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2:物质的特性
一、单选题
1.(2022·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钢铁熔化 C.钢铁生锈 D.铁球下落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铁丝弯折后,只是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钢铁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钢铁生锈,即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铁球下落时,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2022·温州)《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给墙壁烤火能够提高墙壁的温度,进而提高湿纸的温度,从而加快水分蒸发,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2022·绍兴)下列关于压强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甲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B.实验乙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C.实验丙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D.实验丁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面增大
【答案】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片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在覆杯实验中,水和纸板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强,因此没有下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用东西堵住导气管口,此时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点升高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向两个纸条中间吹气时,纸条中间空气流速大而压强小,在周围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纸条都向中间靠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图丁中,当金属盒向下移动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2022·舟山)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ad段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晶体在熔化时,虽然不断的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bc段。
故选B。
5.(2022·丽水)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场最。冰壶投出后,同队队员在冰壶的前方擦刷冰面,形成水膜,使冰壶沿预设轨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擦刷冰面是为了增大摩擦
B.冰面上的水膜是液化形成的
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擦刷冰面,冰面会产生一层水膜,从而减小摩擦力,故A错误;
B.冰面从固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
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有惯性,故C错误;
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6.(2022·丽水)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 C.打磨石雕 D.酿山哈酒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煅烧青瓷、烧制竹炭、酿山哈酒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打磨石雕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C。
二、填空题
7.(2022·湖州) 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答案】(1)分解
(2)吸收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2)在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返回舱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分级,从而生成新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分解。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8.(2022·宁波)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金属锆熔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3)在850℃条件下,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物理
(2)40
(3)2Mg+ZrCl4 Zr+2MgCl2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原子的构成;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金属锆熔化时,只是组成原子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锆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0.
(3)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在850℃下反应,生成锆单质和氯化镁,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Mg+ZrCl4 Zr+2MgCl2 。
9.(2022·温州)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治疗新冠的新药——中药千金藤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千金藤素来自千金藤,其化学式为C37H38N2O6,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氧化,需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千金藤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填序号)
(3)图乙所示为千金藤植株,据图判断其为 植物。
【答案】(1)白色固体(或难溶于水)
(2)①
(3)被子
【知识点】种子植物;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及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各类植物的特点进行判断。
【解答】(1)物理性质: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故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难溶于水)。
(2) 由化学式C37H38N2 可知,C元素的含量是最高的,故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①。
(3)千金藤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还有果实,故其属于被子植物。
10.(2022·金华)跳台滑雪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
(1)北京冬奥会上某运动员在跳台滑雪比赛时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该运动员沿跳台从A点到B点的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是 ;
(2)跳台采用的人造雪可循环利用,体现绿色奥运理念。造雪时不断吸入水,喷出粉状雪,该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答案】(1)变小
(2)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2)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从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因此它的重力势能减小;
(2)造雪时,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因此发生凝固现象。
11.(2022·舟山) 2022年3月,我国最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在北京完成首次试车。氢氧发动机为火箭腾飞提供“硬核”动力,结构简图如图。
(1)为便于运输和储存,通常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氢气和氧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分别储存于火箭的液氢贮箱和液氧贮箱。
(2)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使发动机对火箭持续做功,直至上升到特定轨道,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答案】(1)液化
(2)化学能→内能→机械能(或化学能→机械能)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解答】(1)氢气和氧气原来为气态,后来变成液态,这个过程叫液化。
(2)燃料具有化学能,通过燃烧的方式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运动,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2·宁波)为何晾在密闭空间里的湿衣服不容易干 小宁思考后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空气湿度会对水蒸发产生怎样影响
【实验装置】
在七个相同的密闭房间内装有相同的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控制每个房间的气温和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空气湿度都在70%以上。
②开启每个房间的除湿机,用除湿机调节房间湿度,使七个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在实验期间分别控制在一定值;
③用相同质量的水把毛巾均匀湿润,完全展平后晾在晾衣架上,读取电子秤的示数m1;
④经相同时间后,再次读取电子秤的示数m2。
(实验过程中水蒸发对毛巾温度的影响、除湿机工作时对室内空气流动和室温的影响均忽略)
【实验数据】
空气湿度 40% 45% 50% 55% 60% 65% 70%
m1/g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m2/g 599.9 586.0 573.1 561.3 550.6 540.7 532.0
(1)【实验结论】
在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空气流速等条件均相同时, ,水蒸发越快。
(2)【实验反思】
从微观角度分析,一部分液态水的分子能逸出水面成为气态水的分子,另一方面部分气态水的分子也会返回水中成为液态水的分子;当逸出的水分子数量比返回的水分子数量多时,宏观上表现为水蒸发了。本实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返回水中的水分子数越 。
