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16.1《赤壁赋》的写景、抒情、说理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梳理感情脉络,背诵全文;
2、把握本文情景理融合、主客问答的表达方式;
3、反复诵读,认真思考,体会苏轼“俗我-真我-觉我”的人生观,培养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情景理融合、主客问答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苏轼“俗我-真我-觉我”的人生观,培养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四、学习方法查阅资料、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动笔创作
五、课时安排
本篇课文共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这种说法,我想问问大家对此是怎样理解的?请大家随便谈谈。实际上,《赤壁赋》这篇课文中就隐含了这三重境界,我们称之为俗我-真我-觉我。今天让我们学习这一课:一幅江水风月图,三重俗真觉境界——《赤壁赋》的写景、抒情与说理艺术。先来看一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二)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赤壁赋》,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熟读成诵了。我们解决了生字生词,也了解了文章的整体思路。现在咱们简单复习一下。课件展示生字词。找个同学来读一遍,并且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课件展示问题。
1、此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三)“凌万顷之茫然”——乐以忘忧的俗我境界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开头到“扣舷而歌”部分,体会苏子“乐”的感情。思考:该部分是如何表现苏子之“乐”的?引导学生发现写景的作用。提问,这段描写主要是围绕哪几个意象展开的?写景部分有什么特点?置身其中,苏子什么感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清风、明月、
江水等核心意象,营造了一幅浩瀚无边、美不胜收的江水风月图,置身其中,纵舟畅游,欢乐无边。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脑海中想象这幅江水风月图,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教师范读。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苏子仿佛忘记了人世间的一切烦恼。这正是乐以忘忧的俗我境界。所谓俗我,就是用自己纯粹朴素的心灵去感受天地万物,得到最自然感性的认识。也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很好理解,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处在这种境界之中。但是与苏子同游的客人,置身于如此美好的江水风月图中,感受到的却是悲。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第二部分。
(四)“知不可乎骤得”——不得自在的真我境界
反复诵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客人因何而悲?请同学们回答。课件总结:英雄豪杰如曹操者,尚且湮没不见;自身生命如此渺小,更加不值一提;面对永恒的长江、明月,想到自己生命短暂,不能像长江、明月一样永生。实际上,客人与苏轼面对的是同一片美不胜收的江水风月图,为什么一个感受到的是乐,一个感受到的却是悲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到自己的理解。并组织
全班讨论,明确:因为客人所处的是不得自在的真我境界。所谓真我,顾名思义,就是追求“真”的我,就是不再满足于俗我的不稳定和不可控,而是企图从理的角度出发,找到掌控人生、实现永久快乐的途径。但正因为这种目标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以常常陷入到悲伤痛苦之中。而面对痛苦不堪的友人,苏子又是如何开导他的呢?
(五)“清风明月”“与子共适”——物我两忘的觉我境界
反复诵读第四自然段,假如你是苏轼,面对悲伤不已的友人,请你写一段话来开导他,帮助他由悲转喜。独自完成之后,小组讨论,完善。请小组代表展示。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分享展示自己所写:朋友啊,你真的了解江水与月亮吗?你看那江水,一刻不停向东逝去,却始终滔滔不绝;你看那明月,每天都有圆缺变化,却还是一轮圆月。要说变,那么天地万物无时不变;要说不变,那它们都是永恒的。再看我们自己,如果始终带着得失心来看待我们自己,总为此时不属于我们的事物而烦恼,那么人生无论如何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人生不正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吗?只要当下是有意义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能放下得失,享受当下,那么人生长短还重要吗?又何必在乎生命的渺小与短暂呢?你抬头看,仔细听,那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多么美好,并且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这才是大自然最宝贵的馈赠啊,而你我二人可以尽情享受。经过苏轼的一番劝解,文章最后说:“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知东方之既白”这句话,这就达到了物我两忘的觉我境界,也就是:既能享受俗我,从外部世界中获得自然感性的快乐,又能尊重真我,执着追求真理但是不抱有执念。世俗追求与心灵平静并不矛盾,可以自由进出自然,进出官场,进出人世。一切为我所用,而不被一切束缚。
(六)主客问答的表达方式苏轼最想传达给我们的是哪一重境界?如果苏轼直接告诉我们:要用不变的眼光看待人生,要用清风明月让自己解脱出来,要活得潇洒一些,快乐一点,豁达一点。大家觉得能理解吗?能接受吗?为什么?那么苏轼是怎么做的,不仅让客喜而笑,而且让我们也深受启发呢?主客问答。苏轼虚构了一位客人的形象,通过和他同游赤壁,看到同样一幅美不胜收的江水风月图,但是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悲乐感情,并进行主客问答,从而引出了俗我-真我-觉我的人生境界。这就是本文别具特色的主客问答和情景理融合的表达方式。
提问:你认为自己处在哪一重境界?并在自我关照之中,进一步感悟苏轼乐观豁达的处世观。
(七)作业布置
最后给同学们留一道思考题:学习了《赤壁赋》“俗我-真我-觉我”的三重境界,请你据此给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写一封信,尝试开导他。
(八)板书设计
赤壁赋一幅风景——景
三种心情——情→主客问答
三重境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