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1 15: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并掌握重要文言词语;
2.探究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领悟哲理美。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兰亭集序》记叙三月三日修禊之时,群贤集聚兰亭流觞赋诗的盛况,并为所赋诗作序。面对兰亭美景,作者悲从中来,感慨万千,痛惜人生苦短,较为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生死观。学生理解的难点在于课文三、四段中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以及文本中所体现的作者的生死观。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拓展阅读了石崇的《金谷诗序》、刘伶的《酒德颂》和当代作家简墨的散文《竹林》,在对比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死观。在课堂上,用反复诵读法和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深入文本。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朋友聚会吗?聚会时你们都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师总结。许久不见,同学们聚在一起,会聊聊天,吃吃饭,KK歌,心中充满无限的快乐。那么,名士的聚会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去参加一场东晋名士的聚会。(幻灯片二,兰亭集会介绍)
二、过程
这是一次怎样的聚会?王羲之在参加聚会时又有怎样的心情?就让我们跟随著名艺术家雅坤的朗诵,慢慢走近这次集会。(学习活动一:听名家朗读,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二:自读一、二段,感聚会之乐)
师:我们来看这是一次怎样的聚会?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
生:这是一次快乐的聚会。
师:确实很快乐,“信可乐也”嘛。这快乐来自何处呢?
生:这是一次高雅的聚会。
(活动:修禊,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宇宙,俯察品类,畅叙幽情)
师:活动很雅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人轻松愉悦,心满意足,自由快乐。(着重理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虽、亦足以、畅、幽、游、骋”)(出声读,再感受)
生:这是一次美景相伴的聚会。(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师:哪些词可以概括这里景色的特点?
生:清幽、静谧、幽深师:这里风景清幽静谧,远离尘嚣,文人雅士们饮酒作诗、畅叙幽情,真乃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以,这是一次高雅的聚会,这是一次快乐的聚会。(再齐读)(阶段小结)作者有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快乐之中?
生:没有。
(学习活动三:细读第三段,讨论作者“痛”之因)
师:为什么呢?文章里能体现出来吗?
生:他想到了人生短暂。
师:课文中怎么说的?
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强调:与、俯仰)
生:世事无常。
生:生死无常。
师:面对这样的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生死无常,当时的人们是怎么做的呢?课本中是怎么说的?
生: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此处利用平板交互,发起课堂问答。翻译句子,解决“言”的问题。)
师:这些贤人们不该像孔子所说“学而优则仕”,积极进取,报效国家吗?
生: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吧。(展现历史背景)
师: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但这盛会很快就会成为成为历历在目的往事,此时的美好、快乐也会成为心中的一抹记忆,这真是“胜景不常,盛筵难再”怎不让人黯然神伤,心生痛惜!但是,作者的情感仅仅停留在个人的痛惜之中吗?
生:转而为悲。
(学习活动四:细读第四段,讨论作者“悲”之因)
师:作者为何而悲呢?悲和痛有没有区别?
生:对死生古今感慨一致。生:一死生,齐彭殇。师:你想古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应该是什么呢?
生:和王羲之一样吧,“若合一契”嘛。师:面对这种情况,王羲之有困惑,有思考,“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王羲之把自己的个体感受和古今文人的思考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他对当时“一死生”“齐彭殇”的现世思想的清醒认识,岂不令他感慨悲伤。所以,这时的“悲”比“痛”更加深沉。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这样的悲伤叹息之中,他认为——
生:“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他思考古今,他否定时人思想,他有没有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呢?
生:没有。他“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希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师:对,这也是他写这篇序的目的。那么,你作为后世一览者,你有何感想呢?(学习活动五:讨论分享)
生:......
师:我们跟随王羲之参加完这场文人聚会,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收获。相信,同学们下次聚会时,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吃饭、K歌这样简单的快乐之上,还会多一些更有意义的思考和探寻吧。希望同学们“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作业:历史上的“后之览者”,对这一问题,又有怎样的思考和探寻呢?请同学们仿照例句,选取自己熟悉的一位文人,结合他的生平和作品,写一段 100字左右的议论性语句,体现他的价值观。仿写例句:“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生命如此短暂,王羲之却以江河为墨,以高山为笔,以大地为砚,将中华的筋骨与神奇定格在方寸之上。他多方求教,勤学苦练,集书法之大成;他醉卧兰亭,感慨世事,抒古今之叹: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课后反思
《兰亭集序》作为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其单元主题是“至情至性”。因此,在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体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文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三、四自然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把一、二自然段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分析体会作者之乐体现在哪里;三、四段在学生自己分析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找到重点语句强化分析。通过课前测评案,了解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则把整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精读”“研读”上,采用边读边悟边感受的方式,引领学生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深入探讨情感变化的原因。通过反复诵读,体悟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涵咏入情,让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思考自己如何使生命更有意义;最后“写人物短评”的环节,带领学生在历史千年中,找寻和王羲之一样探求生命意义的思想者,并写成人物短评,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为自己寻找人生之榜样。这样的课堂安排显得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上课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在课文的结尾能够拓展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引导学生,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拓展生命的宽度,使生命更有意义。除了常规教学之外,在教学技术上,本次授课中,还尝试性让全班同学使用了乐课平板这一移动终端。利用乐课网智慧教学系统中的空中课堂集体学习《兰亭集序》,先以选择题的形式发起课前预习测试,教师可以清楚的了解每一位同学对本课中重要文言实虚词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第 3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悲”的原因之时,当堂发起课堂快速问答,让学生在平板上手写并提交“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翻译,当堂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以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这一教学技术的使用,利用一体机和同屏设备,可以实现老师的平板和教室一体机同屏,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印象,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学习平板上的随堂测试和快速问答模块,还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使教师快速而准确的了解学生的重难点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果随堂测试能够同屏的话更好,可以让全部同学在比较中明确自己的重难点和差距,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由于初次使用教学平板,教学环节还稍显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