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一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那时……
第二天,……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小时候也有一段怎样的经历,给了他怎样的启示呢?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并勾画关键语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会复述故事情节。
2.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学会在人生道路上
的生活哲理。
莫顿·亨特(1927~1983) 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 励志 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 心理学家 。
他的代表作有: 《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 。
本文选自 《心理学与成长》 。
走近作者
默读感知
抢答环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故事发生在哪里?
3、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4、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5、“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6、我是怎样脱险的?
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费城的悬崖上
“我”,5个男孩,父亲
游戏玩厌 去爬悬崖
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
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默读感知
文章叙述了“我”在悬崖上 遇险,脱险 的经历,并由此悟出了 经验 。
用两个字填空,概括故事情节:
( )险——( )险
遇
脱
研读探究
“我”遇险时心理变化的过程。
一、犹豫不决 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
二、晕眩 哭泣
三、神情恍惚 害怕和疲劳
研读探究
“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过程。
1、最初:毫无信心
2、继而:信心萌发
3、随后:信心大增
4、最后:激动抽噎
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 我会摔死的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再一次,我做到了
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这一系列的 心理变化 ,让“我” 增强 了战胜困难的 信心 并 推动情节发展 。
品读赏析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第16段)
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心理描写 , “我”因为 害怕 只知道哭泣,而 忘了自我 的存在,这就将“我” 害怕到了极点 的情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品读赏析
“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第26段)
(从用词角度赏析“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是 非常小心 的意思,写“我” 不敢大胆迈步 ,表现“我”的 胆怯和小心 的心理。
品读赏析
文中冒险、脱险部分的一个“哭泣”、一个“抽噎”(16段和28段中)是否一样?
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其实截然不同:
【前者】 是恐惧和伤心,
【后者】 有复杂情感,有历险的余悸,有脱险的欣喜有对父亲的感激,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归纳拓展
主旨
本文讲述了“我”童年时爬崖遇险以及在爸爸的帮助下 一步步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从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将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终能战胜一切困难。
归纳拓展
板书
分解困难
赢得胜利
课外延伸,联系实际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作业布置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或危险?你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或危险的?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请你把它写到作业本上,不少于400字。
一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正像歌中所唱“不经历 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大声地对自己说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