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5: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
11.《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认识郭橐驼人物形象。
3.理解“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说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为政要顺应民心,要是百姓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由事及理,以小见大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大道至简,2500年前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即生活小事中蕴含治国之道。岁月千年,真理永恒。种树老农的一番话又为我们揭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种树郭橐驼传》。(板书题目、作者)
二、学习目标展示
1. 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 认识郭橐驼人物形象
3. 理解“顺民之本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说理方法
带着以上学习目标我们进入本文的学习。
作者是柳宗元,我们学过他的那些作品?《江雪》孤舟垂钓者,《小石潭记》清幽凄寒的环境令人印象深刻。看来大家对柳宗元并不陌生,那通过本文的学习加深对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整体感知
1.题目是文眼所在,哪个字标明文体?一种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2.我们学过什么传记? 《苏武传》《张衡传》《屈原列传》......,都是为什么样的人物立传?社会地位、社会名望的大人物。
3.本文为谁列传?郭橐驼
4.哪些段落写到他这个人?一二段
5.传他何事?种树
6.四五段写的什么?为官治民之理四、赏析其人看来大家预习很充分,那我们就跟随柳宗元去认识郭橐驼这个人,请大家自由诵读一二段,找出相关句子,概括分析郭橐驼的形象特征。(板书:其人)
生 1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相貌奇特类?那些词语展现其橐驼特征?请你翻译。
生 2: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心胸豁达对别人充满讽刺嘲谑的称呼,不仅泰然处之,还能坦然接受,展示了豁达的形象。(删掉甚、固,品味有何区别,找学生读加以体会)
师:令人猜想这豁达的背后定有某种自信。春节期间大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导演贾玲人人都称她胖,然而她却不以为意,反而以自嘲的方式,将更多更好的作品回馈给观众。贾玲自信的是她的幽默风趣,那郭橐驼引以为傲的资本是什么呢?
生:种树技术高超师:是如何展现他技术高超的?
生 3: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侧面描写,通过他人对郭橐驼的态度展现了他技术高超。(让学生翻译,注意句式,加以点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蔺列传》)
生 4: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正面描写。俗语“人挪活,树挪死”而“无不活”双重否定展示种植技术高超。
生 5:“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侧面烘托让人想起汪涵的一句广告词: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得知郭橐驼是一个相貌奇特、心胸豁达且种树技术高超的人。那他种树一定有妙招,妙招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五、赏析其技
1.师:妙招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请解释——顺从树木的本性以使它按照本性生长罢了。
2. 郭做到了顺天之性所以才收到了好的效果,即便他植者窥伺效慕仍然莫能如也,可见没有学到精髓,没学到独门绝技。那郭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他植者又是如何做的?二者到底有何区别?请同桌互帮互助,完成此表的填写。
3.看来大家对课文理解非常透彻,通过完成上表,我们于鲜明的对比中看到了顺天致性的重要性。
郭橐驼有没有为自己的方法或成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呢?那他是什么心态?哪句话可以体现?——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硕茂、其实)翻译并体会郭微不足道、不足为奇的心态去掉“而已”再次品读不同——虚词虽不表任何实际含义,但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两个而已就展现了郭橐驼微不足道的心态。
教师小结:虽然郭橐驼不认为自己技术高超,但是不按照他的方法来做,便只会像他植者那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最后落得个“木之性日以离矣”的结局。失败令人深省。
六、合作探讨
(一)作为一篇人物传记,它交代了人,记叙了事,已经比较完整了。清代学者何焯认为最后两段可以删掉,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一三五七向后转,与你的小伙伴讨论两分钟,派代表发言。......诚如何焯和前两问同学所言,删掉意蕴更丰富,对你们来说内容也更少,但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本篇文章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大家请看一下时代背景:
(呈现时代背景)中唐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国力衰微,民不聊生,百姓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但是各地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百姓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百姓苦不堪言。加之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出现了“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局面。百姓凭仅有的一点土地,除了交纳正常的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朝廷政令繁出,百姓苦不堪言。教师小结——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政令繁出,百姓怨声载道。国如大家所学过的《捕蛇者说》中所言“苛政猛于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针对此背景,柳宗元本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传其事以为官戒,向当朝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不能删掉。
另外这篇文章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但也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密不可分。曾参与“永贞革新”,官至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命运的转折加之生活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因此了解百姓疾苦,形成了民本思想:
1.鲜明的人民历史观
2.朴实的为民服务观
3.可贵的对民负责观
4.深刻的养民利民观可见柳宗元是一位以民为本的作家。回到课文中,结尾问者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可见养树与养人是相似的。请女生齐读第三段“他植者”的做法,男生齐读第四段“长人者”的做法。(读毕,完成此表的填写)
(二)养树与养人术
通过完成此表,我们发现养树与养人是有相通之处的。官吏一天到晚下命令,看似关心百姓,勤勉管理,但却扰乱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使他们病且怠。难怪郭橐驼站到一个种树者的角度评价官吏们的做法——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三)寓言说理
郭橐驼看的非常明白,那柳宗元为了使我们读者明白“繁政扰民”的事实及“顺民之性”的道理,使用了哪些论证方式?对比、类比那在文章形式上采用的是什么文体呢?(为了讽刺毫无自知之明的人终将招致祸患,我们学过《黔之驴》,为了说明问题后及时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我们学过《亡羊补牢》)所谓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用寓言说理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更易接受。那本文是如何使用寓言说理的呢?
(总结全文)未停留在理论的说教上,而是巧妙地通过为郭橐驼立传,介绍其种树经验,巧妙地将种树之理移之官理,委婉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给老百姓带来的骚扰侵害,进而提出自己的主张“顺民之性以养民”。(板书)
(四)收获
看他植者种树“勤虑害树”,观官吏者“繁政扰民”,想必同学们有所启发,请结合自身及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感想。
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大家都理解了“顺天致性”的道理,都深受启发。看来,柳宗元不仅说出了当时百姓的心声,还成为了 21世纪高中生的代言人。既如此,今天的作业如下:
1.推荐阅读柳宗元《捕蛇者说》《三戒》,陈兰村《论韩愈、柳宗元传记的生命力》。
2. 故事常读常新,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对郭橐驼种树一定有自己的理解,请结合社会现实选好角度写出所思所感,不少于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