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一、单选题
1.(2022·杭州)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最合理的是( )
A.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区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二类
B.按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二类
C.按有无成形细胞核区分,生物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细菌细胞二类
D.按分布部位不同区分,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脑神经二类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代谢的多样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异养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种方式。
自养:绿色植物和化能细菌能够分别利用太阳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不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要形成果实。
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成型的细胞核。
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解答】A: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区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二类,A正确。
B:按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二类,B错误。
C:按有无成形细胞核区分,生物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类,C错误。
D:按分布部位不同区分,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脊髓二类,D错误。
故选A。
2.(2022·杭州)达尔文曾有过下列描述: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辅食田鼠。根据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三叶草→土蜂 B.三叶草→牛
C.土蜂→田鼠→猫 D.土蜂→三叶草→牛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A:阳光→三叶草→土蜂,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A错误。
B:三叶草→牛,B正确。
C:土蜂→田鼠→猫,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C错误。
D:土蜂→三叶草→牛,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B。
3.(2022·台州)在台州首次发现的中国瘰螈(如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粘膜和肺囊呼吸。据此判断中国瘰螈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粘膜和肺囊呼吸。根据该描述可知,这是两栖类动物的特征,故中国瘰螈属于两栖类动物。
故选B。
4.(2022·台州)樟树的茎能够直立,与植物细胞中起支持作用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璧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植物细胞内部结构可分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功能:
细胞壁:对细胞形态起固定、支持、保护内部结构等作用;
细胞膜: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
细胞质:为细胞提供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长、繁殖等.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一般无细胞壁,其他各部分结构和作用和植物细胞类似。
【解答】细胞壁对细胞形态起固定、支持、保护内部结构等作用;故该结构是细胞璧。
故选D。
5.(2022·宁波)“禾下乘凉”是袁隆平院士对杂交水稻高产的理想追求。下列有关杂交水稻说法正确的是( )
A.杂交水稻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器官
B.杂交水稻属于双子叶植物
C.杂交水稻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D.杂交水稻茎杆高大、穗大粒多等性状由基因控制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A:细胞是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种分类。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二片子叶还是发育一片子叶,二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
C:营养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均属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D: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解答】A:杂交水稻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错误。
B:杂交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B错误。
C:杂交水稻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C错误。
D:杂交水稻茎杆高大、穗大粒多等性状由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D。
6.(2022·温州)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答】植物体细胞内,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是光合作用,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叶绿体。
故选A。
7.(2022·绍兴)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
B.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
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应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视野中细胞的数目最多。一般情况下: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正好相反。
【解答】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清水,A错误。
B:粗准焦螺旋②不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B错误。
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大光圈,C错误。
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8.(2022·绍兴)乳酸菌是一种细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群落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地球上目前几乎所有的物种都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A: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错误。
故选C。
9.(2022·绍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城墩”的形象来源于熊猫。下列生物与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黄鲻鱼 B.家兔
C.海龟 D.青蛙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解答】熊猫为哺乳类动物。
A:黄鲻鱼,为鱼类;
B:家兔,为哺乳类;
C:海龟,为爬行类;
D:青蛙,为两栖类。
故家兔与熊猫亲缘关系最近。
10.(2022·金华)2021年一群亚洲象一路北上“逛吃逛喝”,人们对它们的爱护与宽容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让世界看到了守护自然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下列做法不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是( )
A.保护、还原生物栖息地 B.过度、无序开发旅游资源
C.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活动 D.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A:保护、还原生物栖息地,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B:过度、无序开发旅游资源,不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C: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活动,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D: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故选B。
11.(2022·金华)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是( )
A.清洁时,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B.安放时,显微镜放置于身体前方正中间
C.对光时,光线过暗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D.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使用操作如下:
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焦距。(1)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
对通光孔。(2)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3)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4)观察目镜,记下目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观察物镜,记下物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
4.观察。
(2)当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比如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而留有较多气泡时,视野中有很多黑色圆圈.
