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背景柳永? (约987--约1053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问题探究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 ?问题探究2: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十里荷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惊叹
赞美
艳羡雨 霖 铃
柳永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写作背景 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
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请划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细细体味。直接抒情的句子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A、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矛 盾“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B、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分析。――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手法。这两句是词人的内心独白。“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触景生情却道天凉好个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共同感受
普遍情感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酒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哀时——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愁时——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醒 愁醒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1.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去矣,雨雪霏霏。
——《诗经》 柳——留名句赏析《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温庭筠 : 绿杨陌上多别离。韦庄《荷叶杯》: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 温庭筠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伤
离
别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
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
写作特点二: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婉约词派的特点:哀怨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