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雷雨》课件(1)(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雷雨》课件(1)(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09:4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下册
2.5《雷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学会揣摩戏剧语言,从而学会把握人物的心理特征。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欣赏阅读水平。
3.通过对《雷雨》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自主揣摩戏剧语言,从而把握人物心理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欣赏阅读水平。
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阅读、话剧表演、分组 探究等把握人物性
格,提高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阅读和思考,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
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雷 雨
曹禺
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曹禺(1910-1996)著名戏剧家。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潜江,生长在天津。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1935年发表《日出》,1940年发表《北京人》,次年改编《家》为话剧。
建国后完成了《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合作)、《王昭君》(1979)等。散文集《迎春集》。
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的感情纠葛
资本家同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见面
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与斗争
矛盾焦点:
戏剧冲突
(1)相遇诉旧怨
关窗
姓鲁
无锡口音!
熟知旧事?
姓鲁
修墓
她没有死?!
四凤的妈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周朴园:
你 ——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哦,侍萍!(低声)是你?
通过周朴园的语言看其心理变化过程
——似曾相识,内心仍较平静
——感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大祸临头之感
——恍然大悟,有些不知所措
——明白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恼怒,害怕
关窗
姓鲁
无锡口音!
熟知旧事?
姓鲁
修墓
她没有死?!
四凤的妈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奇怪——疑虑——慌张——惊惧——冷酷
周朴园:
(2)相认生新恨
手段 言行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
侍萍的下落
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
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一 片 深 情
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冷 酷 无 情
首先,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示自己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达自己对侍萍的怀念,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怀念是刻意、虚伪 、自欺欺人的。
其次,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侍萍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难免会留恋过去他和侍萍的感情生活。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不过,它是属于过去的,因为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因此,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至于他向鲁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
从这些言语和行动我们看得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也许他曾经真诚地爱过鲁侍萍,也相信着真正的爱情,甚至还有过冲破门当户对的封建礼教束缚的愿望,但后来慢慢在封建传统思想的社会压力下沦为一个冷血的始乱终弃的纨绔子弟。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在剧中是一家工矿的董事长。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他的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
(作家本人谈《雷雨》: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1、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鲁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谎言(称鲁是“梅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后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的反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表现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卑鄙无耻的嘲笑讽刺。
 2、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
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急于用钱来把她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当侍萍感觉到周朴园对她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冷 静、清 醒
当她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和用金钱打发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刚 强、自 尊
 3、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
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鲁侍萍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她善良、勤劳、正直但备受欺辱和压迫,却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冷静、清醒、刚强、自尊,是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你认为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故事结局发生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双关意义
体会戏剧语言的主要特点
1、高度个性化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
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
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
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
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 … ”
“啊,是真金!金子!这
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啊!啊! … … ”
--《欧也尼 .葛朗台》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
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
物的身份、性格。即什
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
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
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
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体会周朴园、鲁侍萍语言 个性化语言举例(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
我来的!
个性化语言举例(二)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
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
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
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
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
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
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
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
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丰富的潜台词
水生嫂:“你总是很积极的。”
潜台词分析(一)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
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潜台词分析(二)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他就是你矿上的工人鲁大海。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