【解答】A:清洁时,用擦镜纸擦拭镜头,A正确。
B:安放时,显微镜放置于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B错误。
C:对光时,光线过暗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C错误。
D: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D错误。
故选A。
12.(2022·金华)植物豆腐柴(如图),其叶子是制作金华特色小吃“观音豆腐”的主要原料,豆腐柴一般生长在山坡、溪沟两侧的灌丛中,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解答】根据题干描述,豆腐柴有花、果实和种子,故其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13.(2022·舟山)如图为蚕豆叶下长皮的显微照片.其中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具有基本相似的结构,下列不属于两者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叶绿体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保卫细胞:新月形的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叶气孔周围,控制进出叶子的气体和水分的量。 形成气孔和水孔的一对细胞。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通常是肾形的细胞,但禾本科的气孔则呈哑铃形。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为细胞壁面对孔隙的一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而有弹性,所以随着细胞内压的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
2.表皮细胞,一般是指动物与植物外层的细胞,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同时还兼有其他功能,如分泌角质层等。绿色植物的表皮还有气孔,用于调节气体进出。
【解答】两者主要区别:
1.结构上区别:保卫细胞有叶绿体,表皮细胞无叶绿体。
2.生理上区别:保卫细胞主要靠吸水 失水来控制气孔开闭,表皮细胞主要起支持和保护叶片的作用。
故选D。
14.(2022·丽水)生物通过自身形态结构变化来适应环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对高湿度的适应
B.乙图: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C.丙图: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D.丁图: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光的适应
【答案】A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 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A:甲图: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竹节虫的拟态,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A错误。
B:乙图: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B正确。
C:丙图: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C正确。
D:丁图: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光的适应,D正确。
故选A。
15.(2022·丽水)2021年12月9日,小科观看了“天宫课堂”中心肌细胞的展示,他想进一步认识其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永久装片,看到如图甲的图像,要得到图乙需调节的结构是( )
A. 反光镜 B.物镜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中,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的正确操作是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
【解答】图甲的图像是高倍镜下比较模糊的像,要得到图乙需要使像更加清晰,故需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选D。
二、填空题
16.(2022·台州)卷耳(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
(1)2021年11月,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万件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进行 作用制造有机物。 华顶卷耳花梗长,花阳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图乙二歧式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
(2)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 。
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
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
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
【答案】(1)光合;S
(2)A;B;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常用的生物分类检索表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3.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解答】(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万件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华顶卷耳花梗长,花阳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有种子,有花梗,无毛,故是S。
(2)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是对环境的适应。
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是对环境的适应。
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是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ABC。
17.(2022·湖州)狗、猫、兔是很多人喜爱的动物,它们的分类地位见下表。
狗、猫、兔的分类地位表
生物 分类等级 狗 猫 兔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目 食肉目 食肉目 兔形目
科 犬科 猫科 兔科
属 犬属 猫属 兔属
种 灰狼 猫 兔
(1)狗、猫、兔的生殖方式都是(选填“卵生”或“胎生”)。这三种动物中, 之间的共同特征要多些。
(2)这三种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通过无细胞核的 (选填“红细胞”或“血小板”)来运输氧的。
【答案】(1)胎生狗和猫
(2)红细胞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血液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2)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白细胞有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因此人体血液中能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解答】(1)由表格可知,狗、猫、兔都属于哺乳纲,故生殖方式都是胎生。
狗和猫同时属于食肉目,故狗和猫之间的共同特征要多些。
(2)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这三种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通过无细胞核的红细胞来运输氧的。
18.(2022·温州)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治疗新冠的新药——中药千金藤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千金藤素来自千金藤,其化学式为C37H38N2O6,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氧化,需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千金藤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填序号)
(3)图乙所示为千金藤植株,据图判断其为 植物。
【答案】(1)白色固体(或难溶于水)
(2)①
(3)被子
【知识点】种子植物;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及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各类植物的特点进行判断。
【解答】(1)物理性质: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故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难溶于水)。
(2) 由化学式C37H38N2 可知,C元素的含量是最高的,故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①。
(3)千金藤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还有果实,故其属于被子植物。
19.(2022·舟山)野生鸟类的鸟蛋有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多种颜色。为什么鸟蛋颜色如此丰富
(1)科学家发现,越往寒冷的地区,鸟蛋的颜色种类越少,颜色越深。这是因为深颜色的鸟蛋会吸收更多的 ,更好地起到保温作用。
