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隐逸诗人之宗
田园诗派之鼻祖
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陶诗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诗风平淡自然,影响深远。
曹操——天下大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乱世出英雄。
陶渊明——晋、宋易代:
晋、宋易代,陶渊明出身官宦之家。曾任过江州祭酒,后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桓玄掌握军政大权谋划篡晋。陶渊明又产生归隐想法,后来桓玄篡位,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刘裕掌握了国家大权后篡位改晋为宋。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政局动荡不安的时代。
社会背景
—同处乱世
同处乱世,和曹操相比,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有什么不同?
(可从其社会背景、理想志趣等角度思考)
理想志趣
曹操——统一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二袁、刘表等势力,降服了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招纳人才,意图统一整个中国。
陶渊明——仕与隐:
陶渊明受儒、道思想影响,当时政治局面混乱,老庄盛行。他既有不受重用的志士之慨,又向往悠闲的田园生活,所以时仕时隐。彭泽令是陶渊明人生的转折点。他任彭泽县令八十余日,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就辞官归隐了,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有志者与归隐者
诗眼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归
分别用原文诗句回答这四个问题
思考:通过诵读,处于乱世,面对人生,你能读出陶渊明怎样的人生态度?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 樊笼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比喻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找出其中的手法
3.如何理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 池鱼
自己
比喻
1.找出其中的手法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田园生活的?
归园田
考手法
白描
所见
所闻
以动衬静
视听结合
静
动
营造意境:清雅优美
和谐宁静
情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寓情于景
用农村最平常的景物勾画田园风光
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想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运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用或少用形容词,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描写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
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白描手法
国画中的白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田园生活
②怡然自得的心情
自然:
鉴赏方法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知人论世
抓诗眼 悟诗情
析手法 赏诗味
明风格 品语言
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归
比喻、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寓情于景
总结:《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不同
53岁,广纳人才,志在统一天下
29岁做官,时隐时仕;41岁,辞官归来。 ——热爱田园
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就
忧
比喻、设问、借代、用典
平淡自然
慷慨悲凉
思考:
同处乱世之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曹操选择招揽人才,建功立业,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选择?
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
坚守本心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 , !”两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2.曹操在《短歌行》通过“ , ”两句,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诉说往日的情谊,以此表达能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3.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一定会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是:“ , 。”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契阔谈 心念旧恩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1、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2、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是“ , 。”
3、“ , 。”两句表露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
4、描写乡村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5、透过“ , 。”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生活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作业布置: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完成课后练习。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