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5广西省 外国古代史 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 (2020河池)有一批旅行者从杂志上看到一幅建筑物的图片(以下图) , 激起了他们的爱好。假如他们想目睹该建筑物的真实面貌,应该去的国家是( )
A.印度 B.埃及 C.希腊 D.伊拉克
2. (2022:梧州)苏格拉底曾评价雅典民主制度“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这反映苏格拉底( )
A.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元首制度
C.认识到雅典民主具有全民性 D.主张实行元老院制
3. (2022.贺州)伯里克利普经说:“我们不模 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塔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这反映了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 )
A.全体人民拥有民主政治权利 B.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开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4. (2021.梧州)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到:“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 ,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据此可知,古希腊崇尚( )
A.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城邦利益 D.道德风尚
5. (2021贺州)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如果知识包括了 -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在此,苏格拉底强调了( )
A.原子论 B.美德即知识 C.逻辑学理论 D.法学思想
6. (2020-贺州)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些刻于12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是( )
A.在罗马帝国时期颁布 B.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具体体现
C .罗马法制建设的开始 D .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形成的标志
7. (2020.梧州)下图是小明学习世界古代某一部法律文 献时制作的知识卡片。请判断,他学习的是( )
A.《权利法案》 B.《拿破仑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汉谟拉比法典》
8. (2022.百色)从图中,我们能够读取的准确信息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9. (2021河池) 17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奴隶商一艘奴隶商船走完全程的需6个月 ,可做成三笔交易,获取高额利润。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 C.西进运动 D.美国内战
10. (2020-梧州)”这场运动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 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这场运动” 是( )
A.倒蒂运动 B.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 D.宪章运动
11. (2022:贺州)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确保地方分权 B.限制君主权力
C.三权分立原则 D .弱化联邦政府权力
12. (2021贵港)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初中历史学习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B.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
C.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北美人民在第二 届大陆会议上决定组建大陆军
13. (2020.梧州)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 把矮个儿拉长……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
A.自由 B.法治 C.理性 D.平等
二、材料分析题
14. (2022.梧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和饮茶习俗,都源于中国。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 -1833年间 ,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
材科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的推行,使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它们的原产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态,它们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们原来的生产者,从立顿茶叶、箭牌糖果到后来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从1800到2000年,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茶叶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至21世纪物质交流的特点。
15. (2020.柳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 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英国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在15世纪之前,中国在科技方面,一直领先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利篇]
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制度篇]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航海篇]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麦哲伦船队航海活动对比表
(1 )写出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作用。
(2)写出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的名称。结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分析伏尔泰推崇它的原因。
(3)根据上表概括郑和下西洋与另外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相比有何特点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目的的不同点。
(4) [科技篇]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在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对人类文明传播和世界航海事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分别是什么
17. (2020.广西近代以来,贸易地位的不平等给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当今,亚非拉国家依然在为争取贸易平等地位而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李一文:《近代中美贸易与中国的国际收支》
材料三:甲午战败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割点地...美国在结束美西战争和兼并菲律宾……1899年,美国起草并向英、德俄、法、意日诸国提交了一份在华商业机会均等的文件... .这就是“门户开放” 声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 - 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四:不平等现象愈来愈严重...20020年,最富裕诸国与最贫穷诸国的人均所得比率超过五十比- ... .较穷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采取行动。在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组织的坎昆回台全球贸易谈判上, 由印度中国、巴西、南非领军的一群国....皇不言气地点出, 富国大幅补贴本国农产品,对农产品贸易设立严重障碍,使较穷国家难以和它们竞争。谈判随之破裂。
——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角贸易” 的起点是哪里 “三角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三角贸易 "揭示出资本原始积累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美贸易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导致中国对美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印度、中国等国认为较穷国家难以与富国竞争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之一是解决贸易争端 ,根据材料四评判其在坎昆谈判上是否有效发挥了这一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亚非拉国家应该如何去争取贸易平等地位
