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7-06 10: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复习提问: 一、新中国的内政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____ 地点: _____ 内容 : ____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性质:
权力机关:
根本政治制度:____
宪法性质:____3、选举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务院总理—— 我国坚持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_______________(最高 权 力机关)和________________

二、新中国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____
⑵内容:_____⑶影响:____2、万隆会议⑴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地点:_____⑵会议的性质:____
⑶会议的主题:___⑷ 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和意义:___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材料: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和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回答:(1)材料中,毛泽东讲话揭示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针对材料中的情况,中国做出怎样的计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是对全国
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
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
和方向。1 、过渡时期的含义: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一化:________________
(2)三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五计划 (1953—1957)(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任务: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比重稳步增长。
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的基本含义:工业化建设由农业国工业国把中国:改造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从私有制公有制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示意图鞍山钢铁公司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时间:1953年——1956年底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途径:走集体化道路加工订货向公私合营过渡(利用、限制、改造)结果: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不足:速度过快,工作过于粗糙,出现偏差意义: (1)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3)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实质:私有制→公有制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
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剥削阶级
消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知识探究课堂小结 过渡时期总路
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3 — 1957年1956年底 完成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学得怎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A、1949年--1950年
B、1949年--1953年
C、1949年--1956年
D、1949年--1952年C二、选择题 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C3、随着工业化起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这次改造的主要行业有( )
①农业  ②手工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官僚资本  ⑤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