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进酒》是部编本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的一篇诗歌。《将进酒》是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悲愤填膺,在酒酣耳热之际,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豪放洒脱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同时也抒发了他乐观自信的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李白的三首诗,大致了解了李白的语言风格和思想,但是还不能够深入理解李白的思想,不能总结李白的人生态度和精神。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背诵全诗 。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点】
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将带大家学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啊跟酒有关。诗里总是有酒,既然谈到酒,老师就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飞花令,一人说一句含“酒”字的诗词,考考大家的诗词储备。
举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看来大家都能说出很多含酒的诗词,酒,在诗词中的酒,寄寓着诗人非常多
的感情。而在那浩如烟海的写到酒的诗词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备受瞩目的人,
他天生就与酒有关,他是诗仙,也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
仙”,他就是李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将进酒》。
二、 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读准字音
诵读指导: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等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具体地说,表现在:①音顿疏密对比;②音尾长短对比;③音高抑扬对比;④音量轻重对比;⑤音速徐疾对比。
2.解题:将进酒
《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意思是说有一位男子去姑娘家里求亲,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婚就没求成。所以这个姑娘就对这个男子说:“希望你不要生气发怒,就把秋天约定为我们的婚期吧。”“将”是请和愿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你喝酒,劝你喝酒的意思,是一首劝酒歌。“将进酒”属于汉乐府旧题,内容大多写饮酒放歌之事,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李白很喜欢将乐府旧题拿来写,比如行路难也是,借乐府旧题写个人情怀,新旧结合写出传世名作。
3. 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喝酒。
4.为何喝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5.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将进酒,杯莫停”——喝得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喝得豪爽
6. 创作背景介绍
李白一生中有两个关键的节点:一个是他入朝做官,在天宝元年也就是 742 年,他奉诏入京,供奉翰林,步入了仕途 可是这个职位并不能让他大显身手,只能给皇帝写写诗,是一个闲职。第二个节点是在 744 年,也就是李白做官的两三年之后,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他被赐金放还。 之后李白离开了长安,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漫游。这首诗歌就作于他的第二次漫游期间,作于 752 年。这一年李白和岑勋在嵩山元丹丘的家里做客喝酒。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诗歌,去看他们怎么喝酒?以及为什么喝酒?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 细读文本,具体理解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君不见”释义
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去掉的话也不会影响诗歌意思。
(2)问题 1:黄河的水能从天上来吗?头发能在一天之内变白吗?很明显,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啊?
明确: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表现时间流逝得非常之快,且永远不会复返。
(3)问题 2:这两句诗中能看到一个体现诗人情感的字,那就是“悲”字。所以他悲的是什么呢?
明确:悲的是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时候李白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了,他做官时大概在四十岁左右,这个时候他差不多已经五十岁了,处于一个比较低谷的状态,年纪这么大依然功业未成,壮志未展,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板书:悲——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诗人想写时光易逝之悲,却先以黄河水的流逝作比,为后面情感的抒做铺垫,这是一种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4)手法: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此处像宕开一笔,与众不同,一般来说由前面两句得到的启示是珍惜时间,及时努力,而李白呢却认为行乐喝酒才是不负光阴。
问题:这里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生短暂,既然我在此处失意,那我就去另寻寄托,把这种失意之情寄托到酒里面去。(板书:欢——及时行乐)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不像其他诗人藏着噎着比较含蓄,通过一些意象来表达心中感情,李白是直抒胸臆,非常直接,十分豪放,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可是这种自信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强烈激励,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其实就表现现在还没有用武之地,其实是很怀才不遇的,可这种怀才不遇呢也不消沉,反而比较乐观,比较豪迈,其他人写愁,像杜甫就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就很愁,看这个诗歌就会很难过,李白不一样,李白的怀才不遇是一种豪放的怀才不遇,不仔细去感受,可能会被他的表象所欺骗,认识不到其实他也有他的愁。(板书:自信张狂)
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他们喝酒,又有牛又有羊来做下酒菜,所以要痛快地喝他个三百杯。
5.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问题:作者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后的长句形成对比,有什么效果没有?
明确:①让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加快,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诗人情感的变
化,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6.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现在我要为你们唱一首歌了,李白唱的什么歌呢?
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问题:你从这几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钟鼓馔玉指权贵的富贵生活,李白宁愿长醉不醒也不愿去与权贵为伍,但他是真的不愿醒过来吗?我觉得诗人是因为他的才华没有用武之地,抱负得不到施展,所以才不愿回到现实,有一种逃避的感觉,宁愿一醉方休,远离尘世间痛苦的事情。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应该是指不得志,这里的“圣贤”都是有才华而无所施者,诗人举曹植的例子,既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怀才不遇,人生失意,既为古来贤人鸣不平,也为自己抱不平。这里诗人的情感是有些愤懑的,古来圣贤寂寞,自己也人生失意,只能像古来圣贤那样寄情于酒。(板书:愤——圣贤寂寞 人生失意)
8.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李白在诗歌最后,说他有万古愁。李白到底愁什么呢?
明确:联系诗歌内容来看,李白愁人生苦短,时光易逝;联系诗歌创作背景来看,李白愁仕途不遇,抱负难展。但同时呢,这万古的愁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愁,它能够上升到古往今来有才华有抱负却得不到施展的圣贤的共同愁绪,所以是万古愁啊。 (板书:壮志难酬 怀
才不遇)
四、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纵观整首诗歌,我们看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情感状态:悲——欢——愤——愁。李白为什么又悲又欢,又乐又愁,他一方面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方面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既想积极入世同时又有些消极避世,为什么在李白身上会产生这种矛盾?
明确:李白的思想既受儒家影响,又受道家影响,他不像杜甫,以酒为喻,杜甫饮的是什么酒?是浊酒。融汇了他人生几十年的那种“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痛苦,各种各样的问题融杂在一起的那一杯酒,那酒当然浊。李清照是什么酒?“三杯两盏淡酒”,是淡酒,为什么淡酒啊?因为她心里太苦了呀,喝再烈的酒都没有什么滋味,所以李清照喝的是淡酒。但李白不是,李白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不像杜甫是儒家思想很重的一个人,杜甫就是一心想建功立业,想为国为民,不管做不做官,我的心里都装着百姓。李白他一方面想建功立业,但李白又极度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由。他想追求精神自由,就不愿与权贵虚与委蛇,但是他想建功立业,又不得不与权贵和解,这在李白身上就显示出他的矛盾来。(板书:建功立业 是精神自由)
这也是很多人面临的人生困境,但是李白就算是愁,也愁得有他的特色,他借助酒,愁得慷慨豪放,狂浪不羁,整首诗的风格就是这样的。(板书:豪迈 慷慨)
2.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呢
明确:李白嗜酒,更多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他曾经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触犯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处世的常用方法。陶渊明曾经这样谈论酒趣“试酌百情远,重忽忘天”。喝一口酒,种种世俗之情都远离而去;连饮几杯,就忘了自己。饮酒可以使人进入忘物忘己的境地。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人胜,陶渊明则更独特地领悟到了酒能使人“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饮酒,然后借酒排遣,醉后写诗自娱。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
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这嗜酒的
行为是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发泄。
五、课堂总结
《将进酒》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是一曲不
羁灵魂的慷慨悲歌。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
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呢,是开心时也喝酒,
不开心时也喝酒,因为酒可言志,酒显豪放,酒可谴愁。他的诗正是昂扬奋发的
盛唐气最具风骨的体现。(板书:盛唐气象)
六、作业布置
微诗歌创作:参考余光中《寻李白》,创作一首关于李白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