18. (2022:百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 ,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私人……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4年, 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 ,霍乱第四次爆发。
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摘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 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摘自习近平《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科技强国》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各举两例)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并指出其根源。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战略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9. (2021河池)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瓦特得到了 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现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 并在后来应用到达输业中,导致了适输工具的改进。
——吴于產、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问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逃然不同 ,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科三 新中国成主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我国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神舟” 飞天“蛟龙” 入海,“雄镇” 帝月、“墨子” 传信、“耙手” 组网、“天眼”诞空。“天问” 探火等,令世人为之惊叹。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又思想学习问答》
(1)材料一陈述的内容与哪历史事件有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家是谁 材料二中所开辟的一个“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3)材料三中“两弹一星” 的“一星”指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 至少答由两点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20. (2020.广西日记是众多史料类型中的-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5月5日,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参加博览会开幕式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到) ……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鲜花,雕像,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进入大殿后嘹亮的号声,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我感到无比激动……是那么的神奇——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
——摘编自吴倩:《中日两国参与和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 1938年1月,徐州会战爆发,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先后写到)
“只要我能抗战到底,则国际情势终必演变而日本终归失败也!”( 1938年1月12日)
“今我军事上整理渐有头绪,再经两月之补充,当足以应战无虞。”( 1938年3月13日)
“不能料敌增援黄口,致徐州被陷,深用……( 1938年5月19日)
——摘编自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材料三: (1954年11月8日 ,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同志在日记中记录了当天工作交流会的-些相关内容)” (5 )五年计划纲要起……计划全面性(b )劳动出…… (c)工业速度,增加项目要谨慎,已定可以推迟和不搞的(d )农业计划,如何增加(e)石油的方针(最薄弱的一环)……
——摘编自《<杨尚昆日记>摘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万国工 业博览会的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观众在博览会的英国展位上会看到什么展品 (请举出一例。) 英国能成为这届博览会举办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对抗日持什么态度 中国军队在徐州会战中取得了一场关键性战役的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及它在抗战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五年计划”是指第几个五年计划 材料三提到了各行业的发展思路,这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基本状况 国家在实施该“五年计划” 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行业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日记的史料价值,请说明理由。
三、判断分析题
21. (2020-柳州)判断分析题。
(1)判断下列史实或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 。
①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②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的。( )
④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
⑤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 )
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⑦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2)先判断下面观点是否正确,然后说明理由。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
一、1.[知识点]金字塔;
[答案] B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埃及的金字塔,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B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答案] A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是将社会的命运置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A符合题意;
元首制度是古罗马屋大维实行的,排除B ;
材料是在说民主制的缺陷,排除C ;
元老制度也是古罗马的,排除D ;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 D
[解析] [分析] D.依据题干信息"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可以看出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 其他城邦学习的榜样,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全体人民拥有民主政治权利,不符合题意;
B.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不符合题意;
C.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人人平等,不符合题意;
B.法律至上,不符合题意;
C.依据“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强调城邦至上,崇尚城邦利益,故选项C符合题意;
D.道德风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如果知识包括 了- -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这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名言。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 思想力的人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苏格拉底还认为“如果只是包括了一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故苏格拉底强调了美德即知识。
原子论是德谟克利特提出的理论, A与题意无关;
逻辑学理论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 C与题意无关;
材料中未体现法学思想, 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选: B.
