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2: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本课生字词。 2.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把握主要的戏剧冲突。 3.结合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命运。 4.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把握主要戏剧冲突。 2.品味人物台词,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命运。 3.把握剧本主旨,对剧本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文化生活状况有自己的思考。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决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节选)》。 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字音字形 怯懦( )   忌讳( )  砧( )板    耷( )拉 huǎng( )子 侦jī( )  雕梁画dòng( ) xíng( )头 2.词语解释 (1)赫赫扬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雕梁画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簇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凄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材初探 (1)剧本需要多种矛盾冲突,课文中下面人物间的冲突是怎样的? ①唐茂昌与王子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罗大头与卢孟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剧本中人物台词,多用方言、俗语,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处境,请举例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nuò huì zhēn dā 幌 缉 栋 行 2.(1)形容兴旺显赫。(2)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3)名声响亮,即名声很大。(4)(许多人)紧紧围着。(5)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6)凄凉悲惨。 3.(1)①唐茂昌仗着是“老唐家的买卖”,又嫉恨卢孟实“在老家置产业”,强行要钱。王子西既为难又不敢公然反抗,只能勉强应付。 ②罗大头仗着自己是福聚德的“顶梁柱”,对卢孟实不服,要挟撂挑子,羞辱卢孟实。 (2)示例:玉雏儿劝唐茂昌和福子“歇歇脚,喝口茶”。福子道:“我们怕闪了舌头。”“闪了舌头”这一俗语的意思是让人说话注意,别说大话、不切实际的话,衬出福子狗仗人势、阿谀主人的圆滑和庸俗。 三、走近文本 1.作者简介 何冀平,1951年出生,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话剧《天下第一楼》在演出后轰动一时,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该剧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作品。 2.背景资料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醉心梨园,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 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累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玉雏儿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 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骗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的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这些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衰落原因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出不入的二世祖,整天只知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 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之间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 1.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简要分析。 (1)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明确:“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仗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赔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明确:卢孟实虽在骂小伙计,其实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2.“有人在东家那儿告我,在老家买地置房子,不错,有这事儿。做饭庄子的就不能置产业?就都得吃喝嫖赌走下流?我还想买济南府,买前门楼子哪!”这番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明确:我们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我就是要努力奋斗改变命运,证明给瞧不起我们的人看! 六、写法探究 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明确: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而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文章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当地真实的语言,还原了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实性,才能将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福聚德”这块老字号逐渐从兴旺走向了衰落。那么,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体现出他们怎样的人物形象?下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答案。 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第二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出场人物极多,但许多人都给了我们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此外,话剧要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个性化,自然,精练,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探究本文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二、合作探究 1.开篇的舞台说明都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分别交代了粉刷一新的福聚德门前的陈设,前堂和后厨热闹的情景,以及上上下下人员的整齐穿戴。这些都预示着福聚德开业应该是“开业大吉”的景象。舞台说明从正面刻画了卢孟实第一次出场时的整齐穿戴,写他出场时其他人的毕恭毕敬的样子,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地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卢孟实的威严、庄重、举动利落的形象。 2.卢孟实为什么要责骂小伙计,并给成顺喜钱? 明确:卢孟实虽在骂小伙计,其实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同时,这一情节也表明了卢孟实的赏罚分明。 3.节选部分三次提到了“侦缉队”,这对推动情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次是提到给侦缉队送礼,然后引出他们“是些惹不起的祖宗”;第二次是从无赖克五口中说出了他是侦缉队的;第三次是卢孟实亲口说出他送礼不成的情况。这三次无不流露出侦缉队的丑陋嘴脸,它也正是当时社会黑暗、地痞恶棍横行的写照,政府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普通老百姓在这种环境中过着暗无天日、提心吊胆的生活。 4.通过对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的分析,说说你对卢孟实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明确:①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脚地干”,从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 ②卢孟实一出场,便不屑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徒打交道,且将事物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了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人。通过王子西与常贵的对话,了解卢孟实的背景,知道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志之人。 ③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 ④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 ⑤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的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赔着笑,这是那个时代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 总结: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的人。 5.分析罗大头的人物形象。 明确:罗大头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暴,同时又一身正气,真率,不屑与小人为伍。 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但是他固执、不懂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徒弟,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就要撂挑子走人,脾气也十分火暴。不过,他的火暴脾气也说明他的性格之真,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看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 三、问题探究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叙写装潢一新的福聚德开业当天发生的各种矛盾冲突,形象地描绘了卢孟实想干事业却处处受阻的无奈现实,控诉、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 2.说说你对福聚德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衰落原因最好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出不入的二世祖,整天只知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让福聚德的发展后继无力。 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的顶梁柱,但是又被克五知道了他藏着烟土的事情,罗大头也固执地坚持不到七十岁不传徒弟,再加上小伙计不成器,一旦其出事,这对福聚德是极具打击力的。 这种种迹象,都在昭示着福聚德即将衰落的命运。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等混吃混喝的人之间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 四、写法探究 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明确: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本文设计的矛盾冲突非常集中,如:开业当天,唐茂昌到福聚德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克五讹诈罗大头,被罗大头力拒,克五虽是无赖,却讨了个没趣;罗大头发现烤杆被徒弟成顺用过,让他下跪,训徒;克五想讹诈卢孟实,被其强行赶出;卢孟实严惩不成器的小伙计,却厚赏成顺;罗大头想惩戒成顺,被卢孟实阻拦,引发罗大头的罢工,卢孟实顺势将其辞退,重用成顺;唐茂盛到店里要钱要人,卢孟实被逼得欲骂无言,欲哭无泪。人物虽多,戏剧冲突此起彼伏,但都围绕着唐家两少东家与卢孟实之间的矛盾展开。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节选自《茶馆》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 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 妇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 三 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 妇 (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来,搂住小妞 吻她)宝贝!宝贝! 王利发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王利发 (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 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情节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现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人物对待母女俩的不同态度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乡妇卖女,常四爷赏乡妇母女两碗面。 2.反映了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明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3.秦仲义:王掌柜的房东,民族资本家,看不起穷人,霸道。 常四爷:顾客,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 王利发:茶馆掌柜,精明,有些自私,但心眼不坏。 李三:裕泰茶馆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六、课堂小结 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从梳理情节入手,深度解读了本文内容背后所揭示的社会主题,从而完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性理解与把握。同时,也分析了话剧的重要特征,如从体会“京味”语言把握话剧语言的真实性特征,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话剧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的特征。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下可以尝试自己写写戏剧剧本。 七、随堂检测 (2020·重庆中考A卷)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5题。 赔 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    →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⑥ 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②用假钞,买泥塑(或:买泥塑,急离开)(意合即可) 2.①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 ②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3.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第@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言之成理即可) 4.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④自豪。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言之成理即可) 5.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我”用真钞赔偿假钞。深层含义: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 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三、四题。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