(2)科学家推测,野生鸟类的鸟蛋颜色与花纹是逐渐演化形成的。现如今,树林里筑巢鸟类的鸟蛋颜色多呈绿色或蓝色,这与树林里的环境色调相接近,有利于鸟蛋 。
【答案】(1)热量
(2)躲避天敌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
【解答】(1)科学家发现,越往寒冷的地区,鸟蛋的颜色种类越少,颜色越深。这是因为深颜色的鸟蛋会吸收更多的热量,更好地起到保温作用。
(2)科学家推测,野生鸟类的鸟蛋颜色与花纹是逐渐演化形成的。现如今,树林里筑巢鸟类的鸟蛋颜色多呈绿色或蓝色,这与树林里的环境色调相接近,有利于鸟蛋躲避天敌。
20.(2022·丽水)朱利叶斯因感知温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在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猜测,神经细胞对不同刺激的不同反应,很可能依赖于细胞的某种离子通道受体,它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
材料二:朱利叶斯以辣椒为切入点,于1997年发现辣椒素能激活某种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并发现该受体也可被43℃以上的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1)分析材料可知,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 (填细胞结构),
(2)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 。
【答案】(1)细胞膜
(2)敏感离子通道受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细胞壁的内侧紧贴着一层极薄的膜,叫做细胞膜。这层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层分子组成的薄膜,水和氧气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而某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它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既不让有用物质任意地渗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
(2)读材料二,提取信息即可解答。
【解答】(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分析材料可知,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细胞膜。
(2)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2·台州)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
(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答案】(1)物
(2)②
(3)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镜头,包括目镜和物镜,起放大作用,目镜安插在镜筒里,物镜通过螺丝拧紧在转换器上。
(2)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位移,而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小幅度位移;图中①目镜、②粗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答】(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根据图示比较可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2)使用显微镜时,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调节焦距,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3)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22.(2022·湖州)有一天,小华看见妈妈在腌制萝卜条,其过程是:将洗净的萝卜切成条,放在盛有少量凉开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盐,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萝卜条。小华发现玻璃罐里的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华作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求证。
(1)假设:
(2)主要实验步骤:在两片载玻片上分别滴加0.9%和2%的氯化钠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并涂抹在溶液中,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实验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溶液中,也会出现类似图2的现象。上述事实支持了小华所作出的假设。
思考:
①小华在低倍镜的视野中观察到某上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要在高倍镜下继续观察该细胞,必须在载物台上将临时装片向 移动。
②根据图1的实验现象,小华明白了平时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它称之为生理盐水的原因,这是因为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 。
③根据上述探究,你认为在给植物施肥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1)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右上方;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不能一次施肥过多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干分析, 要研究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的原因,故假设: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①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②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故叫做生理盐水。
③根据上述探究,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细胞会失水,故可知,在给植物施肥时能一次施肥过多。
四、解答题
23.(2022·台州)珊瑚礁中生活着大量的虫黄藻和其它生物,它们和环境组成了珊瑚礁生态系统。
(1)虫黄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虫黄藻属于 。
(2)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大量的虫黄藻因不适应而死亡,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部分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使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从进化论角度看,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是 的结果。
【答案】(1)生产者
(2)自动调节
(3)自然选择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解答】(1)虫黄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虫黄藻属于生产者。
(2)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大量的虫黄藻因不适应而死亡,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部分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使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从进化论角度看,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4.(2022·湖州)一个密闭的生态瓶,内含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泥沙(有微生物)、水等,放置在有光照的环境中。
(1)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简要说明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
(3)若缺乏光照,生态瓶中的生物最终都将死亡,这是因为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是 的。
【答案】(1)群落
(2)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蒸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3)单向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单行流动和逐级递减。
【解答】(1)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群落。
(2)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蒸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3)若缺乏光照,生态瓶中的生物最终都将死亡,这是因为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5.(2022·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有藻类、芦苇、水草、鱼、虾、水鸟等生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属于大型涉禽,嘴长而粗壮,腿、脚甚长,如图所示。
(1)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 (填“种群”或“群落”)。