【答案】(1)空气湿度小
(2)多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毛巾上蒸发的水越多,绳子对电子秤上物体的拉力越小,则电子秤的示数越大,因此根据电子秤示数的增大量可以判断水分蒸发的快慢。
(2)空气湿度大时,蒸发的越慢,据此分析返回水中分子的个数变化。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空气湿度越小,电子秤的示数变化越大,即蒸发越快,那么得到结论:在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空气流速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小,水蒸发越快。
(2)本实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返回水中的水分子数越多。
四、解答题
13.(2022·杭州)小金利用厚度均匀的合金板(厚度为1cm),制作了一个无盖的不漏水的盒子。成品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1440g。(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盒子开口朝上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2)合金板的密度。
(3)将盒子开口朝上,缓慢放入水中,当盒子上沿与水面齐平时松手(水足够深),盒子稳定后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为 (选填“漂浮”或“沉底”),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答案】(1)解:p盒= =1000Pa
(2)解:V合金=V外-V空心=720cm3-400cm3=320cm3
ρ合金= =4.5×103kg/m3
(3)沉底 盒子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ρ水gV浮=1.0×103kg/m3×10N/kg×720×10-6m3=7.2N G盒=m盒g=1.44kg×10N/kg=14.4N F浮【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盒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 计算即可;
(2)根据图可知,盒子内空心部分为长方体,长和宽为:12cm-2cm=10cm,高为:5cm-1cm=4cm,根据V空=abc计算出空心体积,再用同样方法计算出盒子外部的总体积,然后二者相减得到合金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出合金的密度。
(3)当盒子上沿与水面平齐后,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的总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水gV浮 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再与盒子的重力比较,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
【解答】(2)根据图可知,盒子内空心部分为长方体,长和宽为:12cm-2cm=10cm,高为:5cm-1cm=4cm,
根据V空=abc=10cm×10cm×4cm=400cm3;
盒子的总体积:V=a'b'c'=12cm×12cm×5cm=720cm3;
则V合金=V外-V空心=720cm3-400cm3=320cm3;
则合金的密度: 。
14.(2022·台州)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C10H12O2)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
(1)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
(2)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①代表 元素。
(3)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 。
【答案】(1)24
(2)C(或“碳")
(3)气温低,分子运动慢,油质不易挥发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原子的个数,将所有原子的个数相加即可;
(2)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越大,则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3)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因素,即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0H12O2 可知,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原子个数:10+12+2=24。
(2)根据化学式 C10H12O2 可知,
丁香油酚中C、H、O的元素质量之比为:(12×10):(1×12):(16×2)=120:12:32;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①为C。
(3)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气温低,分子运动慢,油质不易挥发。
15.(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
【答案】(1)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3)质子之间存在排斥力而不分开,肯定有一种力能够将排斥力抵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合理的猜测为: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1 / 1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2:物质的特性
一、单选题
1.(2022·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钢铁熔化 C.钢铁生锈 D.铁球下落
2.(2022·温州)《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3.(2022·绍兴)下列关于压强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甲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B.实验乙说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C.实验丙说明气体的压强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D.实验丁说明同种液体中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面增大
4.(2022·舟山)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ad段
5.(2022·丽水)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场最。冰壶投出后,同队队员在冰壶的前方擦刷冰面,形成水膜,使冰壶沿预设轨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擦刷冰面是为了增大摩擦
B.冰面上的水膜是液化形成的
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2022·丽水)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 C.打磨石雕 D.酿山哈酒
二、填空题
7.(2022·湖州) 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8.(2022·宁波)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金属锆熔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3)在850℃条件下,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2022·温州)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治疗新冠的新药——中药千金藤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千金藤素来自千金藤,其化学式为C37H38N2O6,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氧化,需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千金藤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甲所示,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填序号)
(3)图乙所示为千金藤植株,据图判断其为 植物。
10.(2022·金华)跳台滑雪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
(1)北京冬奥会上某运动员在跳台滑雪比赛时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该运动员沿跳台从A点到B点的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是 ;
(2)跳台采用的人造雪可循环利用,体现绿色奥运理念。造雪时不断吸入水,喷出粉状雪,该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11.(2022·舟山) 2022年3月,我国最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在北京完成首次试车。氢氧发动机为火箭腾飞提供“硬核”动力,结构简图如图。
(1)为便于运输和储存,通常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的方式将氢气和氧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分别储存于火箭的液氢贮箱和液氧贮箱。
(2)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使发动机对火箭持续做功,直至上升到特定轨道,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2·宁波)为何晾在密闭空间里的湿衣服不容易干 小宁思考后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空气湿度会对水蒸发产生怎样影响
【实验装置】
在七个相同的密闭房间内装有相同的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控制每个房间的气温和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空气湿度都在70%以上。
②开启每个房间的除湿机,用除湿机调节房间湿度,使七个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在实验期间分别控制在一定值;
③用相同质量的水把毛巾均匀湿润,完全展平后晾在晾衣架上,读取电子秤的示数m1;
④经相同时间后,再次读取电子秤的示数m2。
(实验过程中水蒸发对毛巾温度的影响、除湿机工作时对室内空气流动和室温的影响均忽略)
【实验数据】
空气湿度 40% 45% 50% 55% 60% 65% 70%
m1/g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m2/g 599.9 586.0 573.1 561.3 550.6 540.7 532.0
(1)【实验结论】
在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空气流速等条件均相同时, ,水蒸发越快。
(2)【实验反思】
从微观角度分析,一部分液态水的分子能逸出水面成为气态水的分子,另一方面部分气态水的分子也会返回水中成为液态水的分子;当逸出的水分子数量比返回的水分子数量多时,宏观上表现为水蒸发了。本实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返回水中的水分子数越 。
四、解答题
