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别砍那棵树
写作背景简介:《樵夫,别砍那棵树》自1830年第一次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运动之前,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美国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世纪20年代,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
一.请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樵夫( ) 嬉( )戏 拯( )救 心弦( )
遮蔽( ) 参( )天 抚( )摸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诗歌开头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说一说诗中哪些句子叙述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注意到诗人对樵夫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吗?
品读第一节
找出本节中表达诗人与这棵树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句子。
品读第二节 :这一节写了“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哪些原因呢?
品读第三节:怎样理解“原谅我愚蠢的泪水,让那棵老橡树留着!”这句诗?
这一节中,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品读第四节: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怎样理解“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这句诗?
这一节诗人在写法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
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