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5:2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10.2《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一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陶渊明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位诗人的艺术情感,探讨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处在风华正茂时期的学生,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他们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如何让他们深入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一步走进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提高鉴赏能力,则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
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理清文章行文脉络。
2.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涵泳,了解陶渊明的情感。
3.探讨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涵泳,了解陶渊明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陶渊明啊,我们都能吟诵出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读过他的《五柳先生传》《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挽歌》。我们记忆中的零碎的、浅层的陶渊明:清高、闲适、随性、逍遥、菊花、淡泊名利、不慕权贵、安贫乐道。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这篇文章被后人视为其“告别官场的宣言书”,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深入文本,再来探讨一下陶渊明的的精神世界。
二、大家对《归去来兮辞》的评价,这么经典的一篇美文,我们今天怎能错过。看一下正文一共几段,它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1写诗人辞官归隐,回家路上的情景;
2是写诗人回家时和归田之初的心情;
3是写诗人回家后与亲戚邻人交往、亲近自然的愉悦闲适;
4、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慨和想法。
三、配乐诵读:四个人(包括老师)
四、文本细读,体味情感。
让大家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对本文思想情感的看法,现在我将同学们的看法作了归纳、整理,选取以下两类:本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喜悦之情。作者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有喜悦,也有忧愁。现在,请同学们左右 2人组合,(其中一人诵读;其中一人鉴赏。从以上两点中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理解,注意一定要结合文中的句子)具体分析讨论第一种身处东晋讲究身份等级的环境,陶渊明从拥有铁饭碗且身份高贵的机关领导降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才有收获的底层农民,为什么欢乐?你从文中能找到答案吗?
预设: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这明显是在说自己常常和人聊聊天,种种地,弹弹琴,有的时候还出去游山玩水,自由自在(板书:山水之乐)评:你读得很认真,但语气不合适。可以想象着你是和亲戚说着知心话,你在悠闲地看书弹琴,再和其它的诗句放在一起读。再试一试吧。“将有事于西畴”诸葛亮躬耕南亩,是为等待明主,苏东坡开垦东坡,苏东坡须臾不曾离开官场,因为他备尝劳作的辛苦,感觉退隐不了。陶渊明 22年自给自足,在劳作中发现生活的美,使田园显现为风光,农家寻常日子提升为诗意,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板书:躬耕之乐)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在家时的悠闲自得。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从他回家所做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很逍遥,悠然自得。(板书:安居之乐)
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其中的“欣”字,“奔”字表示高兴边笑边跑.,想想,陶渊明这时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看到家却异常兴奋地得如同一个孩童,可见他此时的心情不是简单用一个“高兴”可以形容的,那应该是欣喜若狂。(板书:天伦之乐)师:用你的声音将这份欢快读出来,多读几句,意思会更加完整。
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生 7:遗憾,那时的船只能走那么快,天刚亮是自然现象,正常情况没什么好遗憾的,作者说“恨”反映了怎样的心情?(板书:归心似箭)那么请你也将自己的感受放进诗句里读出来,你试一下。师:你读得是“急切”了,但我们没有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急切啊。不过刚才有一个字“问”你读得好,是重读的。
5、“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这两句写的景给人以很舒畅,很清爽的感觉,我特别欣赏她读的“遥遥”,很有情味。(范读)
6、开头一句“归去来兮”这句能看出他辞官了,放下重担了,轻松了。“兮”字像是长长吐了一口气,吐出了心中的郁闷,放下了千斤重担。“兮”字虽是一个虚词,但它的高低缓急长短是可以表情达意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已经不是一句抽象的话,现在被同学们演绎得这么形象生动,这种感情就在同学们高低缓急的声音。
7、“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解读中和朗诵中,陶渊明显然是一个热爱生活人,文中有着“自斟自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快意;虽然也许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累,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尽享劳动之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纵情山水,从中获得了慰藉和快乐。讨论第二类看法文中还有哪些句子透露出与“乐”不一样的情感?
1、“倚南窗以寄傲”中的“傲”字“古来圣贤皆寂寞”“孤傲”的情怀“门虽设而常关”引壶觞以自酌享受孤独师:“享受”这个词用得非常棒!“傲”字写出了中国文人的清高与孤寂,体现了一定的道家思想;“常关”也直截了当地揭示了诗人的与世隔绝但正是这种孤独使他独善其身,保持了本真,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面盘桓。”这里的“孤松”应该是诗人自比,象征他高洁的情操。孤独。这是一种不同流合污、独守高洁的情操。师:好!我们再读这几句的时候就不仅读出一种淡远了,更会读出一种骨气。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里面透露出了天命思想,有种认命的味道,如果真的快乐无比,无忧无虑,那还有什么好认命的呢?师:你抓住了文章的最后一节的结句来解读,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一般来说,文章的结尾与中心有深刻的关联。“聊”是什么意思?姑且、暂且师:为什么无奈?
4、生 2:课文里写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想追求功名利禄,修仙成佛又没希望,就只好种种地,写写诗,顺应自然。师:分析得很到位,你在课后做了很多功课,能以作者的身世来分析文本同学们要向他学习!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叫“知人论世”,即通过了解作者的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
五、小序的内容。
主要讲了他归家的原因: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比冻饿更难以忍受。
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志不在此
④“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陶渊明年轻时也曾有“大济苍生”的“猛志”,他也曾发出“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豪言壮语。也想“达则兼济天下”,可是东晋的黑暗现实摆在那里,所以,本文除了有回归家园的快乐,还有对官场的厌倦,对人生短暂的慨叹,以及无人能解的孤傲之情。现实扑面而来、理想顺溜而下,陶潜的归隐是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矛盾冲突下的无奈选择。当现实的黑暗将他的壮志击得粉碎时,他抖落了满身的污浊之气,弃官归隐。其实,归隐后的实际生活远没有陶渊明描写的那样惬意,他曾穷得断酒饿肚子,到老乡家去乞讨,“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这对一个文人来说是一个多么难堪的事。但他 22年中,谢绝一切的规劝和财富的诱惑,始终坚守在田园。我们回头来看开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个田园还应该有一层更深的意味。是指精神的家园。师:不错,“归去来兮”一声声的呼唤贯串全文,那是对灵魂的呼唤。有人说最后一段陶渊明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消极避世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的好,一个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高洁的情操的人,一个在污浊的环境中坚守精神家园的人更不可能是消极的。
六、讨论:探讨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小结:在黑暗、荒芜的时代,陶渊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树繁花,一树果实,各个美丽饱满,,因为他的诗像是一副良药,尤其是给予那些处在挫折,彷徨、徘徊当中的人们以清热解毒醒脑的功效。希望大家,以后生活中经历磨难、挫折时,我们可以像陶渊明那样,勇敢离开“形”“影”桎梏,找到自力更生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定力和坚守,在更大的时空天地里,精神自由长存,心灵得到安放,获得最大的幸福。
七:最后,让我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写一篇关于“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价值”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