[点评]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苏格拉底的理论知识即可作答。
6.[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答案] C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由此可知C正确, AB错误;
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形成的标志说法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十二_铜表法》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7.[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 C
[解析] [分析]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篆》, 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土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ABD三项和题干知识卡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罗马民法大全》是小明学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民法大全》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古代罗马法律体系建立的相关史实,题干关键信息“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8.[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B
[解析] [分析依据图片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航线。B符合题意;艺复兴与题干无关, A排除;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题干中未体现, C排除;
世界市场形成与题干无关, 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史实是解答本题的管家。
9.[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新航路开辟,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知识,据题干中的“17世纪中叶”“欧洲奴隶商一 艘奴隶商船走完全程的需6个月,可做成三笔交易,获取高额利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故选项B符合题意;
C.西进运动,不符合题意;
D.美国内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比如时间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0.[知识点]文艺复兴;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这场运动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可知,”这场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文艺复兴是题干描述的运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掌握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州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1.[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 C
[解析] [分析]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这体现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原则,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确保地方分权,不符合题意;
B.限制君主权力,不符合题意;
D.弱化联邦政府权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传播 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对历史事实“法国大革命”进行评价,属于历史结论。故C符合题意;
“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拿破仑主持制定了 《拿破仑法典》”,”北美 人民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决定组建大陆军”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结论的理解。难度不大,理解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即可作答。
13.[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把高个儿截短 ,把矮个儿拉长……即实现了人与人的身高-样了, 实现平等,以此来表达当时人们的政治理念是平等,这直接针对法国大革命前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现象,这和选项中其它理念没有关系。
ABCE项都不是题干歌谣表达的政治理念,不符合题意;
D项平等是题干歌谣表达的政治理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材料的表面信息理解其内涵。
二、14.(1)[答案]要原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拓宽了国际贸易的范围;作用:中国茶叶成为当时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促进了当时世界贸易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为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润。
(2)[答案]特点:物质交流的品种更加丰富;交流的范围扩大;对原产物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包装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 期的殖民掠夺[;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 易组织;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茶叶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和饮茶习俗,都源于中国”。另-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直独占世界市场。”, 可以看出中国茶叶成为当时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促进 了当时世界贸易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为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润。
( 2 )本题考查归纳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机器化生产 和标准化的推行,使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以及印度的糖经过扩大再生产后重新出现在它们的原产地“统统被饰以知名商标和发达地区的文明气息“从1800到2000年 ,这一征服全球消费者口味的争夺战几乎无往不利”,可以看出 , 19世纪至21世纪的物质交流特点是物质交流的品种更加丰富;交流的范围扩大;对原产物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包装等。
故答案为: (1)主要原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拓宽了国际贸易的范围;
作用:中国茶叶成为当时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 , 促进了当时世界贸易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为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巨大利润。
(2 )特点:物质交流的品种更加丰富;交流的范围扩大;对原产物进行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包装等。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形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5.(1)[答案]隋朝大运河(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答案]科举制。 因为科举制体现的公平原则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平等思想相吻合。
(3)[答案]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或规模大。目的: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弘扬明朝国威。 欧洲航海活动:为了开拓新的贸 易市场或掠夺财富 。
(4)[答案]造纸术或印刷术;指南针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 [分析] (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605年 ,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2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之所以推崇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否定了贵族特权,更加符合法国资产阶级利益。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为社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原则;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思想,这一点和科举制相似。
(3 )结合材料三图表,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与海外交往,而新航路开辟是为了掠夺财富。
