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存在的根本保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的另一项基本生命活动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个有机的整体,理解好了光合作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呼吸作用。
【知识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存上的应用;
3.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的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能力目标】
1.完成“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学会设置对照,并尝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
2.进行“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活动,尝试做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形成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
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存上的应用
课本,教参书,多媒体课件,网络
环节一:新课导入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我们知道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够生产有机物,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而且是动物和人最终食物的来源。那么绿色植物是怎样生产有机物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1节 植物食物光合作用。
设计意图:联系前一章生态系统的内容,既带同学们复习了知识,又联系到这节课的内容。
环节二:海尔蒙特的实验
让学生自己阅读海尔蒙特的实验,然后去发现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那么当时海尔蒙特得出的结论是柳树的生长需要的植物是水,这个结论对
不对呢?
设计意图:通过海尔蒙特的实验学时可以从中得出柳树的生长需要的物质是水,但是很多同学能提出柳树的生长是需要阳光的!那么这样就提出阳光在生长中的作用。
环节三: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万物生长是怎么样靠太阳的?阳光在植物的生长中起什么作用?我们就一起来做个探究,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这个实验没办法做,就让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教师再讲)
首先带领学生复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1.暗处理(目的是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2.叶片部分遮光后照光3—4小时(提示学生 遮光与不遮光是这个实验的唯一变量,明确科学探究的关键是对照组和单一变量,其他条件相同)
3.酒精脱色(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所以不能选择直接加热而选择隔水加热)
4.清水冲洗,滴加碘酒(淀粉遇到碘会变蓝,因此我们常用碘酒检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
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什么?再试着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验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以及产物,再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环节四: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根据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实验,让学生阅读,总结光合作用的场所;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设计实验一个实验去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复习科学探究过程,自己再设计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设计。
环节五: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
让学生再通过光合作用分析,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植物体内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是——筛管,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叶制造的有机养料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和果实等器官中去了。根吸收的水分则通过导管运输到叶内,绝大部分的水分在叶中参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区分开筛管和导管,以及它们的作用。
环节六: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强调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人营养物质的最终来源。
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条件)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原料) 叶绿体(场所) (产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含两种变化:
一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复杂的有机物;
二是能量的转变,即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
再强调:“合理密植”提 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
设计意图:合理密植是对光合作用的利用,提高农作物,对阳光的利用率。
略。
1