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2: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 作
修改润色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重点难点 1.学会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的常用方法,能对文章进行恰当的修改润色。 2.掌握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对文章进行润色,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上展示的作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很多作文。你们可能觉得写是你们的事,而修改是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是提升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那么,修改作文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 二、合作探究 1.修改润色的重要性。 明确: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样长期坚持,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③使作文升格。修改润色可以使文章在原文基础上升格,也可以使原有写作水平升格。 2.怎样修改润色? 明确:(1)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①关注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②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文章开头要简短明了,要有清晰的点题句。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③关注文章所选材料,看内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所选材料应该是新颖的典型材料,且能很好地揭示主题。对所选材料要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④关注文章文体,看文体是否明确。文体要符合题干的要求,应依立意和材料确立文体;文体必须明确,不能“四不像”。 (2)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言”指言辞和表达。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 第一阶段:改“对”。 ①对错别字、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通过修改,使标点、字词正确,使词语使用准确恰当,使句子通畅连贯,读起来顺口入耳。 ②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 第二阶段:改“好”。 ①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比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心,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又如写景,除了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还可以从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考虑增加几个事实论据,或多引入几句名言,或增加一两种论证方法,使论据更充分、论证更严密。如果写说明文,可以增加几种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 ②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 ③适当引用古诗词。恰当引用几句古诗词,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学气息,为文章增色。 ④恰当使用特殊句。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短句,或者骈散结合的句子,使句式灵动、优美、变幻多姿。 ⑤适当炼字、炼句。比如郭沫若写剧本《屈原》,有句台词初稿为“你是无耻的文人”,在排演时接受演员的建议,改为“你这无耻的文人”,一字之差,力度迥然有别。这就是炼字的功效。 三、技法点拨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先“意”后“言”。 明确: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作出修改。只有“意”正确恰当了,“言”的修改才能有依据,有效果。 2.作文修改究竟改什么? 明确:作文修改就是给作文“找毛病”“动手术”。可以根据写作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一查审题准不准;二查扣题紧不紧;三查立意高不高;四查中心明不明;五查材料新不新;六查材料要典型;七查内容要具体,详略安排依中心;八查条理清不清,层次结构必分明;九查修辞要生动,遣词造句和分寸;十查句子通不通,标点符号用不混。 3.文章修改润色的具体方法。 明确:(1)通读法。在修改文章时要一边通读,一边思索,遇到语意不畅、气势不接的地方,要加以改正。 (2)冷却法。如果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把写好的作文收起来,放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来看。这样做能够让我们从原来的思路中跳出来,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它,这时往往更容易发现原来文章的不足。 (3)求助法。就是请教别人,把初稿拿给他(她)看,或者读给他(她)听,然后请他(她)提出修改意见。 (4)推敲法。边写边改,发现不妥当的地方及时修改,不断寻找最佳的表达。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写作质量。 4.修改润色的注意事项。 