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1)(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1)(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1: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教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
知人论世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子美
诗圣
李杜
诗史
“三别”
“三吏”
杜工部
少陵野老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思·展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置身诗境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
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思·展
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议·展
感知·鉴赏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昔闻:
渴望向往已久
今上:
如愿以偿甚喜
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议·展
感知·鉴赏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赏析 “坼” “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议·展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炼字题答题方法:
字义-结合句子分析-诗人情感
感知·鉴赏
诗人为何老泪纵横?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情感小结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课堂作业
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