(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的 。
【答案】(1)种群
(2)适应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1)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对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解答】(1)根据种群的概念可知,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种群。
(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的适应。
26.(2022·绍兴)“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绍兴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战略节点,正以积极的姿态规划发展海洋经济。
(1)建设生态海岸带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①绍兴海岸线有宝贵的滩涂资源。右图滩涂中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滩涂杂草、螃蟹、鱼、贝、鸟等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②一般情况下,滩涂杂草吸水时,其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或“=”)外界土填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围海造厂、海洋污染等行为会造成近海动植物因食物、环境等问题而减少甚至灭绝,这会导致滩涂生态系统的 能力减弱。
(2)提升通江达海内河港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通道。
①如图是上虞港集装箱吊机正在作业,随着船上货物增多,货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若货船从上虞淡水港出发入海,装货完毕后船身吃水位置在图甲“28”刻度处,那么在海上航行时,吃水位置在“28”刻度处 方(选填“上”或“下”)。
(3)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①盐化工是我国重要海洋产业。盐卤中主要盐类物质及其含量如图乙,利用盐卤生产金属镁的流程如图丙。由图乙可知,盐卤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流程图中操作A的名称是 :若生产过程中镁元素没有损失,且其他盐类中的镁元素质量可忽略不计,则1000克盐卤可制备金属镁 克
②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各种海洋能源有待开发,你觉得开发前景广阔的能源有 。
【答案】(1)浮游植物,滩涂杂草;>;自动调节
(2)变大;下
(3)NaCl;过滤;48;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解答。
【解答】(1)①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是浮游植物,滩涂杂草。
②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因此,根毛细胞吸水时,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外界土填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围海造厂、海洋污染等行为会造成近海动植物因食物、环境等问题而减少甚至灭绝,这会导致滩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2)①如图是上虞港集装箱吊机正在作业,随着船上货物增多,重力增大,货船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货船受到的浮力变大。
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船是漂浮的,浮力不变,进入海水后,排开水体积变小,船身上浮,故吃水位置在“28”刻度处下。
(3)①由图乙可知,盐卤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
流程图中操作A分离出固体和液体,故是过滤。
1000克盐卤含有MgCl2142.5g,MgSO460g,根据化学式计算
MgCl2:
MgSO4: 60g×2424+32+64=12g
则1000克盐卤可制备金属镁36g+12g=48g
②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各种海洋能源有待开发,开发前景广阔的能源有潮汐能等
27.(2022·金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富裕。某地依托农田、鱼塘等自然资源打造集人工湿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如图1)。其中人工湿地具有收集、蓄存雨水,净化生活污水实现循环使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如图2)。
某校学生到该生态园游学,科学老师布置了研学作业,请一起完成下列作业:
(1)人工湿地内的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有 (写出两种);
(3)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4)图3是科研人员对人工湿地内某条食物链“Ⅰ→Ⅱ→Ⅲ”中的各级生物含有的能量进行检测的结果。结合图3信息完成案例分析:“荒岛求生”竞赛游戏中,假如某人所剩食物除了水,就只有一袋玉米以及两只鸡(鸡除了玉米外没有其他食物来源)。以下提供的两个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使他生存更久__________。
A.先吃鸡,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鸡养到最后吃
【答案】(1)生物群落(或群落)
(2)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3)增加生物种类(合理即可)
(4)A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解答】(1)人工湿地内的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或群落)。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有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
(3)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增加生物种类。
(4)食物链总长度短,人获得的能量较多,故先吃鸡,后吃玉米。这样子两条食物链最短,获得能量最多。
故选A。
28.(2022·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是我国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众多,也是新物种发现频发地。近年来,发现的新物种有百山祖角蟾、风阳巨基叶蜂、白班尾柳莺等。
(1)百山祖角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
(2)白斑尾柳莺(如图)的生殖方式是 。
(3)公园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4)白斑尾柳莺以风阳巨基叶蜂幼虫等为食,凤阳巨基叶蜂幼虫又以植物的嫩叶等为食,据此写出该食物链 。
【答案】(1)两栖类
(2)有性生殖
(3)生物群落(或群落)
(4)植物 →凤阳巨基叶蜂→白斑尾柳莺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两栖动物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2)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4.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1)百山祖角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
(2)白斑尾柳莺属于鸟类,鸟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所以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3)公园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或群落)。
4)白斑尾柳莺以风阳巨基叶蜂幼虫等为食,凤阳巨基叶蜂幼虫又以植物的嫩叶等为食,据此写出该食物链植物 →凤阳巨基叶蜂→白斑尾柳莺 。
1 / 1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一、单选题
1.(2022·杭州)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最合理的是( )
A.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区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二类
B.按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二类
C.按有无成形细胞核区分,生物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细菌细胞二类
D.按分布部位不同区分,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脑神经二类
2.(2022·杭州)达尔文曾有过下列描述: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辅食田鼠。根据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三叶草→土蜂 B.三叶草→牛
C.土蜂→田鼠→猫 D.土蜂→三叶草→牛
3.(2022·台州)在台州首次发现的中国瘰螈(如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粘膜和肺囊呼吸。据此判断中国瘰螈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4.(2022·台州)樟树的茎能够直立,与植物细胞中起支持作用的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璧