明确:(1)兼顾“言”和“意”,不能顾此失彼。 (2)既要改“对”,更要改“好”。 (3)以自我修改为主,以互助修改为辅。 (4)修改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漫无目的胡乱修改。 (5)不能满足于一次修改,要进行多次修改。 (6)改好后大声朗读,自我感知,自我评定,精雕细琢。 四、范文引路 【文题一】阅读下面的短文(见“文题一例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前都要反复斟酌,以防与原意不符。 文题一例文: [原文] 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①寻人启事的要点②,一边叫③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④”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⑤ “然后就是年龄。⑥”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⑦;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⑧。 “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⑨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⑩”“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我们都努力地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大部分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下面是很重要的一点——穿着。今天早上看到妈妈时她穿着什么衣服呢?”$“我妈好像有一件紫色的上衣吧?”“我记得她穿过一条黑裤子,是今天吗?”……平时哪个同学%的衣服很好看,或是穿了双名牌鞋,大家很快就都发现了;虽然没当面见过最喜欢的明星,但他在什么场合穿了什么衣服,都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刚送自己来上补习班的妈妈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 最后,一则简单的寻人启事,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可当我回家后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时,她却写得又迅速又具体。( ) (改编自孙道荣《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修改示例] ①“讲”改为“讲解”。 ②“要点”改为“写作要点”。 ③“叫”改为“让”。 ④“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改为:“‘首先,寻人启事要先说明所寻找的人的姓名和性别。’老师说道。” ⑤“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改为:“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然后快速地在纸上写下自己妈妈的姓名和性别。” ⑥“然后就是年龄。”改为:“‘接着,我们还要告诉别人妈妈的年龄,便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辨认妈妈。’老师有条不紊地说着。” ⑦“写好了两个数字”改为“写下了妈妈的年龄”。 ⑧“还有的同学……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改为“可是,还有的同学在纸上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最后也没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我想,他们的妈妈知道后会很失望吧”。 ⑨“写好了吗?再然后就是外貌特征。”改为:“过了一会儿,老师问:‘同学们写好了吗?写好了我们就要描述妈妈的外貌特征了。’” ⑩“你们知道什么是外貌特征吗?”改为:“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有什么外貌特征吗?” !“一位同学说道”改为“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回想着”改为“回想着妈妈的模样”。 #“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改为“在不确定中,我只好胡乱编了几个特征赶忙写上去”。 $“下面是很……什么衣服呢?”改为:“老师接着说:‘此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穿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早上妈妈穿了什么衣服?’” %“平时哪个同学”改为“大部分同学都为此苦思冥想着,这时,我忽然想到,平时哪个同学”。 ^“都一清二楚”改为“同学们都一清二楚”。 &“穿的是什么样子的衣服,却没有注意过。”改为:“穿了什么衣服,却没有人注意过。想到这儿,我内心满是愧疚。” *“一则简单……竟没有一个人写完整”改为“竟没有一个人将这则简单的寻人启事写完整”。 (“可当我回家……又具体。”改为:“回家后,我请妈妈写一则寻找我的寻人启事,只见她稍作思考,便迅速又具体地写好了。” )添加“妈妈很爱我们,时刻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教师总评:对比原文,修改后的文章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表达更为准确,去掉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改正了用语不当的毛病;二是细节更加丰富,老师的语言、同学们的情态更加形象;三是主题更加突出。结尾的反问句既引人深思,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五、写作实践 根据文题二、文题三的要求、提示,选择其一,当堂作文。