子夏这样的长于文采的弟子都不能帮助改动一字一词。弟子们听孔子讲《春秋》时,孔子说:“后世要了解我孔丘,需要凭借《春秋》,而要责怪我孔丘,也要凭借《春秋》。”
孔子享年73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崇高的山岭引人瞻仰,宽阔的大路让人遵循。”孔子只是个平民,他的学说却流传了十几代,后学者都敬仰他。从天子、王侯往下,中国(或中原)谈论六艺的人都将孔夫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圣人呀!
16.D(3分) (高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17.(6分)①高诗巧借曲名传情(或借景传情等)。高诗拆开了“梅花落”的曲名,三、四句既是写实,描写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也构成了虚景,仿佛风吹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落,进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②李诗用动作直接传情。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思乡之情。 (每点3分;第1点写出“借曲(景)传情1分,分析2分;第2点写出“动作”1分,分析2分。)
18.(6分)(1)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3)暴霜露 斩荆棘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共6分)
19.(8分) 不是“胡说。”是另有其因。(1分)首先是木石前盟(1分):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1分)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1分)。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概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2分)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上辈子的有恩于自己,所以决定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
说明:观点1分,木石前盟1分;林黛玉——绛珠仙草(1分),贾宝玉——神瑛侍者(1分);神瑛侍者灌溉绛珠仙草的情节描述(2分),绛珠仙草获恩酬报的情节描述(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的说法也可酌情给分。
20.(60分)可参照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