5.(2022·宁波)“禾下乘凉”是袁隆平院士对杂交水稻高产的理想追求。下列有关杂交水稻说法正确的是( )
A.杂交水稻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器官
B.杂交水稻属于双子叶植物
C.杂交水稻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D.杂交水稻茎杆高大、穗大粒多等性状由基因控制
6.(2022·温州)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7.(2022·绍兴)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
B.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
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8.(2022·绍兴)乳酸菌是一种细菌,酸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它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群落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9.(2022·绍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城墩”的形象来源于熊猫。下列生物与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黄鲻鱼 B.家兔
C.海龟 D.青蛙
10.(2022·金华)2021年一群亚洲象一路北上“逛吃逛喝”,人们对它们的爱护与宽容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让世界看到了守护自然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下列做法不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是( )
A.保护、还原生物栖息地 B.过度、无序开发旅游资源
C.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活动 D.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
11.(2022·金华)观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显微镜是常用的科学观察工具。下列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操作规范的是( )
A.清洁时,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B.安放时,显微镜放置于身体前方正中间
C.对光时,光线过暗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D.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
12.(2022·金华)植物豆腐柴(如图),其叶子是制作金华特色小吃“观音豆腐”的主要原料,豆腐柴一般生长在山坡、溪沟两侧的灌丛中,四月发芽,五月开花结果。豆腐柴所属的植物种类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3.(2022·舟山)如图为蚕豆叶下长皮的显微照片.其中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但具有基本相似的结构,下列不属于两者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叶绿体
14.(2022·丽水)生物通过自身形态结构变化来适应环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对高湿度的适应
B.乙图: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C.丙图: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D.丁图: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光的适应
15.(2022·丽水)2021年12月9日,小科观看了“天宫课堂”中心肌细胞的展示,他想进一步认识其结构,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永久装片,看到如图甲的图像,要得到图乙需调节的结构是( )
A. 反光镜 B.物镜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二、填空题
16.(2022·台州)卷耳(如图甲)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与其他植物竞争光、水和空间的能力极强。
(1)2021年11月,台州“华顶卷耳”被确定为全球新物种。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万件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进行 作用制造有机物。 华顶卷耳花梗长,花阳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图乙二歧式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其中一种是华顶卷耳,它是 。
(2)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生活区域内的优势种群。卷耳的下列结构及特征支持其上述能力的是 。
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
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
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
17.(2022·湖州)狗、猫、兔是很多人喜爱的动物,它们的分类地位见下表。
狗、猫、兔的分类地位表
生物 分类等级 狗 猫 兔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哺乳纲
目 食肉目 食肉目 兔形目
科 犬科 猫科 兔科
属 犬属 猫属 兔属
种 灰狼 猫 兔
(1)狗、猫、兔的生殖方式都是(选填“卵生”或“胎生”)。这三种动物中, 之间的共同特征要多些。
(2)这三种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通过无细胞核的 (选填“红细胞”或“血小板”)来运输氧的。
18.(2022·温州)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治疗新冠的新药——中药千金藤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千金藤素来自千金藤,其化学式为C37H38N2O6,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氧化,需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千金藤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填序号)
(3)图乙所示为千金藤植株,据图判断其为 植物。
19.(2022·舟山)野生鸟类的鸟蛋有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多种颜色。为什么鸟蛋颜色如此丰富
(1)科学家发现,越往寒冷的地区,鸟蛋的颜色种类越少,颜色越深。这是因为深颜色的鸟蛋会吸收更多的 ,更好地起到保温作用。
(2)科学家推测,野生鸟类的鸟蛋颜色与花纹是逐渐演化形成的。现如今,树林里筑巢鸟类的鸟蛋颜色多呈绿色或蓝色,这与树林里的环境色调相接近,有利于鸟蛋 。
20.(2022·丽水)朱利叶斯因感知温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材料一:在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猜测,神经细胞对不同刺激的不同反应,很可能依赖于细胞的某种离子通道受体,它的开放与关闭影响着细胞内外离子的进出。
材料二:朱利叶斯以辣椒为切入点,于1997年发现辣椒素能激活某种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并发现该受体也可被43℃以上的高温激活,激活之后会产生兴奋,从而感知到热。
(1)分析材料可知,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 (填细胞结构),
(2)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 。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2·台州)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填结构编号)。
(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22.(2022·湖州)有一天,小华看见妈妈在腌制萝卜条,其过程是:将洗净的萝卜切成条,放在盛有少量凉开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盐,一段时间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萝卜条。小华发现玻璃罐里的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华作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求证。
(1)假设:
(2)主要实验步骤:在两片载玻片上分别滴加0.9%和2%的氯化钠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并涂抹在溶液中,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隔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
实验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溶液中,也会出现类似图2的现象。上述事实支持了小华所作出的假设。
思考:
①小华在低倍镜的视野中观察到某上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要在高倍镜下继续观察该细胞,必须在载物台上将临时装片向 移动。
②根据图1的实验现象,小华明白了平时做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将它称之为生理盐水的原因,这是因为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 。
③根据上述探究,你认为在给植物施肥时,应注意什么?