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作文讲评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写作“修改润色”,对如何修改文章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写作练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对我们自己写的习作进行一次讲评,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二、备选题目展示 【文题二】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提示: 1.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了更好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 2.可以尝试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往往会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顺畅,哪些地方拗口。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 3.修改之后与原稿进行对比,说说你修改的理由。 【文题三】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首先梳理自己写作的基本情况,用简洁的语言作介绍。 2.总结写作中表现好的方面,想想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办法。 3.写完后先放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看看除了字、词、句以外,立意、结构等方面是否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三、互评互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人主要看一位同学的作文,之后略批同学的作文。评语一般不得少于四行,评语要有针对性,既要指出文章的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 针对习作的评阅要求: ①看习作卷面是否整洁? ②看习作是否有错别字,并一一给予指正。 ③看习作是否有病句。挑出习作中的病句,要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并改正。 ④看习作的标点符号是否有明显错误。注意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 ⑤看习作的段落顺序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出清晰的脉络? ⑥看习作能否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能否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 ⑦看习作的构思、选材是否突出了文章中心?文体是否明确? 四、范文赏析 文题二例文: 新芽·我 初春的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代替了漫天飞舞的柳絮,挂满枝头的霜雪盖住了摇曳枝头的绿叶①,白茫茫的一片,似乎压住了所有的生气,一切都显得清冷……② 独自走在飘雪的大街上,望着头顶飘飞的雪花,感觉自己就是一片随风飘舞、不知去向的雪花,无助、失意、迷茫……③ 看看天,看看远方,才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犹如那在风中飘舞的雪花④。走着走着,不经意间看见了那被雪片压弯的枝条,好似生气全无,就像自己一样。陡然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⑤,心中突然⑥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何不拂去枝条上的雪,让枝条恢复一丝生气呢?我伸出手,慢慢地向枝条伸去,手却停在半空……“我给枝条拂去雪花,谁为我拂去心中的雪花呢?”想着,手又缩了回来。“何必那么想呢?”手又伸了出去。⑦慢慢地拂去一片片的雪。 忽然,一颗新芽!一颗新芽呈现在我的面前⑧。再拂去枝条上的雪,一颗颗的新芽出现了,虽不饱满,却充满了生气。“雪下怎么会有新芽呢?它们能熬得住这寒冷的霜雪吗?⑨”我不禁脱口自语道。 “说什么呢?”不知什么时候,一位老大爷⑩站在了身后。 我回转身,恭敬地叫了声:“大爷!”“小伙子,看什么呢,这么出神?我已在你身后站了一会儿了。” “新芽!雪下新芽!”我惊叹地回答。 “噢,新芽呀,它们的确值得你们驻足。知道吗,天虽然冷,雪虽然厚,但这是压不住生命的萌发的。这些新芽,经历了一冬的积蓄,必定会在春天萌发的,就像你一样 。” “像我一样?你怎么知道像我一样?” “小伙子,我怎么不知道,哈哈……”老大爷说着走远了。 是的,新芽如此,自己也是如此。现在是自己的冬天,但这不也是自己积蓄力量的时候吗?冬天虽漫长,但春天总是会来的。只要心中有梦,充满生气,还怕新芽不能萌发吗?自己不能成功吗? [修改后作文] 雪中新芽 初春的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代替了漫天飞舞的柳絮,白茫茫的一片,似乎压住了所有的生气,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冷!初三,唉……难得有雪,独自走在飘雪的校园。 看看天,看看远方,才感觉到天地之广袤,才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犹如那风中飘舞的不知去向的雪花无助、迷茫……不经意间瞥见了那被雪片压弯的小杨树的枝条,好似生气全无,就像我自己。 陡然间,心中涌起一股冲动,一股强烈的冲动:何不拂去枝条上的雪,让它轻轻松松地不带任何重压地生活呢!伸出手,慢慢地向枝条伸去,却又停在了半空:“我给枝条拂去雪花,谁为我拂去心中的雪花呢?”手缩了回来。“心中有雪的日子太难熬!”手又伸了出去。慢慢地拂去一层一层的雪。 “新芽!新芽!”当几颗鹅黄中泛着绿意的新芽呈现在眼前时,我惊呼道。迫不及待而小心翼翼地再轻轻拂去整个枝条上的雪,一颗颗的新芽出现了。虽不饱满,却充满了生气。 “好顽强的新芽!”我不禁自语道。 “说什么呢?”不知什么时候,班主任站在了身后。 我回转身,恭敬地叫了声:“老师!” “晓童,看什么呢,这么出神?” “新芽!新芽!雪下新芽!”我惊叹地回答。 “哦,新芽!它们的确值得我们驻足。天虽然冷,雪虽然厚,但压不住生命的萌发。这些新芽,经历了一冬的积蓄,必定会在春天萌发的,就像你一样。”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我迷茫地看着老师。 “是的,正如你,十年寒窗苦读正是你的冬天。”班主任说着走远了。 看着新芽,我陷入了深思……噢!新芽如此,自己也是如此。现在是自己的冬天,但这不也是自己积蓄力量的时候吗?冬天虽漫长,但春天总是会来的。只要心中有梦,还怕新芽不萌发吗?玉砌般的世界,好美! 教师总评:本文选材较好,借新芽的萌发感悟生活。因没有很好地雕琢语言,总感觉文意不深。①处“摇曳枝头的绿叶”与全文所写不符,既然“叶”已“绿”,“芽”要怎么解释?②处出现在首段,有“明目醒人”之功效,这里的环境描写又起渲染作用,完全可以变换句式以突出“冷”。③与④部分重复,“感觉自己……”与“意识到自己……”可以整合在一起。⑤处的“暖流”不通,何来“暖”?可改为“冲动”。⑥处的“突然”与前文的“陡然”重复。⑦处不连贯。⑧处可变换句式,以突出发现新芽后的惊喜。⑨处多余。⑩处语言既不符合人物身份,又给人突兀之感。 处应卒章显志,但文句意蕴不足,如能锤炼一下语言,就更有韵味了。 文题三例文: 谈谈我的写作 从执笔写第一篇作文起,我的写作之路可以说是较为顺利的。我从开始写作文至今,就一直受到周围人的夸赞,五年级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六年级开始获各种奖……① 也许是过于一帆风顺,我有些飘飘然了,又也许是我遇到了写作的瓶颈期,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比如一个月前写的作文《汶钟虞渊》就被老师点评道:“一看标题,立即就不想看了,因为不知是什么意思。”“文章的内容写得很模糊、很浮夸,令人不知所云。”②我反复读这一篇《汶钟虞渊》,不禁感叹:什么时候我的作文写成这样了? 一直以来,我的作文都被称赞笔法细腻、思路清晰、想象丰富、情节紧凑。初中第一次考试,作文的主题是:校园中你最喜欢的地方。看到这个主题的那一瞬间,我只想大喊数声“万岁!”开学前一天晩上,我特意到新学校里走了一圈,当时宿舍楼底下的杯形花坛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粗糙的米色石面,杯身上勾勒着一圈圈雅致精细的纹路,不断交错又汇合。虽只是简单的花纹,可我眼前却浮现出了一棵参天的金色枯树。那条条花纹,奔流穿梭着强劲的生命之血,我们便是那新生之儿,从踏进这学校的那一刻起,每个人的灵魂都紧紧联系在一起,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编录进这杯形花坛里……写作文的时候我笔下生风,由对花坛外部特征的细腻描写写到对未来的无限畅想,写的时候还不忘细心处理好词语间的搭配。于是,这篇考场作文得了年级最高分。③ 我总结了一下之前作文写得还不错的原因,主要是我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构思新颖,层次分明;语言不拖沓,透着清新、自然和温暖;展开了适当的想象,不论是对未来的想象,还是对意境的想象,都恰到好处地点明了中心思想,升华了主题。④ 连续的成功,让我获得了许多褒奖,却也带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妈妈一直都不太喜欢我的作文,认为我的作文语言过于烦琐,不够简练。她说我总是在写一些虚拟的、和生活不沾边的,或者是别人很费解的东西,自以为深奥、与众不同。年少气盛的我自然少不了和妈妈争辩,我认为她就是不够了解我,不理解我想要表达的内容。我甚至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思想深度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境界,开始莫名其妙地沾沾自喜起来。⑤ 直到看到老师对我的《汶钟虞渊》的评价,“浮夸”“不知所云”,这两个词像刀子一样狠狠扎在我的心口上。 我反反复复地读《汶钟虞渊》,发现其实老师说得很对——首先,题目没起好。我一心想着怎么把题目起得新颖一些、深奥一些,却忘了如果别人看不懂你的题目,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其次,我过多地引用了一些生僻的神话故事。起初只是为了渲染气氛,但后来没有把握好度,开始大篇幅地描写一些虚幻的场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最重要的是,主题错得离谱。本来要写以“人生”为主题的作文,我却自以为是地觉得怎么写都行,还想当然地用了以前作文中的题材。⑥ 现在我才醒悟过来,我一直都在盼望读者从我的文章中领悟我想要传达的意思,却没想过将自己的意思更清楚地写出来。这是不对的,我需要改变了! 前段时间老师对我说:“你之前的文章有时令人很费解,现在好了很多,语言简洁明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没有谁会一直一帆风顺。同样的,如果想要写好作文,必定会经历些许挫折,但只要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克服,不断完善自己,未来将一片光明。⑦【写法点评】 ①开篇写了“我”在写作上小有成绩,引出话题。 ②欲扬先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写出自己以往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 ④归纳写作成功的原因,也为读者指出了写作的要点。 ⑤用妈妈的观点点出“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⑥“我”通过深刻的反思,找到了自己写作中的问题,也给读者敲响了警钟。 ⑦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教师总评:这篇文章作者通过梳理自己的写作经历,让读者对其写作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写作结构上,一方面,作者欲扬先抑,不直接告诉读者《汶钟虞渊》的内容,而是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另一方面,在总结写作中的不足时,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体现出作者对自身写作情况的反思。
五、作业布置 修改自己的本次习作,并整理成电子稿,将各组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其余同学把电子稿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供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