13.(2022·杭州)小金利用厚度均匀的合金板(厚度为1cm),制作了一个无盖的不漏水的盒子。成品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1440g。(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盒子开口朝上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2)合金板的密度。
(3)将盒子开口朝上,缓慢放入水中,当盒子上沿与水面齐平时松手(水足够深),盒子稳定后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为 (选填“漂浮”或“沉底”),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14.(2022·台州)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C10H12O2)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
(1)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
(2)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①代表 元素。
(3)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 。
15.(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铁丝弯折后,只是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钢铁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钢铁生锈,即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铁球下落时,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上方空气流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给墙壁烤火能够提高墙壁的温度,进而提高湿纸的温度,从而加快水分蒸发,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片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在覆杯实验中,水和纸板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强,因此没有下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用东西堵住导气管口,此时瓶内气压增大,水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点升高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向两个纸条中间吹气时,纸条中间空气流速大而压强小,在周围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纸条都向中间靠拢,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图丁中,当金属盒向下移动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增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晶体在熔化时,虽然不断的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bc段。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惯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的作用;
(4)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解答】A.擦刷冰面,冰面会产生一层水膜,从而减小摩擦力,故A错误;
B.冰面从固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
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有惯性,故C错误;
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煅烧青瓷、烧制竹炭、酿山哈酒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打磨石雕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C。
7.【答案】(1)分解
(2)吸收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2)在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返回舱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分级,从而生成新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分解。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8.【答案】(1)物理
(2)40
(3)2Mg+ZrCl4 Zr+2MgCl2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原子的构成;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金属锆熔化时,只是组成原子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锆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0.
(3)镁(Mg) 与四氯化锆(Z rCl4) 在850℃下反应,生成锆单质和氯化镁,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Mg+ZrCl4 Zr+2MgCl2 。
9.【答案】(1)白色固体(或难溶于水)
(2)①
(3)被子
【知识点】种子植物;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异同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及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各类植物的特点进行判断。
【解答】(1)物理性质: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故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难溶于水)。
(2) 由化学式C37H38N2 可知,C元素的含量是最高的,故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①。
(3)千金藤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还有果实,故其属于被子植物。
10.【答案】(1)变小
(2)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2)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从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因此它的重力势能减小;
(2)造雪时,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因此发生凝固现象。
11.【答案】(1)液化
(2)化学能→内能→机械能(或化学能→机械能)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1)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解答】(1)氢气和氧气原来为气态,后来变成液态,这个过程叫液化。
(2)燃料具有化学能,通过燃烧的方式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运动,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12.【答案】(1)空气湿度小
(2)多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毛巾上蒸发的水越多,绳子对电子秤上物体的拉力越小,则电子秤的示数越大,因此根据电子秤示数的增大量可以判断水分蒸发的快慢。
(2)空气湿度大时,蒸发的越慢,据此分析返回水中分子的个数变化。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空气湿度越小,电子秤的示数变化越大,即蒸发越快,那么得到结论:在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空气流速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小,水蒸发越快。
(2)本实验中,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返回水中的水分子数越多。
13.【答案】(1)解:p盒= =1000Pa
(2)解:V合金=V外-V空心=720cm3-400cm3=320cm3
ρ合金= =4.5×103kg/m3
(3)沉底 盒子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ρ水gV浮=1.0×103kg/m3×10N/kg×720×10-6m3=7.2N G盒=m盒g=1.44kg×10N/kg=14.4N F浮【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盒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 计算即可;
(2)根据图可知,盒子内空心部分为长方体,长和宽为:12cm-2cm=10cm,高为:5cm-1cm=4cm,根据V空=abc计算出空心体积,再用同样方法计算出盒子外部的总体积,然后二者相减得到合金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出合金的密度。
(3)当盒子上沿与水面平齐后,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的总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水gV浮 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再与盒子的重力比较,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
【解答】(2)根据图可知,盒子内空心部分为长方体,长和宽为:12cm-2cm=10cm,高为:5cm-1cm=4cm,
根据V空=abc=10cm×10cm×4cm=400cm3;
盒子的总体积:V=a'b'c'=12cm×12cm×5cm=720cm3;
则V合金=V外-V空心=720cm3-400cm3=320cm3;
则合金的密度: 。
14.【答案】(1)24
(2)C(或“碳")
(3)气温低,分子运动慢,油质不易挥发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原子的个数,将所有原子的个数相加即可;
(2)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越大,则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3)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因素,即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0H12O2 可知,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原子个数:10+12+2=24。
(2)根据化学式 C10H12O2 可知,
丁香油酚中C、H、O的元素质量之比为:(12×10):(1×12):(16×2)=120:12:32;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故①为C。
(3)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气温低,分子运动慢,油质不易挥发。
15.【答案】(1)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3)质子之间存在排斥力而不分开,肯定有一种力能够将排斥力抵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合理的猜测为: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