四、解答题
23.(2022·台州)珊瑚礁中生活着大量的虫黄藻和其它生物,它们和环境组成了珊瑚礁生态系统。
(1)虫黄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虫黄藻属于 。
(2)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大量的虫黄藻因不适应而死亡,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部分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使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从进化论角度看,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是 的结果。
24.(2022·湖州)一个密闭的生态瓶,内含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泥沙(有微生物)、水等,放置在有光照的环境中。
(1)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选填“种群”或“群落”)。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简要说明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
(3)若缺乏光照,生态瓶中的生物最终都将死亡,这是因为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是 的。
25.(2022·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有藻类、芦苇、水草、鱼、虾、水鸟等生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属于大型涉禽,嘴长而粗壮,腿、脚甚长,如图所示。
(1)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 (填“种群”或“群落”)。
(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的 。
26.(2022·绍兴)“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绍兴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战略节点,正以积极的姿态规划发展海洋经济。
(1)建设生态海岸带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①绍兴海岸线有宝贵的滩涂资源。右图滩涂中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滩涂杂草、螃蟹、鱼、贝、鸟等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②一般情况下,滩涂杂草吸水时,其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或“=”)外界土填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围海造厂、海洋污染等行为会造成近海动植物因食物、环境等问题而减少甚至灭绝,这会导致滩涂生态系统的 能力减弱。
(2)提升通江达海内河港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通道。
①如图是上虞港集装箱吊机正在作业,随着船上货物增多,货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若货船从上虞淡水港出发入海,装货完毕后船身吃水位置在图甲“28”刻度处,那么在海上航行时,吃水位置在“28”刻度处 方(选填“上”或“下”)。
(3)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①盐化工是我国重要海洋产业。盐卤中主要盐类物质及其含量如图乙,利用盐卤生产金属镁的流程如图丙。由图乙可知,盐卤中含量最多的盐是 ;流程图中操作A的名称是 :若生产过程中镁元素没有损失,且其他盐类中的镁元素质量可忽略不计,则1000克盐卤可制备金属镁 克
②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各种海洋能源有待开发,你觉得开发前景广阔的能源有 。
27.(2022·金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富裕。某地依托农田、鱼塘等自然资源打造集人工湿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如图1)。其中人工湿地具有收集、蓄存雨水,净化生活污水实现循环使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如图2)。
某校学生到该生态园游学,科学老师布置了研学作业,请一起完成下列作业:
(1)人工湿地内的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有 (写出两种);
(3)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4)图3是科研人员对人工湿地内某条食物链“Ⅰ→Ⅱ→Ⅲ”中的各级生物含有的能量进行检测的结果。结合图3信息完成案例分析:“荒岛求生”竞赛游戏中,假如某人所剩食物除了水,就只有一袋玉米以及两只鸡(鸡除了玉米外没有其他食物来源)。以下提供的两个方案中,哪个方案可以使他生存更久__________。
A.先吃鸡,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鸡养到最后吃
28.(2022·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是我国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众多,也是新物种发现频发地。近年来,发现的新物种有百山祖角蟾、风阳巨基叶蜂、白班尾柳莺等。
(1)百山祖角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
(2)白斑尾柳莺(如图)的生殖方式是 。
(3)公园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4)白斑尾柳莺以风阳巨基叶蜂幼虫等为食,凤阳巨基叶蜂幼虫又以植物的嫩叶等为食,据此写出该食物链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代谢的多样性;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异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异养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种方式。
自养:绿色植物和化能细菌能够分别利用太阳能和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个子,不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包被在果皮之内,种子的胚具有1或2个子叶,要形成果实。
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成型的细胞核。
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解答】A:按同化作用方式不同区分,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二类,A正确。
B:按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区分,绿色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二类,B错误。
C:按有无成形细胞核区分,生物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类,C错误。
D:按分布部位不同区分,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脑和脊髓二类,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A:阳光→三叶草→土蜂,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A错误。
B:三叶草→牛,B正确。
C:土蜂→田鼠→猫,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C错误。
D:土蜂→三叶草→牛,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粘膜和肺囊呼吸。根据该描述可知,这是两栖类动物的特征,故中国瘰螈属于两栖类动物。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植物细胞内部结构可分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功能:
细胞壁:对细胞形态起固定、支持、保护内部结构等作用;
细胞膜: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
细胞质:为细胞提供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长、繁殖等.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一般无细胞壁,其他各部分结构和作用和植物细胞类似。
【解答】细胞壁对细胞形态起固定、支持、保护内部结构等作用;故该结构是细胞璧。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A:细胞是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种分类。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二片子叶还是发育一片子叶,二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
C:营养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均属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D: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解答】A:杂交水稻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错误。
B:杂交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B错误。
C:杂交水稻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C错误。
D:杂交水稻茎杆高大、穗大粒多等性状由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D。