(4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促进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和发展,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活字印刷术,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播和发展。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1)隋朝大运河(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2 )科举制。因为科举制体现的公平原则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平等思想相吻台。
(3 )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或规模大。目的: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弘扬明朝国威。欧洲航海活动:为了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或掠夺财富。
(4 )造纸术或印刷术;指南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大运河、科举制、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隋朝大运河、科举制、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 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
17.(1)[答案]地点:欧洲。商品:奴。特点:野蛮性;残酷性;血腥性。( 答出任意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答案]变化:中国由贸易顺差变成贸易逆差。( 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为获得在华商业机会均等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答案]问题: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不平等现象愈来愈严重。( 或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贫富悬殊巨大)原因:富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或富国大幅补贴本国农产品,对农产品贸易设立严重障碍)评判:坎昆谈判上世界贸易组织没能有效发挥解决贸易争端的职能。
(4)[答案]如何争取:要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亚非拉国家要通过各种国际舞台为争取贸易平等地位而团结斗争;要努力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贸易地位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答出任意-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英国的殖民扩张与 “三角贸易”;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分析] ()地点:根据”'三 角贸易’示意图“可以看出三角贸易的起点在欧洲,欧洲殖民者首先从欧洲出发即出程。商品:三角贸易中最终的商品是黑奴。特点:三角贸易将黑人作为商品进行贩卖,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残酷性和血腥性。
(2)变化: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对美贸易由贸易顺差变成贸易逆差。根据材料三“1899年 ,美国起草并向英、德、俄、法、意、日诸国提交了-份在华商业机会均等的.....这就是 门户开放’声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为获得在华商业机会均等,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问题:根据“不平等现象愈来愈严重”、‘最富裕诸国与最贫穷诸国的人均所得比率超过五十比一”得出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不平等现象愈来愈严重。原因:根据“富国大幅补贴本国农产品,对农产品贸易设立严重障碍,使较穷国家难以和它们静”得出富国大幅补贴本国农产品,对农产品贸易设立严重障碍。评判:根据“谈判随之破裂”可知坎昆谈判上世界贸易组织没能有效发挥解决贸易争端的职能。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要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亚非拉国家要通过各种国际舞台为争取贸易平等地位而团结斗争;要努力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贸易地位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1)地点:欧洲。商品:奴。特点:野蛮性;残酷性;血腥性。( 答出任意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
(2)变化:中国由贸易顺差变成贸易逆差。( 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即可。) 原因: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为获得在华商业机会均等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问题: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不平等现象愈来愈严重。( 或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贫富悬殊巨大)原因:富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或富国大幅补贴本国农产品,对农产品贸易设立严重障碍)评判:坎昆谈判上世界贸易组织没能有效发挥解决贸易争端的职能。
(4)如何争取:要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亚非拉国家要通过各种国际舞台为争取贸易平等地位而团结斗争;要努力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在促进贸易地位平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答出任意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
[点评]本题以“近代以来,贸易地位的不平等给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当今,亚非拉国家依然在为争取贸易平等地位而斗争。”为注线,考查了三角贸易、近代中美贸易、当今富裕国家 与贫穷国家之间的贸易、亚非拉国家应该如何去争取贸易平等地位等有关知识。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18.(1)[答案]工业革命:蒸汽机、铁路。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柴油机、电、塑料。
(2)[答案]问题:环境污染;疾病流行。根源:工业革命。
(3)[答案]战略:科技强国或科教兴国战略。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工 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根据材料一、铁路取代了牛、 马和驴 ,蒸汽机代替风力和人力”可得出工业革命是蒸汽机、铁路。根据材料一"今天 ,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 ”可得出第二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汽车、飞机、 柴油机、电塑料。
(2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二“如果说霍乱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可得出环境污染;根据材料二“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可得出疾病流行。根据材料二“1854年 ,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可得出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3 )本题考查科技强国的知识。根据材料三“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可得出是科技强国或科教兴国战略。开放性设问,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故答案为: (1)工业革命:蒸汽机、铁路。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 柴油机、电、塑料
(2)问题:环境污染;疾病流行。根源:工业革命。
(3 )战略:科技强国或科教兴国战略。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发展经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科教兴国的相关问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1)[答案]历史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意义: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摆脱水利条件、勤等(自然条件)的束缚, 工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城市兴起;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
(2)[答案]爱迪生。新时代:电气时代。特点: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答案]人造卫星;加持党中央的领导,坚持改靳放伟大决策,科学家们的创新、奉献、无畏困苦的精神等。(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立足生产生活关注民生。記有理即可。
[知识点]“两弹- 星”; 第- -次工业革命;第- -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 [分析] ( 1 )根据材料“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改良后的蒸汽机意义大,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摆脱水利条件、畜力等(自然条件)的束缚,工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城市兴起;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