6.【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答】植物体细胞内,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是光合作用,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叶绿体。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应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视野中细胞的数目最多。一般情况下: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正好相反。
【解答】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清水,A错误。
B:粗准焦螺旋②不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B错误。
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大光圈,C错误。
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菌的主要特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地球上目前几乎所有的物种都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A: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酸菜中所有的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适应无氧环境的乳酸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制作酸菜的植物体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解答】熊猫为哺乳类动物。
A:黄鲻鱼,为鱼类;
B:家兔,为哺乳类;
C:海龟,为爬行类;
D:青蛙,为两栖类。
故家兔与熊猫亲缘关系最近。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A:保护、还原生物栖息地,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B:过度、无序开发旅游资源,不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C: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活动,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D: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
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使用操作如下:
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焦距。(1)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
对通光孔。(2)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3)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4)观察目镜,记下目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观察物镜,记下物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
4.观察。
(2)当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比如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而留有较多气泡时,视野中有很多黑色圆圈.
【解答】A:清洁时,用擦镜纸擦拭镜头,A正确。
B:安放时,显微镜放置于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B错误。
C:对光时,光线过暗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C错误。
D:调焦时,找到物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清晰,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解答】根据题干描述,豆腐柴有花、果实和种子,故其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保卫细胞:新月形的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叶气孔周围,控制进出叶子的气体和水分的量。 形成气孔和水孔的一对细胞。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通常是肾形的细胞,但禾本科的气孔则呈哑铃形。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为细胞壁面对孔隙的一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而有弹性,所以随着细胞内压的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
2.表皮细胞,一般是指动物与植物外层的细胞,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同时还兼有其他功能,如分泌角质层等。绿色植物的表皮还有气孔,用于调节气体进出。
【解答】两者主要区别:
1.结构上区别:保卫细胞有叶绿体,表皮细胞无叶绿体。
2.生理上区别:保卫细胞主要靠吸水 失水来控制气孔开闭,表皮细胞主要起支持和保护叶片的作用。
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 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A:甲图:竹节虫的形态像竹节是竹节虫的拟态,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A错误。
B:乙图:骆驼刺根系发达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B正确。
C:丙图:北极熊厚厚的皮毛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C正确。
D:丁图:龟背竹向窗户方向生长是对单侧光的适应,D正确。
故选A。
15.【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使用中,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的正确操作是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
【解答】图甲的图像是高倍镜下比较模糊的像,要得到图乙需要使像更加清晰,故需调节细准焦螺旋。
故选D。
16.【答案】(1)光合;S
(2)A;B;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2.常用的生物分类检索表是二歧分类检索表。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接着,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逐级排列下去,直到编制出包括全部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3.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解答】(1)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华顶卷耳的叶片在地面上万件展开,以获取更多阳光,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华顶卷耳花梗长,花阳无毛,种子与相近种类不同。有种子,有花梗,无毛,故是S。
(2)卷耳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A:根系发达,对水肥吸收能力强,是对环境的适应。
B:枝叶众多,覆盖地面范围广,是对环境的适应。
C:种子多,繁殖能力强,是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ABC。
17.【答案】(1)胎生狗和猫
(2)红细胞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血液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2)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白细胞有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因此人体血液中能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解答】(1)由表格可知,狗、猫、兔都属于哺乳纲,故生殖方式都是胎生。
狗和猫同时属于食肉目,故狗和猫之间的共同特征要多些。
(2)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这三种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通过无细胞核的红细胞来运输氧的。
18.【答案】(1)白色固体(或难溶于水)
(2)①
(3)被子
【知识点】种子植物;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及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各类植物的特点进行判断。
【解答】(1)物理性质: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故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难溶于水)。
(2) 由化学式C37H38N2 可知,C元素的含量是最高的,故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①。
(3)千金藤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还有果实,故其属于被子植物。
19.【答案】(1)热量
(2)躲避天敌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
【解答】(1)科学家发现,越往寒冷的地区,鸟蛋的颜色种类越少,颜色越深。这是因为深颜色的鸟蛋会吸收更多的热量,更好地起到保温作用。