(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技术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发明白炽灯泡的是爱迪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由材料中的“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即可看出其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 )根据材料"在党中央的统-领导下”可得,取得成绩得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可得,坚持改靳放的伟大决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 4)本小题相对较为开放,综合概括材料,围绕着材料主旨去写,記有理即可。综合材料内容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立足生产生活关注民生;
故答案为: (1) 历史事件:第- -次工业革命。意义: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摆脱水利条件、畜力等(自然条件)的束缚,工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城市兴起;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2) 爱迪生。新时代:电气时代。特点: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人造卫星;加持党中央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科学家们的创新、奉献、无畏困苦的精神等。 (記有理即可)
(4)综合材料内容可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立足生产生活关注民生。記有理即可。
[点评] (1) 本题的第一问 ,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归纳回答,注意两者相结合,这样回答才全面;
(2 )本题的前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記有理即可。
20.(1)[答案]特征:参观人数多;展览会规模宏大。( 答出任意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展品:蒸汽机;蒸汽机车;珍妮机等。( 答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在工业领域的任意-项重要发明即可)原因: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答案]态度:相信坚持抗战就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战役:台儿庄战役。地位: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答案]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状况:经济基础薄弱。( 或各行业都需要发展)行业:重工业。
(4)[答案]观点1 :日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理由:日记的记述者往往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亲历者,因此日记较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观点2 :日记的史料价值不高。理由:日记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感彩和个人价值取向,可能会导致日记完全背离客观实
观点3 :日记作为史料使用时还需进行甄别。理由:日记对客观实际的记录可能会因为记述者的视野、角度等原因出现偏差或不够准确,因此需要借助其他史料进行甄别。( 答出任意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 [分析] (1)特征:根据“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 鲜花,雕像,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进入大殿后嘹亮的号声,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得出参观人数多;根据“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 得出展览会规模宏大。展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蒸汽机;蒸汽机车;珍妮机等。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态度:根据“只要我能抗战到底,则国际情势终必演变而日本终归失败也”得出相信坚持抗战就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军队在徐州会战中取得的关键性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计划:根据“1954年11月8日” 可知指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和材料信息可知反映了我国当时经济基础薄弱。行业:根据我国当时的经济现实状况,我国在实施“五年计划”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如可以认为该日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为日记的记述者往往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亲历者,因此日记较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或者认为日记的史料价值不高。因为日记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感彩和个人价值取向,可能会导致日记完全背离客观实际。又或者认为日记作为史料使用时还需进行甄别。因为日记对客观实际的记录可能会因为记述者的视野、角度等原因出现偏差或不够准确,因此需要借助其他史料进行甄别。答出任意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1)特征:参观人数多;展览会规模宏大。( 答出任意-点或符合题意即可)展品:蒸汽机;蒸汽机车;珍妮机等。(答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在工业领域的任意一项重要发明即可)原因: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态度:相信坚持抗战就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战役:台儿庄战役。地位: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状况:经济基础薄弱。( 或各行业都需要发展)行业:重工业。
(4)观点1 :日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理由:日记的记述者往往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亲历者,因此日记较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观点2 :日记的史料价值不高。理由:日记往往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感彩和个人价值取向,可能会导致日记完全背离客观实际。
观点3 :日记作为史料使用时还需进行甄别。理由:日记对客观实际的记录可能会因为记述者的视野、角度等原因出现偏差或不够准确,因此需要借助其他史料进行甄别。( 答出任意-种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 )
[点评]本题以“日记是众多史料类型中的一种”为主线,考查了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国的抗日战争、- 五计划、及如何看待日记的史料价值等相关问题。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三、21.(1)[答案]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正确;⑥错误;⑦正确
(2)[答案]答案一: 错误。《南京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为《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丧失了领土、关税和司法等主权,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答案二:错误。《辛丑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辛丑条约》 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知识点]洋务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辛丑条约》及其危害;文艺复兴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 [分析] (1 )①公元前256年,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因此说法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②说法错误。+- 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开放,中国的改研放首先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因此③说法错误。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因此④说法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因此⑤说法正确。第一次工 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因此⑥说法错误。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因此⑦说法正确。
(2)《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 规定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上成为了洋人的走狗,象木偶-样被洋人操纵,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④错误;⑤正确;⑥错误;⑦正确。
(2)答案一: 错误。《南京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为《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丧失了领土、关税和司法等主权,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答案二: 错误。《辛丑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辛丑条约》 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