(2)科学家推测,野生鸟类的鸟蛋颜色与花纹是逐渐演化形成的。现如今,树林里筑巢鸟类的鸟蛋颜色多呈绿色或蓝色,这与树林里的环境色调相接近,有利于鸟蛋躲避天敌。
20.【答案】(1)细胞膜
(2)敏感离子通道受体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细胞壁的内侧紧贴着一层极薄的膜,叫做细胞膜。这层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层分子组成的薄膜,水和氧气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而某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它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既不让有用物质任意地渗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
(2)读材料二,提取信息即可解答。
【解答】(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分析材料可知,该离子通道受体位于细胞膜。
(2)吃辣椒会感觉到热,是因为辣椒素与高温一样会激活神经细胞的敏感离子通道受体。
21.【答案】(1)物
(2)②
(3)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镜头,包括目镜和物镜,起放大作用,目镜安插在镜筒里,物镜通过螺丝拧紧在转换器上。
(2)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位移,而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小幅度位移;图中①目镜、②粗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答】(1)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根据图示比较可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2)使用显微镜时,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调节焦距,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3)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或“更换水滴”、“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等)。
22.【答案】(1)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右上方;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不能一次施肥过多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1.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和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干分析, 要研究萝卜条变小了,水却变多了的原因,故假设:萝卜条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失水变小。
(2)①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②0.9%的氯化钠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细胞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故叫做生理盐水。
③根据上述探究,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细胞会失水,故可知,在给植物施肥时能一次施肥过多。
23.【答案】(1)生产者
(2)自动调节
(3)自然选择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解答】(1)虫黄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虫黄藻属于生产者。
(2)近年来由于海水温度上升,大量的虫黄藻因不适应而死亡,使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部分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使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从进化论角度看,虫黄藻进化出对水温升高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4.【答案】(1)群落
(2)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蒸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3)单向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单行流动和逐级递减。
【解答】(1)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群落。
(2)该生态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原因,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浮游藻类光合作用为浮游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浮游动物和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浮游蒸类利用,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3)若缺乏光照,生态瓶中的生物最终都将死亡,这是因为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5.【答案】(1)种群
(2)适应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1)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对于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解答】(1)根据种群的概念可知,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种群。
(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的适应。
26.【答案】(1)浮游植物,滩涂杂草;>;自动调节
(2)变大;下
(3)NaCl;过滤;48;潮汐能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解答。
【解答】(1)①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是浮游植物,滩涂杂草。
②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因此,根毛细胞吸水时,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外界土填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围海造厂、海洋污染等行为会造成近海动植物因食物、环境等问题而减少甚至灭绝,这会导致滩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2)①如图是上虞港集装箱吊机正在作业,随着船上货物增多,重力增大,货船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货船受到的浮力变大。
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船是漂浮的,浮力不变,进入海水后,排开水体积变小,船身上浮,故吃水位置在“28”刻度处下。
(3)①由图乙可知,盐卤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
流程图中操作A分离出固体和液体,故是过滤。
1000克盐卤含有MgCl2142.5g,MgSO460g,根据化学式计算
MgCl2:
MgSO4: 60g×2424+32+64=12g
则1000克盐卤可制备金属镁36g+12g=48g
②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各种海洋能源有待开发,开发前景广阔的能源有潮汐能等
27.【答案】(1)生物群落(或群落)
(2)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写出其中两种即可
(3)增加生物种类(合理即可)
(4)A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解答】(1)人工湿地内的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或群落)。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有水分、土壤、阳光、空气等。
(3)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增加生物种类。
(4)食物链总长度短,人获得的能量较多,故先吃鸡,后吃玉米。这样子两条食物链最短,获得能量最多。
故选A。
28.【答案】(1)两栖类
(2)有性生殖
(3)生物群落(或群落)
(4)植物 →凤阳巨基叶蜂→白斑尾柳莺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两栖动物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通过皮肤进行呼吸;
(2)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4.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1)百山祖角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
(2)白斑尾柳莺属于鸟类,鸟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所以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3)公园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或群落)。
4)白斑尾柳莺以风阳巨基叶蜂幼虫等为食,凤阳巨基叶蜂幼虫又以植物的嫩叶等为食,据此写出该食物链植物 →凤阳巨基叶蜂→白斑尾柳莺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